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皓吧 关注:151贴子:1,777
  • 11回复贴,共1

【道家礼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不问》:一不问寿,二不问俗事,三不问家常籍贯。因修道之理想追求之一为长生不逝,南宫升仙,且道人悟道修真,德行修为,道行高 低本与俗龄大小无关,故道不言寿。道人以道为事,忌言行无端,扯是非俗事,拉家常籍贯。


1楼2013-12-07 13:53回复
    《三不言》: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一日之计在于晨,对当日所做的事情要周密安排,力争圆满完成,故早不言梦寐;中午为阳之极,言杀有悖好生之德、慈悲之心,故午不言杀伐;夜晚阴气重,言鬼神易招祸患,故晚不言鬼神。


    2楼2013-12-07 13:54
    回复
      2025-05-21 12:27:46
      广告
      《三不起》:即道人吃斋、诵经和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道人也不得应声而起。古语云,“吃饭大似官”,“雷公不打吃饭人”,由此可见当人用餐时,他人是不应去打扰的。道众斋堂吃饭,名曰“过斋堂”,是道观的仪范之一。道人用斋与俗人吃饭有很大区别,道士每饭必先供养,为思“十方供养,来之不易,无功享用,惟恐罪过。故每饭先上供出食,以行神、人、鬼普同供养”,是为结“三缘”之举。由此可知,道人吃斋过程中亦有修心之举,故他人不得打扰,用斋者也不得应声而起。诵经,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太上玄门功课经序》中规定:“凡诵经者,切须斋戒,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头接耳。务在端肃,念念无违……。”因此,他人不得打扰道士诵经,诵经者亦不能起身离开经案。静坐,即道士修炼静功,道士以道为事,静坐时应排除干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故道人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道人也不得应声而起。


      3楼2013-12-07 13:55
      回复
        面见礼仪禁忌:道人见面须行拱手礼(即两拇指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覆阴抱阳握拳举至胸前,微微颔首,以表恭敬。)若一手执物时,则另一手屈食指(含一气化三清之意)为礼。忌握手,拥抱等不当礼节,更不得勾肩搭背;打招呼可用“慈悲”、“您慈悲”、“福生无量天尊”、 “道安”等。


        4楼2013-12-07 13:56
        回复
          称呼礼仪禁忌:道士不改姓氏,可带姓称呼。同师门道人见面可称师父、师兄、师弟;道友间可称道长、大师、道友等;对年老道士一般称某(姓)爷。道门无男女,乾坤皆兄弟,故无姐妹或道姑之称谓。


          5楼2013-12-07 13:56
          回复
            《行止禁忌》:道心存处皆道场,道人禁止言行无端,失道之威仪,即涵养静和、恭谦有礼、言行举止合法合仪,不可嬉笑打闹、高声喧哗、妄评妄议、擅触神像经本供器等。


            6楼2013-12-07 13:57
            回复
              《衣着禁忌》:衣冠整齐,素雅端庄,忌裸露轻佻,衣饰华美、花哨张扬,与俗无别;道人不得顶“冠”、着道袍、法服入厕,犯忌者要受罚;入道观入坛靖更是须如法如仪着道装、法服,不得神前无礼,尊前失仪。另忌秽亵法服、忌法服不洁、形仪慢黩,忌法服借人等;道人裤管必须装入袜筒内,忌敞着裤管不扎,如此,殿主不让进殿,进了殿便要受罚;道人一般穿青布圆口鞋或青白相间的“十方鞋”,多耳麻鞋也可,袜则统用白布高筒袜。


              7楼2013-12-07 13:58
              回复


                8楼2013-12-28 14:03
                回复
                  2025-05-21 12:21:46
                  广告
                  道教主要戒律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9楼2014-01-15 20:01
                  回复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12楼2014-01-15 20:08
                    回复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13楼2014-01-15 20:09
                      回复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15楼2014-01-15 2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