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5月26日,李家渡得到解放。6月,李渡镇隶属临川县五个区之一的李渡区。
1950年7月,临川设置13个区,126个乡,3个镇。李渡区辖李渡镇和新盘、洛湖、易俗(大岗)、淮云、金山、熊隍、焦石、新华、舒坊、百源、安阳12个乡镇。
1951年,李渡镇文化中心站成立。民众自愿入股的李渡信用社成立。
1952年8月,李渡水位站成立,由江西省水利局批准设立。主要工作职责是观测抚河水位。1953年改名为李渡水文站。
1953年2月,李渡改称为临川第三区。区驻李渡,辖李渡镇、老居、舒坊、安阳、土桥、东庄、新华、洛湖、焦石、新岭、新盘、百源12个乡镇。
10月,李渡粮管所成立,主要承担辖区内粮食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工作。11月起,粮油实行统购统销。李渡畜牧兽医站成立。
1955年,李渡区中心卫生院成立。
1956年3月,撤销区委,改称李渡工作队。区、队均驻李渡。辖李渡、新华、土桥、安阳、洛湖、南溪、易俗(大岗)、院前等8个乡镇。
9月,创建李渡中学。该校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县重点中学。
1958年李渡高粱酒被庐山会议定为特供酒。其后,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定为专用酒。
5月开挖柴埠口至张王庙的“东赣渠”和焦石至南昌县的“西赣渠”,至1960年4月竣工。
成立李渡敬老院。
10月,李渡镇与安阳乡、洛湖乡合并,成立李渡人民公社。
下半年,抚州汽车运输公司在李渡镇红石桥街口开设李渡汽车站,开出了往返于李渡至抚州的客运班车。
下年,加高加固抚东大堤李渡段(全长13.7公里)。
1959年,翻建李渡拦洪墙。抚河李渡焦石至王家洲抚西大堤竣工。7月,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第一期竣工,在李渡焦石大坝举行通水典礼。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题词“焦石拦河大坝”。
1961年6月,临川县调整公社规模,将李渡公社分开为李渡镇公社、安阳公社和洛湖公社。全县重设8区2委,辖75个人民公社(含3镇)。李渡区工委驻李渡镇。辖李渡镇、土桥、洛湖、院前、安阳、长山晏、大岗7个公社。
李渡毛笔厂毛笔出口,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
1962年6月,温圳区工委撤销,原所辖温圳镇、东岗、院上、箭港、文港、前途、平湖、桂花7个人民公社划归李渡区工委管辖,李渡区工委此时含2镇、13个公社。
李渡电厂成立,城镇居民开始使用电照明。
李渡拦洪墙加固接长,墙长872米,由浆砌块石垒墙与土堤间断组成。
李渡高粱酒在全国首届评酒会上被评为“江西名酒”。
1963年6月,箭港公社划出,改隶丰城;丰城县株山公社、城坊等6个大队划入,成立魏坊公社,隶属李渡区工委。此时李渡区工委含2镇14个公社。
李渡至焦石公路建成,长5.2公里。
1964年,洛湖公社改名为鉴良公社。焦石至柴埠公路建成,属圩堤公路,长4.3公里。
1965年7月,临川县设7个区工委,辖63个公社和3个镇以及2个国营垦殖场。其中,李渡区工委辖鉴良、安阳、长山晏、土桥、院上、东岗、文港、前途8个人民公社。
1968年11月,临川县撤区并社,全县行政规划为30个公社和3个国营垦殖场。李渡镇、鉴良公社、安阳公社合并为李渡公社。辖焦石、东南、坡西、柴埠、文丰、安阳、北田、排楼、桂桥、松山、红桥、大桥、鉴良13个大队。
是年冬,集中全公社13个大队人力,在抚东堤垱上加高2米,加宽3米,便于汽车通行。
前途至李渡公路建成,长4.5公里。
1969年3月6日,经省革委会决定,将临川县的李渡公社、温圳公社、文港公社、前途公社、长山公社划归进贤县管辖。
是年冬,拆毁李渡石墙与土坝相间的防洪墙,重新建筑混凝土重力式拦洪墙,长735米,高5.5-7米,顶宽0.8米。
1970年,进贤县汽车站开出了往返于李渡至进贤的客运班车。同年,开出了往返于李渡至南昌的客运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