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修脚吧 关注:16贴子:195
  • 3回复贴,共1

脚后跟疼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足跟痛(calcanodynia),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1楼2013-12-08 13:59回复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足跟处不红不肿,但行走时疼痛难忍。中医认为,该病多与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素有关,以下三类方法对治疗足跟痛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患者不妨一试。
    【外敷】
    1、取仙人掌适量,刮净两面的毛刺,切成两片,先将一片剖面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纱布绷带固定好,12小时后换另一片,连用1-2个月。
    2、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共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分成5份,每次取1份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重者可连续用2-3剂。
    3、取制川乌30克,研细末,加白酒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浴脚后,将药涂在疼痛处,用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去掉,5-7日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隔2-3日。
    4、取苍耳子叶(新鲜)适量捣烂,每次取20-30克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住,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应立即停敷,待伤好后继续贴敷。一般5-7天为1个疗程,隔2-3日再行下1个疗程。
    【药袋】
    1、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3个布袋里,每袋15克,将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放1袋,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可继续使用,1剂药可用5天。
    2、取花椒、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共研细末,将上药末装入2个布袋内,每次将1个布袋放入鞋内直接与患处接触,1剂可用5天。
    3、取发丝少许,朱砂0.5克(研粉),混合一起用纱布缝包,踩于脚下患处,也可固定在袜底或鞋内,10天换药1次。
    【熏浴】
    1、取黄豆根5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浴患处30分钟左右,每日2次,1剂药可浴3次,一般3-6剂可愈。
    2、取臭椿叶(鲜)250克或干叶100克,加水约1000毫升,煎沸取汁,再加食醋150毫升,趁热先熏后浴患处30分钟左右,每天1次,连用20天可愈。
    3、取夏枯草50克,放入1000毫升陈醋内浸泡3个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趁热先熏后浴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每剂药可用3天,轻者4-5剂,重者8-10剂可愈。
    4、取茄根500克,洗净加清水浸泡30分钟,水煎取汁,先熏后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用2-3天,10天为1个疗程,轻者1-2个疗程,重者3-4个疗程可愈。
    5、取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各5克,当归9克,苍术10克,苦参15克,黄柏6克,将上药煎沸15分钟后,药液趁热先熏后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每剂药可用3天,一般用5-7剂可愈。
    足跟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足部的护理并使用一些有效的偏方进行辅助治疗:
    1、用一热水袋,裹几层干布或毛巾,贴敷于痛处(足跟底或足跟后部),次日起床时去除;
    2、可进行简单的自我按摩,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用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4、治疗期间,还应适当休息,少走路,少弹跳,宜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2楼2013-12-08 14:0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足跟痛会随着年纪的逐渐变大痛感变大。因为人的跟骨的退行性变,容易形成骨刺,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发生,许多时候是在劳累、受凉、穿鞋不合适如鞋底过硬或不平整,以及肥胖致使足跟部负重过大等诱因作用下才引起疼痛发生。其他如跟骨滑膜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垫变性、跟骨高压症等,也可能引起足跟痛。
      虽然此病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是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带来活动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许多得了跟骨痛的人觉得自己按摩一下可能会缓解疼痛,但是按摩不得法,过度刺激患处,不仅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导致疼痛加剧。
      ●应对方法:预防足跟痛平时应该注意饮食起居,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注意足部保暖,不宜过久站立行走,需劳逸结合;肥胖者需要减肥,以减轻体重对足跟的压迫;足跟痛患者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避免穿着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
      ●手术治疗:如果疼得难以忍受,现在也可以使用小针刀疗法缓解足跟痛。它的原理是,在足跟局部进行多点切割、松解、剥离已经粘连的肌腱或闭锁的滑囊,并降低挛缩肌腱的张力,减轻病变组织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刺激,达到减痛祛病的目的。该法治疗过程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耗时短、见效快,人们一般易于接受。
      常做三动作 缓解足跟疼
      足弓拉伸: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你的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你的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拉伸足跟筋膜。
      脚底蹬踏动作: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脚趾夹物法: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枝铅笔的姿势即可。
      平足的人可以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以缓解脚痛。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咨询专业临床医生。


      3楼2013-12-08 14:10
      回复
        外治法 伸筋草、透骨草各2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乳香(炙)、没药(炙)各10克,红花10克,胆南星12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涂患处,外敷纱布,绷带固定,2天换药1次,7天为1疗程。


        6楼2013-12-08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