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梦而行吧 关注:187贴子:58,285
  • 63回复贴,共1

<珊瑚般生长的城市>东京梦华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12-04 10:58回复
    《东京梦华录》是一本讲述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书。作者是宋朝人孟元老。他生于北宋末年,曾任开封府仪曹,在东京共生活了23年。在晚年时他追忆起昔日旧京的繁盛,遂撰写《东京梦华录》10 卷。


    2楼2013-12-04 11:07
    收起回复
      2025-05-13 03:45:06
      广告
      兵戈未起之前是大好的太平光景,繁华盛世。
      昔日是宝马香车雕满路,千门如昼,嬉笑游冶。胡姬压酒人似月,醉倒何妨花底卧。


      4楼2013-12-04 12:06
      收起回复
        京城的御街
        坊巷御街.自宣徳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歩.两边刀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黒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繍.
        (注:杈子:置于官府宦宅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古称行马。)
        我找了我师父问明白了这街的布局。
        师父说,红叉在路中央 ,是隔离护栏 ,黑叉子在路两边是马路牙子。
        即这街是,黑叉 人行道 红叉 御沟 御道 御沟 红叉 人行道 黑叉
        御道就是供皇帝出行的。
        路中间两条渠里种着荷花,路边种着桃李梨杏树,真是条宽阔又漂亮的街。
        唐朝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也是非常宽阔,宽140米,简直跟广场一样。


        6楼2013-12-04 17:05
        收起回复
          春半栎花水初下,一沟润绿元如砑。
          夹道官城数里中,静称潺湲明月夜。
          千门万户建章宫,金锁横门沟暗通。
          三月花飞若零雨,水声何处咽香红。——《御沟》田锡(宋代)
          一首宋朝人写御沟的诗,可以帮助联想。
          唐朝时有御沟红叶的传奇故事。


          7楼2013-12-04 19:38
          收起回复
            查找资料发现,宋朝御街上铺的是一种叫香糕砖的砖。
            香糕砖是宋代的典型砖,经常使用在宋代的墓葬和城墙中。我国五代北宋时期的特征建筑用砖,长28厘米,宽6.4厘米,高3.8厘米,较现代砖细长。这种砖比普通的砖要沉,硬度强,敲起来声音清脆。

            这砖头好看但容易松动,而且磨损快。


            8楼2013-12-04 20:20
            收起回复
              东京酒楼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歩.南北天井两廊皆小合子.向晩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北去杨楼.以北穿马行街.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小货行通鶏儿巷妓馆.大货行通笺纸店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明开数日.毎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金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在东京总计有72家高级酒楼。这些酒楼建筑雄伟壮观,装饰富丽堂皇,环境优美典雅,而且有年轻貌美的妓女助兴,主要为有钱人提供特色服务。
              凡京师酒店,门口必须用绸缎捆扎彩楼、欢门,任由客人随便出入,主廊大约一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都是一排小隔间,悬挂彩灯,一到 晚上,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艳抹的妓女数百人,一同聚集于主廊门口,等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天仙。
              店里灯火通明 ,每日先来的人打赏金旗。 在元宵节时, 店上屋顶的瓦垄间摆放上莲灯。


              10楼2013-12-05 22:51
              收起回复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菩萨蛮】韦庄(唐末)
                我怎么记得是宋词里的。狂帅酷炫叼炸天的骚年の高姿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2-06 10:10
                收起回复
                  2025-05-13 03:39:06
                  广告
                  东京小吃



                  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至店中小儿子.皆通谓之『大伯』.更有街坊妇人.腰繋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食.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或献菓子香乐之类.客散得钱.谓之『厮波』.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剳客』.亦谓之『打酒坐』.又有卖药或果实萝卜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
                  同样经营饮食,比酒楼次一等是“脚店”。在这里工作的下酒厨子,一般称为“茶饭量酒博士”,小伙计称为“大伯”,还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礼客”,亦谓之“打酒坐”。也有卖药的或者卖果脯零食的来里头打转,不论食客有没有购买意愿,都发放给食客,然后获取一些钱,这类人被称为“撒暂”。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12-08 11:15
                  回复
                    宋朝甜点——素签沙糖
                    “孟廷辉小步走着,望着这些色味皆全的食摊,顿觉饥肠辘辘,未行多远,目光便凝在前面卖沙糖的小车上不移了。
                      那小贩眼尖,直喊她过去:“这位小娘子,咱这沙糖可是独家秘签制的,快让你家相公给你买点儿尝尝!”
                      她面上一潮,飞快地抬头看向身旁之人。
                      英寡脸色却依旧如常,拉着她走过去,道:“从前在冲州府的时候不曾见过这些小食?”
                      她笑笑,“潮安一带的吃食本就与京中大不相同,这夜市里的俱都是道地京中小食,臣自是未曾见过。”
                      他一牵嘴角,走过去摸出十五文钱递给那小贩;小贩乐呵呵地接了钱,拿小匣儿盛了些素签沙糖,交到孟廷辉手上,又打趣道她这相公颇知疼人。
                      她脸色愈红,被他握在掌心中的右手也在发烫,不由半转过身子,捧紧了那小匣儿,轻叫一声:“殿下。”
                      被他这样拉着手,她是没法儿吃这沙糖;且此地虽少贵勋之流来逛,可若是万一遇上朝中哪个官吏,他二人又要如何是好?
                      他低眼,伸手到那匣儿中捏了根细签出来,将签上沙糖递到她唇边,然后微微一扬眉。
                      她半个身子都僵了,半晌才蓦然垂睫,张嘴将糖含入口中。
                      耳边人声嘈杂,有小孩儿从二人身前飞跑过去,笑闹穿行不断,可她却什么都听不见,眼睫在抖,抑不下眸中惊颤之色。
                      沙糖渐融,甜味四溢而腻人,唇舌似是躲无可躲,软软地败在这一场甜香惊澜下。”
                    【摘自行烟烟的小说《欢天喜帝》
                    想象素签沙糖应该是像棒棒糖一样一根一根的,而且应该很小,一口一个,入口即溶。
                    颜色可能是麦芽糖那种赤红色的,面上还撒有粗粗的沙糖颗粒。
                    哈哈。目前只能看着麦芽糖来聊以慰藉。


                    18楼2013-12-08 11:48
                    收起回复
                      【民俗】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土农工商诸行百戸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幅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入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収领到闘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徣动使.戏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毎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其正酒店戸.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若.次日取之.诸妓馆只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宋朝社会民风淳朴,人际交往简单随和。
                      各个行业有特定的“制服”,一目了然,药郎有药郎的穿戴,乞丐也要有乞丐的样子,穿的不对会遭人嫌弃。
                      宋人古道热肠,外地人受到本地人欺负时,会挺身而出,或者是驿站上有什么纷争,也会出手相助,是军爷也照样敢叼。
                      邻里之间很亲热,借东西或问日常生活的问题都很方便。还有人每天提着个茶壶,在邻居家串门八卦。
                      宋人大方,喝酒可以把酒店的银质酒器带走,喝完再送回去。


                      19楼2014-04-19 11: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