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客》是一支“花钱亦要有道”.的颂歌.
财富,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话题。《聊斋志异》也不例外,里面有许多篇章就是围绕财富说事的。如《布客》是其中很值得玩味的一篇。
长清一个以贩布为业者,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个穿短衣,像衙门差役的人,在同行中渐渐熟悉亲近起来。每到饭时下馆子,布贩买单邀他同吃,他很感激。布贩问他何处去,干什么?他说:到长清抓人,并将公文给他看。布贩见到被抓的人中第一个名字就是自己,便吃惊地问:“为什么抓我?”那人说:“你的阳寿已尽,我是阴曹差役,”布贩流着泪求他救自己。鬼说无法。但可以先抓别人,让他有点时间安排后事,算是对他好心的报答。他们来到到一条河岸边,河上的桥断了。来往的人艰难地淌水过河。鬼对布贩说:“你就要死了,一个钱也带不走。还不如出钱造一座桥,方便行人。虽花很多钱,但对你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布贩拿出钱来修了桥,回到家里等待鬼来抓他。有天鬼来了告诉他,因为他修了桥,阎王为他添寿延年。
这故事显然是根据我国民间流传的“修桥铺路极阴功”之说演绎而来。它揭示人与财富的关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财富、处理财富。
小品《不差钱》里有几句经典台词。“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人死了钱没花了!”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些话与《布客》故事里鬼对布贩说的原话:“子行将死矣,一文将去。”是何等的相似。这说明无论古今中外的人都认识到: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归根结底是属于社会的。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因此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充分使用财富。由此就有个如何使用财富的问题。李嘉诚则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亦要用之有道。”但有的误认为: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的财富我做主。”于是不问花钱是否有道,常常表现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炫富消费”等等,更有甚者宁可挥霍浪费无度,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些都是对财富用之无道的表现。故事里布贩是如何花钱的?他在路上花的第一笔钱是用于生话并助人,另一笔巨款投向公益事业。修桥方便了行人。正是他的善行义举,财富用之有道,阎王爷为他添寿延年。
故事里阎王爷为布贩添寿虽是迷信之说,但它说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凡是使财富用之有道,热心公益事业,造福大众有利社会的人必有好报。事实也是如此,如若贝尔生前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设立“若贝尔奖”每年都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被毛主席成为:“华侨旗帜,名族光辉”的陈嘉庚他自身生活简朴,节约每一分钱捐献给国家,他一生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多达118所,超过了一亿美元。他们虽然都早已离开人间,但随着他们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永远活在一代又一代后人心中。现实生活里无数有识之士,为了不因财富问题留下终身遗憾,他们捐资助学,救灾、扶贫,使财富在需要的地方能发挥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露的作用。如比尔盖茨将自己580亿财产,不留给子女,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他们“大爱无疆“,将取诸社会的财富,还诸社会的崇高美德受到人们无比的敬重。
《布客》故事,是对财富“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者的一曲永远清新悦耳的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