为政第二(原文、译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而群星都环绕着它。”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没有邪恶。”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就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不久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时,要依礼待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依礼埋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而群星都环绕着它。”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没有邪恶。”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就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不久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时,要依礼待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依礼埋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