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对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低,手术治疗有效率也不及30%,所以研究和探讨有效地新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先对96例不明原因的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女性进行观察,其中单侧47例,双侧49例。
临床资料
本病率均逐渐起病,病程为一到十年并进行的发展,全部病例早期均在门诊部采用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疗法和其对症治疗均无效,5例还做了淋巴静脉吻合术也无效,为了查明病因对其中的27例病人的腹股的淋巴结活检做了细菌的培养,结果17例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生长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据上述结果认为,本病大多数病例发生淋巴水肿的病因与下肢淋巴道慢性感染照成上淋巴道阻塞有关,所以在治疗本病的上主要应积极的控制感染和促进未受损淋巴的侧支淋巴循环,。
从而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于患肢足背皮下做苄星青霉素—3,每次1200000单位,5天1次,总共进行5—8次同时在足和小腿下1/3的皮肤上贴敷2%的硝酸甘油软膏,每天更换一次,1个月为1疗程,停一个月后再进行,共做4个疗程。
治疗效果
80%的I期病人于治疗7~10天后患肢水肿开始减轻,患肢周径较前缩短2~3厘米;1~3个月后水肿完全消失,随访3年未复发,取得彻底治愈。20%的II期病人和70%的III期病人与治疗结束后虽然患肢水肿未完全消失,但患肢周径较前减少了3~5厘米,水肿明显减轻,仅30%的II期病人无效,在治疗过程中除少数病人现由于贴敷硝酸甘油软膏所引起的头痛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讨论
本疗法的作用机理主要由于苄星青霉素—3在患肢皮下组织积存并逐渐消散进入淋巴管内,在局部形成很高的浓度能彻底的杀灭致病菌,硝酸甘油软膏贴敷,是由于硝酸甘油能经皮肤吸收如淋巴管,引起淋巴急性扩张,降低淋巴环流阻力,改善淋巴循环,从而使淋巴水肿消退。
一、急性淋巴结炎的症状 :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其它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
二、急性淋巴结炎的治疗 :
中成药可用淋巴活瘀贴剂。汤药则应视病情进展程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用药。第一,热邪郁滞。多为急性淋巴结炎消贴的初起阶段,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有轻度全身不适症状,或发热头痛,口干便秘,舌红.
可选用经验方:
金银花10g 公英10g 地丁10g 野菊花10g 白芷10g 丹参10g 赤芍10g 生甘草10g
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g。
水煎服,日2次。第二,毒热壅盛。
为淋巴结炎急性期表现,患处疼痛,淋巴结粘连成块,患处中心皮肤有时发红、水肿,伴有高热、寒战、舌红苔黄。
可用:金银花10g 连翘15g 陈皮10g 白芷10g 贝 母10g 乳香J0g 没药10g 天花粉10g
发热重者加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 栀子6g;便秘者加大黄8g。
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可选用外敷方法,饮食疗法可取夏枯草30g,绿豆3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日2次。或用鲜蒲公英50g,鲜夏枯草5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日2次。
三、急性淋巴结炎的注意事项: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