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犁城吧 关注:137贴子:614
  • 0回复贴,共1

王修东:村民“小组长”,释放“大能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村干部,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村支书、村主任。确实,村庄要发展、村民要致富,身为行政村带头人的村支书、村主任往往是决定性因素。但治理一个村,不仅要靠村支书、村主任的领导力,也离不开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和村民小组长的执行力。特别是村民小组长,不仅是村支书、村主任治村理政的得力助手,而且他们的工作琐碎、杂务多,干好不容易。他们恪尽职守,风来雨去,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今日介绍的一位,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王修东:村民“小组长”,释放“大能量”
□高德刚 刘玉琳
“他是俺们的小组长,也是俺们的大管家,有事情找王组长准没错,俺们打心眼儿里信任他!”在山东省临邑县临南镇王寨村,说起三组组长王修东,村民们这样评价他。
热心服务,用心做好“芝麻官”
“谁说组长不是干部?群众既然选咱当,那咱就得干出点样样儿来。”从2001年至今,现年46岁的王修东已经当了12年的王寨村第三村民小组组长。
王寨村是一个有着131户、445口人的普通小村庄,分为三个村民小组。村子虽小,事却不少,多年来身为小组长和村委委员的王修东为村民事情付出了不少心血。王修东有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当上小组长后,他自然而然地充当起村民的信息员,国家的大政方针他熟记心头,讲起来也头头是道。“有事找修东,政策万事通”,这是挂在村民的嘴边话,也成了激励他不断学习的动力,“老少爷们信咱,咱可不能信口开河,总得说得准才行啊”。这不,十八届三中全会刚过,村民们就围着他打听动静了,他也毫无保留地将所知信息告诉大家,“单独二胎”和“农村土地流转”立即成为街头小巷讨论的焦点。一直以来,村子里的街道巷子全是土路,百姓出行通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十分不便。2009年王修东收集了群众意见,主动与村委反映情况,最终在村委的协调下为村内铺上了石子路,百姓出行便利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倾听心声,甘当村民“和事佬”
“咱是庄稼地里的汉子,懂得村里百姓的心声,与他们打交道用一颗真心,付出真情,工作自然好开展!”情感工作法,这是王修东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
“村委工作事无巨细,归根结底是群众利益问题,打开天窗说亮话,真心实意处理事情,矛盾化解是时间问题!”村民王洪福因为女儿落户口有些误会,王修东了解情况后,每天晚上饭后跑去串门子,通过聊天打牌打开心扉后,向其讲明了国家方针政策,并出谋划策帮助寻找解决之道,在他的协调下,这件事情很快得以顺利解决,王修东的这种“串门子解决问题”情感法也得到了乡镇领导的一致好评。村里王佃旨老人体弱偏瘫,生活困难,王修东主动联系村委并帮忙填写资料为其办理了“低保”,老人生活有了保障,逢人便夸王组长是个“热心肠”。 2011年上级提供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的机会,王修东了解情况后积极为村民做思想工作并亲自担保,帮助5对年轻夫妇办起了木材加工厂,看着他们的小日子日渐红火起来,王修东心里充实又踏实。
合同养鸭,勇做致富“带头人”
“无风险、高效益,这样的好事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是王组长带头示范养鸭,我们才跟着富起来的,一年十多万的收入,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算着自己鸭棚一年的收入,村民王树林感慨地说。
多年来王寨村村民以种地打零工为生,收入一直不高,王修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王修东从电视里看到六和“合同养鸭”的事情后,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蠢蠢欲动起来,他多次深入六和工厂考察,访问其他养殖户,最终确定了“合同养鸭”可行性,在村里率先投入5万元建起了一个5000只规模的养鸭大棚。根据签订协议,公司提供鸭苗、饲料、收购、宰杀“一条龙服务”,养户只负责养殖,每只有3元钱效益,一年下来实现了5批次出栏率,第一年就实现了七八万元的高效益。尝到甜头后,王修东鼓励周边群众大胆实践共同致富,在他的带动下三组村民相继有6家建设了养鸭大棚,“六和樱桃谷鸭”已成了王寨村的一张名片,养殖户年收入达到十万元。“自己富了不算富,群众都富才是富。”王修东计划带领更多的群众共走致富路。


1楼2013-12-12 20: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