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2日漏签0天
四平吧 关注:604,408贴子:6,092,163
  • 看贴

  • 团购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四平吧
>0< 加载中...

长用远光灯也危险 您会正确使用灯光吗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ggdgt2012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夜晚驾车长时间使用远光灯会给迎面驶来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和判断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虽然交警部门在各个方面加大对宣传教育工作,但仍有人明知故犯。
11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夜间行车滥用远光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但困扰着众多的司机,也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一大“隐形杀手”。
照明良好路段不应使用远光灯
据交警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驾驶员夜间行车长时间使用远光灯不变光,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容易导致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伤害。随着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道路照明设备已经非常完善,能够对道路起到良好的照明。因此,驾驶员在市区内行驶时无需使用远光灯。即便是在公路上行驶时需要使用远光灯,也应该在双方会车时变灯行驶,这既是文明行车的具体体现,也是《交通法》所规定的行为。
“机动车夜间开远光灯行驶,特别是一些对远光灯进行了改装的车辆,为了展示自己的灯光,即便是在会车时也常常不变光。由于车灯亮度过高,会给对面行驶过来的驾驶员眼睛刺激过大,导致对方视线模糊,易导致交通事故。在郊外和一些路段不熟悉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工作人员表示。
不按规定用灯会被罚款扣分
据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机动车使用灯光作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超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
第四十八条,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应当遵守: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
第五十一条,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遵守: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转弯时开启转向灯,夜间行驶开启近光灯。
第五十七条,机动车向左转弯、向左变更车道、准备超车、驶离停车地点或者掉头时,应提前开启左转向灯;向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超车完驶回原车道、靠路边停车时,应提前开启右转向灯。
第五十九条,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第六十一条,牵引故障机动车应当遵守:牵引车和被牵引车均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那些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驾驶人,交警部门将会对其处以罚款50元,记1分的处罚。
长用远光灯也威胁自身安全
据高级汽车工程师姜先生介绍,当夜晚会车时,远光灯可使对向驾驶员视觉上产生瞬间致盲,根据驾驶员自身视力和所处环境的不同,驶离恢复的时间也不同,但最快也要持续2秒左右的时间,在这两秒的时间里,驾驶员如同闭眼开车,对安全有着致命的威胁。
据了解,远光灯所产生的超大光晕会占据人眼视觉中很大一部分面积,从而使得驾驶员对来车的宽度以及它身后情况的判断力下降,从而导致错误的操作。
除了对迎面驶来的车辆有影响,远光灯也会在前车的后视镜中表现成大面积光晕,而光晕会缩小你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如果此时想并线或转弯,从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此,姜工程师建议广大驾驶员在夜晚视线不好,选择放慢车速行驶,这远比开启远光灯增加照明安全得多。如果在必须使用远光灯是,应该与近光灯交替使用。如果在大雾天气禁用远光灯,因为此时空气透明度较差,灯光会在空气中行程漫反射效果,不仅不会让你看的更远,反而会加大对来车的影响。


  • 电业新村居民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严管重罚才是硬道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四平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