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厚街金愉饮料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代理的品牌有东鹏特饮、统一、蒙牛、屈臣氏、珠江等,公司专注于饮料产品的运作,主要市场区域为东莞市厚街镇、沙田镇、虎门镇等。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其已成为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商贸公司,而这一销售额大部分来自一款单品——东鹏特饮。那么,林景照是如何凭借一款单品实现年销售额达1.5亿的目标呢?
配送起家,初建渠道尝试品牌代理
《糖烟酒周刊》:请问金愉公司在成立初期,主要代理了哪些产品?
林景照:在创业初期,我是做可口可乐的配送商,当时公司没有雇人,我亲自开车给终端店配货。可口可乐当时在东莞的销量很大,在高峰期,月销量能够做到90000 箱,做配送很辛苦,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虽然产品销量大,但每箱的毛利是一两毛钱,有时不仅不挣钱,还倒亏送货费用。一开始就让我尝到了快消品行业的辛苦!
《糖烟酒周刊》:那当初您为什么选择从可口可乐的配送商开始进入快消品行业呢?
林景照:当时我刚刚进入快消品行业,关于该行业的经验很有限,但是我一开始就明白,经销商最宝贵的资源自己的销售渠道网络。所以,为了尽快地建立起公司的渠道网络,我选择做可口可乐的配送商。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积累,公司有了一批客情很好的客户,这些资源都是当时积累下来的,为公司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那段日子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是有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糖烟酒周刊》:您做了多长时间可口可乐的配送商?又是什么样的机遇让公司的发展有了转变?
林景照:我做可口可乐的配送商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吧。这个时间段也在我对公司的规划之中——在两年的时间内,借助可口可乐完成公司渠道网络的搭建。但做配送商不是长久之计,从2002年开始,我不断尝试着引进新品。由于当时公司的实力有限,代理的大多是一些区域品牌,再加上公司在产品运作方面经验不足,这些新品并没有很大的市场起色。直到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木港,虽然与林总是第一见面,但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在得知林总同我都是汕尾人后,我就直接去深圳的工厂找到了林总,要求代理东鹏系列的产品。
乱象求生,拼搏在“红牛独大,群魔乱舞”时代
《糖烟酒周刊》:除了认可东鹏的人,您对东鹏的产品是如何看的?
林景照:在2003 年的东莞功能饮料市场,红牛已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了,食品行业最不缺的就是模仿。很多企业做产品研发,不是从品类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出发,而是一味地跟风,市场上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所以,当时东莞市场有很多功能饮料品牌,而且产品名称也大多跟“牛”有关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这些品牌大多灰飞烟灭在红牛的“战场”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品牌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跟随者的角色,而且之后也没有及时作战略调整。
《糖烟酒周刊》:代理初期顺利吗?
林景照:我从2003年接手东鹏特饮,厂家派了林建峰经理来协助我做市场。我们从商超、终端店开始铺货,大力度地在商场门口、厂区门口等地方做试饮、促销活动,当时雄心壮志地要把产品在东莞做起来。虽然上到企业的老总下到公司的业务员,都对东鹏特饮的品质和市场潜力非常自信,但是产品却无法动销起来。因为当时的东鹏特饮,一没有媒体广告的支持,二产品形态与红牛也没差异化(当时东鹏特饮的包装也是罐装)。虽然经过我们不断地做终端拉动,使产品在2005年前后有了一些市场起色,但产品动销还是不好。到了2005年销量最好的时候,月销量才是6000 多箱(当时是罐装产品),而且是一直坚持大力度做终端试饮的结果,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产品不能快速动销,一些产品出现了产品临期、包装破损等问题,终端客户要求退、换货,而且有些业务员因为产品市场业绩不理想,生活压力大而离开了公司。
《糖烟酒周刊》:困难这么大,为什么还要这样坚持?
林景照:能有什么办法呢!虽然公司也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因为新品铺市重点在客情关系好的终端,为了公司以后的发展,坚决不能失去这些客户。我跟业务员说“产品卖不出去没关系,但不能让客户投诉”。无论市场怎样,一定要对客户负责,产品滞销,就把产品收回来,当时有几大车的饮料都倒掉了,从2006年到2008年,公司就只剩了一个业务员、一个经理,剩下的一个业务员就专门处理客户投诉,尽量为客户解决问题。在这一年,虽然公司赔钱了,但是公司维护好了这些客情,也是2009年公司能将改良后的东鹏特饮再次铺到市场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借势产品差异化,守得云开见月明
《糖烟酒周刊》: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在逆境中往往成长得更快,为下次机遇的把握蓄积能量。
林景照:是的。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瓶装东鹏特饮上市,是针对当时功能饮料的市场竞争格局作出的调整。该产品在包装上避开了与红牛一的罐装,采用独具特色的瓶装,而且在产品价格上也具备优势(当时瓶装东鹏特饮为3 元/250ml,罐装东鹏特饮为3.5 元/250ml)。此外,厂家也开始重视市场宣传,如开始尝试做店招、车体广告等。同时,我们也再次加大了产品的终端拉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去铺货、拉动、试饮、与消费者互动,如抽奖等,而试饮主要侧重在网吧、工厂、超市、士多店门口等,雇促销员一件一件去卖,与罐装特饮做捆绑销售,试着让消费者尽快接受瓶装特饮。终于,通过公司全员的努力,2009年的瓶装特饮卖到了2万多箱,消费者对瓶装特饮的接受程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2010年的销量是20多万箱,2011年是90多万箱,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有望刷新为300 多万箱,按现在的市场零售价折合,约为1.5亿元的销售额。
《糖烟酒周刊》:同样是全力以赴做市场,为什么罐装产品与瓶装产品会有如此悬殊的市场表现?
林景照:瓶装东鹏特饮的畅销,绝对离不开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对罐装市场的运作。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以下几点:其一,瓶装特饮定位清晰,东鹏特饮承认红牛对罐装功能性饮料的市场领先地位,但改进后的产品以瓶装形式和实惠的价位确定了在东莞市场“老二”的地位,而不像其他产品以“X牛”为名称,无法利用自身的差异化实现市场突围;其二,及时在强势媒体投放广告,也使爆量的瓶装特饮如虎添翼。(东鹏特饮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大力度投放公交车体广告,2011年开始在东莞市的强势媒体东莞二台冠名一档强势栏目,迅速提升了东鹏特饮的知名度。
谨慎物色新品,脚踏实地谋求稳步发展
《糖烟酒周刊》:对于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您有哪些规划?
林景照:目前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东鹏特饮,之前公司还代理了统一、蒙牛、旺仔、怡宝、屈臣氏等17个品牌,但有些品牌已经逐渐放弃了代理,一是与某些厂家的合作理念不一致,二是成熟品牌很少有经销商发挥空间,你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市场就行,产品的上升空间也不会很大。经过这些年来运作东鹏特饮积累下来的经验,我认为代理具有潜力的新品是商贸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而且消费者是需要去引导的,只要经销商非常用心地去做市场,做好客情维护,做好产品差异化运作,产品爆量是迟早的事。所以,公司接下来在做好东鹏特饮的同时,也会尝试物色其他具有潜力的产品,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渠道网络。
来源于《糖烟酒周刊·食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