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加的小伊吧 关注:67贴子:5,617
  • 7回复贴,共1

【共同的回忆】从动漫MTV吧转来的中秋节专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很好,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典故诗词,大家一起看看吧,分享回忆那段新禧与回忆


IP属地:福建1楼2007-10-13 20:08回复
    来自:http://post.baidu.com/f?kz=267229399

    感谢四书五经派提


    IP属地:福建2楼2007-10-13 20:0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IP属地:福建3楼2007-10-13 20:09
      回复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IP属地:福建4楼2007-10-13 20:09
        回复
          中秋节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IP属地:福建6楼2007-10-13 20:13
          回复
            【中秋节成语】 

            与中秋节有关的成语: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待月西厢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 风前月下 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飞霜六月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海底捞月 
            寒冬腊月 花好月圆 猴年马月 河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壶天日月 华星秋月 河斜月落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烘云讬月 海中捞月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霁风朗月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积日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岁累月 
            九天揽月 霁月光风 今月古月 旷日引月 临风对月 
            驴年马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朗月清风 落月屋梁 面如满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年该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弄月嘲风 牛衣岁月 弄月吟风 
            拿云捉月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风花雪月 闭月羞花 蔽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圆花好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风花雪月 羞花闭月 闭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朗星稀 月缺花残 风花雪月 光风霁月 月怀一鸡 
            闭花羞月 众星捧月 水中捞月 花容月貌 吟风弄月 
            秋月寒江 洪云托月 镜花水月 日月如梭 日月经天 
            蹉跎岁月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猴年马月 峥嵘岁月 
            天高月圆


            IP属地:福建8楼2007-10-13 20:14
            回复
              中秋小品文】 

              中秋望月 
              杨姣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自古以来,我国许多诗人墨客均留下不少的玩月诗章,但专在八月十五晚观赏明月的风俗,是自唐代开始的。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是初唐诗人李峤所作,名为《中秋月》,是我国最早的中秋咏月诗。圆圆的明月跃上寒空,我们谁都说四海之内处处银辉洒地,但又如何知道千里之外有无风雨交加的地方呢?诗句字面写中秋月的清圆玉润,却隐含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遥念:担心对方住处天气欠佳,不能在佳节观赏到可爱的明月。 
                唐代诗人王建的千古名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友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庭院当中,月光满地,树栖乌鸦,露水悄落,湿了桂花,如此晶莹明彻的中秋朗月,该有多少不得与亲戚朋友相聚合的人在悠悠而生思念之情啊。中国人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在王健的中秋望月诗里,我们看不到他的叙己之思情,却明了他“秋思在谁家”的轰然追问,这种明知故问,使人读之心动。 
                欧阳詹的《玩月》,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赏月玩月的另一种心境,“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欧阳詹的玩月,使我们知道赏月玩月从来都是古人的喜好,赏月活动源远流长,迷人的月色惹人喜爱。可何谓中秋呢?据欧阳詹在《玩月》序中说:“此日为三秋之中,又为月之夕,故曰中秋。”所谓“三秋”,因秋涵三月,七月曰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乃季秋,仲秋正好居中。月夕,是指八月十五,明月之夜。十五又为月之中,所以叫中秋。 
                月是中秋的魂。韩愈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里说:“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唐人武元衡在《八月十五酬从兄弟常望月有怀》中告诉我们中秋月夜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寒光生露草,夕韵出风篁。”宋人刘辰翁亦在《水调歌头》里说:“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宵如此,寂寂几时留。”而曹松的“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滩;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之《中秋对月》,则把赏月的闲情逸致,写成了一首讴赞光明、追求平等的颂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起李白的《把酒问月》,是因为无意中读到了CCTV央视论坛上的一首《中秋望月》诗:“把盏邀明月,喜忧两依依。隔海遥远望,寄语诉相思。含笑泯恩怨,团圆会有期。双赢兴两岸,互惠弟兄怡。”诗人站在平民的角度,面对月圆中秋的良宵美景,抒发了两岸相通,互惠互利的美好期望。“明月千里寄相思”。其实,无论古今,人们在中秋夜里尽情赏月、望月之际,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IP属地:福建9楼2007-10-13 20:15
              回复
                13 回复:从动漫MTV吧转来的中秋节专题```` 
                 本贴图文全部转自动漫MTV吧,发贴者鬼咒东城凌. 

                那些图图都是她的签名图,个人觉得签名图已经是MTV吧一大特色了. 
                 
                 
                 作者: 四书五经派 2007-9-25 19:05   回复此发言


                IP属地:福建10楼2007-10-13 2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