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1,313贴子:73,257,945

回复:《透过股票看历史》 作者:爱庄股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突破阶段:进入突破阶段的前置条件是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就是说你比身边的小伙伴们更出类拔萃。有了这个前置,才看怎么突破。
  这里先说说哥伦布,我们知道他的突破在于西班牙女王的最终支持,为此他游说了十几年。这里面有运气的成份,但我要说:运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还记得那个修道院的院长吗?如果不是哥伦布的执着甚至偏激、逢人就推销他的方案,就算院长大人整天站在修道院门口又怎样?顶多骗一顿吃喝。所以说,运气不是偶然的,偶然中有必然。
  再说荷兰,荷兰能够直线东印度,有一个因素属于他的运气,这就是1580年到1640年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而在1637前之前,荷兰从法理上仍属于西班牙,虽然1581年北方七省发表声明脱离西班牙,但那只是单方面的,搁你是西班牙你认账么?如果葡萄牙在此期间是独立的,通往东印度沿海的五十个据点不是吃干饭的,荷兰的东行会有好日子过?个中详情我没有仔细看过,不敢乱说,但可以肯定这期间“民族团结是一家”的因素帮了荷兰不少忙。这就是荷兰的运气成份,但荷兰通过一百多年的积累,才能抓住这个机会,爬上巨人的肩膀。


IP属地:新疆248楼2013-12-15 21:46
回复
      温商的突破阶段就不说了,只告诉大家那些从事服装生意的,当中有许多进入了批发行列,但进一步突破的就很少了,这需要介入实业,没有一把杀鱼刀是搞不定的。而职场中的人,有不少人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且其才能在单位上也表现醒目,却没有获得关键的晋升取得突破。我们总将原因归罪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感叹世道不公,可我要说关键还在自身。你真的是出类拔萃、还是只比小伙伴们优秀一些而已?
      这是根本区别、是问题的关键!是锥子就会露出来,你有什么耀眼的业绩?或者像郝建秀一样把一件事情做成了花?还有,面对机遇你争取了没?你错过了几个修道院院长?


    IP属地:新疆249楼2013-12-15 22:29
    回复
        成功及成功的持续阶段:这个,等咱们成功了再坐下来慢慢说吧。
        总结得很草率,目的在于启发大家的思路,能让大家看过后留下一些思索,就算总结成功了。
        下面,我们看一看荷兰,看一看这个面积只有北京两个半的小国当年成为世界海上商业霸主的“业绩”,作为荷兰篇的结束: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海上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IP属地:新疆250楼2013-12-15 22:59
      回复
          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郑芝龙归顺了大明朝),成为称霸东南亚的唯一一只西方船队。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就是现在的纽约。
          在新阿姆斯特丹城,为了抵御印第安人,他们从东河到哈德逊河建了一堵土墙,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并得名“Wall Street”,中文名曰:华尔街。


        IP属地:新疆251楼2013-12-15 23:14
        回复
            在以郁金香、地理大发现为核心的内容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回头来看看大明朝的郑和船队,聊一聊为什么是哥伦布的1492征服天堂、而不是大明朝1405征服天堂。虽然这个话题已经有专家和砖家们得出了许多结论,但爱庄股份还是有话要说。
            1415年,当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经过N年的准备,派出了第一只船队南下远征的时候,郑和的船队已经四下西洋、从非洲中部的肯尼亚回到了祖国。这一次,恩里克王子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北非。


          IP属地:新疆252楼2013-12-16 12:09
          回复
              央视的《1405:郑和下西洋》中,说宝船有一个半足球场长,有这么大?一开始我以为看错了,二十年前被中国足球伤碎了年轻心肝的爱庄股份早已忘记了足球场的尺寸,查了一下才知道,标准11人足球场的长度是105米。
              如此这般,大家对宝船的大小就有了感性认识。
              恩里克王子的第一只探险船队只有三艘船,之后的大多数也就三四艘。第一只船队海船的长度大约22米。哥伦布“坐骑”的圣玛丽亚号长约35米,是三只船中最大的一只。
              《明史?兵志》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IP属地:新疆254楼2013-12-16 12:57
            回复
                我啰嗦这些数字,只想通过一个侧面来展现大明朝当时的国力和科技能力。能造出这么大的船且远洋成功,说明我们的先人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比如造船工艺,已经解决了船体强度和木材榫接的问题(船可不是用铁钉钉起来的),如此木质的庞然大物才能顶住印度洋的狂风恶浪。还有远洋定位,相信当时按照中国的科技水平,通过测量星辰可以定位纬度(虽然不叫这个词),但确定经度却需要一个已知地点的时间,不管你航行到哪里,都要知道那个地点的时间是多少,通过它与当地时间的对照,配合航行速度和指南针,才能估算出大致的经度。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搞定这个的,加文?孟席斯认为中国人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问题。


              IP属地:新疆255楼2013-12-16 13:13
              回复
                  寻找建文帝说。反驳方:用这么大的阵式,去找人还是去轰人?
                  贸易说。反驳方:有近三万人去组团贸易的?再说船的设计也不对、装不了多少货物啊。
                  迎佛牙说。反驳方:第三次就迎回来了亲,后面四次干啥去了?
                  宣扬明朝国威说。反驳方:貌似有些理,但是不是次数多了些,规模大了些。
                  以上这些都是背景介绍,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要与地理大发现比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地理大发现、与西欧的结果截然不同?


