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总会大涨,只是今年更显“疯狂”,目前几家银行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都已达到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收益率“疯涨”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一些银行在三季度末为冲任务指标,发行了许多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现在大多到期需要兑付,银行面对此种压力,只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
目前,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破“6”,有的甚至高达12%。而这一轮“涨水”伴随着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倒挂现象,短期投资往往能获得较高收益。从某国有商业银行近期在售理财产品列表中可以发现,在售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至6.1%,投资期限为31天至265天不等。
其中,一款78天期人民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7%,一款189天期人民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6%,这两款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等”。在股份制银行中的收益“倒挂”现象更为明显。放眼整个理财市场,近期,1个月至3个月期产品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预期收益都占有绝对优势。
尽管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超过8%的非结构性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暂未出现。如果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遇到预期收益率超8%的理财产品,需要关注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警惕陷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陷阱中。
有机构统计称,11月(10月29日至11月28日)共计2332款产品披露到期收益数据,其中2321款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11款理财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未达最高预期的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产品的收益跟一定的标的物特定一段时间后的走势挂钩,银行对理财资金有自主使用权。结构性产品的收益最终取决于投资标的的市场走势,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是求稳且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选择中长期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更为适宜。
目前,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破“6”,有的甚至高达12%。而这一轮“涨水”伴随着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倒挂现象,短期投资往往能获得较高收益。从某国有商业银行近期在售理财产品列表中可以发现,在售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至6.1%,投资期限为31天至265天不等。
其中,一款78天期人民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7%,一款189天期人民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6%,这两款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等”。在股份制银行中的收益“倒挂”现象更为明显。放眼整个理财市场,近期,1个月至3个月期产品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预期收益都占有绝对优势。
尽管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超过8%的非结构性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暂未出现。如果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遇到预期收益率超8%的理财产品,需要关注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警惕陷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陷阱中。
有机构统计称,11月(10月29日至11月28日)共计2332款产品披露到期收益数据,其中2321款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11款理财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未达最高预期的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产品的收益跟一定的标的物特定一段时间后的走势挂钩,银行对理财资金有自主使用权。结构性产品的收益最终取决于投资标的的市场走势,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是求稳且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选择中长期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