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深海鱼吧 关注:97贴子:13,801
  • 6回复贴,共1

人格作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生。行为主义倡导者华生把人看成是环境中种种刺激的反应者,他所持的人性观被称为“空洞有机体”人性观,即认为人性无所谓善与恶,信善或信恶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后天塑造的结果,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取决于其从刺激与反应间所学习到的联结。
   /) /)
  ฅ(• - •)ฅ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2-15 17:07回复
    与华生的观点一致,斯金纳认为人性无善恶好坏之分,是中性的。一个人出生时是没有善或者是恶的,他以后所获得的善或恶乃是行为的结果。每个人人格中所谓的意欲,倾向,素质等都是习得的,所以没有必要去寻求所谓的人性。
       /) /)
      ฅ(• - •)ฅ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2-15 17:13
    回复
      2025-05-24 21:27:11
      广告
      马斯洛对人性有很多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而且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但马斯洛也指出。人的这种天性容易受到习惯社会风俗文化压力或者不恰当态度的抑制,容易受到学习的影响。
         /) /)
        ฅ(• - •)ฅ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15 17:26
      回复
        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与我国的孟子非常相似。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是朝向自我实现,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的。
           /) /)
          ฅ(• - •)ฅ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2-15 17:30
        回复
          罗洛梅认为文化中的善与恶都是人类本性的真实反映。他认为。文化的善和恶是因为构成文化的人是善和恶的。文化之所以具有破坏性。是因为生活在文化中的人具有破坏性。罗洛梅认为。人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潜能束。也就是说。人性既是善的也是恶的,这都是人类的潜能。
             /) /)
            ฅ(• - •)ฅ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2-15 17:33
          回复
            教育学貌似也有这内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15 2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