                IP属地:新疆257楼2013-12-16 14:05
                回复
                    不论是哪种认识,都没有超出天地有上下之分的局限。还是那句话,在伟大的牛顿之前,没有人能解决这个严肃的问题。就算麦哲伦周游完地球估计也是一脸迷糊:我好像没有大头朝下的感觉啊。
                    受此局限,加上华夏文明的强盛,于是便诞生了“中国”这个认识。这里的中国不是指国家的名称,而是指老子天下第一、居天地之中央耳。中央之外是什么?四方皆夷蛮。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汉人对四方非汉民族的歧视性称谓,即“化外之民”,鸦片战争前后,又多了个“西夷”,是对西方侵略者的专用鄙称。


                  IP属地:新疆259楼2013-12-16 15:54
                  回复
                      “四大文明古国”之后,至少在中国人的眼里,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地方能与强大的华夏帝国比肩,这个状况至少持续到郑和下西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央之国”的认识是正常的。
                      在这个认识之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不奇怪了。
                      都是我朝的地盘啊,只有“化内”与“化外”的区别而已,化外指未开化、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看看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两点,一、殖民,二、贸易。


                    IP属地:新疆260楼2013-12-16 18:29
                    回复
                        在这种理念之下,对他们用兵意味着“竖子不可教也”、意味着欠收拾,叫几个人过去揍一顿、换个听话的人主持家庭工作而已。一些实在闹腾的利害的地方,建立“都护府”派兵都护,“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或者建立政府,比如对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对安南。但都护也罢建政府也罢,实际的管理权限还是归当地土著首领的,老子没那个闲心管儿子的家长里短事。
                        历届朝廷对“化外”之地的治理,一向采取容忍的态度,只要你不跳腾得太厉害、尤其是只要不竖反旗,都是以得过且过为原则的。


                      IP属地:新疆262楼2013-12-16 19:59
                      回复
                          这应该是当时“中央之国”人们的普遍认识。因此,他们认为在安南建府和在苗疆建府性质是一样的,只是路途远近不同、没有什么“国”不“国”的概念。
                          而殖民意味着侵略、占领、移民、掠夺和奴役,有老子对儿子殖民的吗?
                          普遍观点认为郑和没有侵略和掠夺,是儒家文化的根基所在。本人基本同意,但本人坚持认为上述问题才是关键。另外:他们有什么可供掠夺的?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要啥有啥,抢你点东西还不够三万人的差旅费,值得抢吗?殖民?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而清以前的土地足够供应当时的人口(土地兼并是另一话题),你让天朝人民背井离乡去开发“新大陆”?估计觉得被奴役被掠夺的是他们自己。


                        IP属地:新疆263楼2013-12-16 21:05
                        回复
                            有人说,哥伦布的航线是最佳航线,因为哥伦布弄到了一份当年北欧海盗的海图,只是北欧海盗觉得新大陆实在没什么可抢的,就放弃了。
                            瞧瞧,这就是人们对荒蛮之地的态度,这就是现实。要是北欧海盗的文化程度再高一些,碰巧又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并且相信中国的屋顶都是黄金做的,估计就没哥伦布什么事了。那些人为了钱不要命的冒险精神,甩开哥伦布几条街。


                          IP属地:新疆264楼2013-12-16 21:43
                          收起回复
                            二、贸易
                              在古代中国,老子跟儿子做生意那是天大的笑话。
                              何况是添朝(有敏感字打不上去,大家看明白就行),让添朝放下身段与他的属国进行贸易,这比杀了他都难受。
                              于是,在国家层面,没有贸易,只有赏赐。
                              天国风范一亮相,各藩属国可高兴了,上赶着来朝拜。大明朝的属国可不少,周边有多少忘了、不下几十个,随郑和来访的南洋小国又有十六个,号称万国来朝。


                            IP属地:新疆265楼2013-12-16 22:22
                            回复
                                看看对日本的赏赐:1405年赐给日本国王铜钱150万枚、次年又赏赐2000万枚,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日本自己不铸铜钱,以永乐铜钱作为通行货币,真叫个爽啊!
                                虽然大明朝GDP世界第一,但家大业大、也架不住这么折腾,只好出了个红头文件,把所有属国分为一二三等,像朝鲜等属国为一等,可以一年一来朝,其他的二三五年一次,才把这股吃喝风外加“出国”考察风给刹住。
                                郑和的船队是与当地人做了些贸易,可贸易额和船队规模比起来根本不够看,而且贸易回来的不是生产生活资料、而是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宝物”,用来供皇帝和贵族享受,没有转化为国库收入。
                                宝船,就是押送朝廷宝物的船。


                              IP属地:新疆267楼2013-12-17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