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之前和那个人喷了一天一夜的帖子的内容,当然,这是我的观点,也是将,BZ,TB,反BZ的,不过这里头有些东西我还没有弄熟悉,看着参考可以,别当真就行
【接受挑战】论反“反BZ”中的能量体系探究
很多人把空战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是,随着“能量战法”与“空间中的能量体系”的出现与清晰,人们开始逐渐的了解了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那么,在开始前,我要先向大家说明“什么是能量”
能量=势能+动能+角度
也可以理解为能量=高度+速度+角度
高度--高度可以转换成速度,也可以转换成位置(角度),也可以同时转换位置(角度)与速度.
速度--速度可以转换成高度,也可以转换成位置(角度),也可以同时转换高度与位置(角度).
位置(角度)--位置(角度)由高度或速度转换而来,武器包线范围决定位置(角度)能量优势的强与弱.
战斗机性能元素--单位剩余功率(SEP)是衡量战斗机性能的重要参数,(SEP)与其它三个能量元素分别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
(注:单位剩余功率(SEP),由美国人伯伊德提出,其公式为SEP=(T-D).V/W,单位剩余功率=(推力-阻力).当前速度/重量)
我想各位应该不会对此提出异议吧?
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TB,什么是BZ
TB:
空战的时候,无非就是拼速度,拼高度,拼转弯,力争咬尾,先于敌人把航炮指向对方,即所谓 狗斗战(TB) turn and burn。 正如《屠夫之鸟》说说的那样:“将自己的能量储备完全耗尽用来赢得角度,就是所谓的 T&B”。从中我们不难看出,TB的实质就是将飞行的速度,甚至是高度,全都转化为飞行时的角度, 空战中,高度是最高优先级,高度可以十分容易的转化成速度和角度。
速度是第二位,速度可以转化成高度,但是会受到阻力和重力的削减。但是速度高就很难转向,而大角度的转向会极大的损耗速度。
角度可以说随时都存在,在空战中至关重要。
OK,我们说完了TB是什么,那么我们现在来说说什么是BZ
BZ,不单单只是俯冲攻击,拉起脱离。他是一整套完整的能量战术。其中包括能量保存、飞机极限控制、敌我事态感知分析、飞行走线规划、攻击站位。
那么我们来看看BZ和TB的能量消耗,由于“biller”对“耗能排行:BZ<负G<TB”提出了质疑,我来向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 “耗能排行中,BZ<负G<TB”。
我们来看看BZ和TB中的单位剩余功率=(推力-阻力).当前速度/重量
首先,你飞机的重量是无法改变的(你要是有挂载当我没说),所以这是个不变量,而推力,速度,阻力这些就是变量,当你在TB时,你的机翼势必要与地面产生夹角,你要转弯,转过机头,那么你受到阻力就会增加(因为你的受力面积增加了),如果你没有开启加力什么的,你会发现你的能量储备也在下降,那么,现在我们假设,设你的推力是5,正常飞行的时候受到阻力为1,速度100,重量10。那么,你正常飞行的剩余功率就是(5-1)*100/10=40。同样的,如果你在TB,你转弯时的速度是100,你受到的阻力是3,那么你的剩余功率只剩下了20,若你在进行BZ,你的速度上升了,你的阻力也在上升,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了“公平”,我现在的阻力是3(和TB状态一样),但是我的速度变成了200,那么我的剩余功率就是40,同样的,关于负G机动,只要BZ机不是傻的从12点钟攻入,那么为了做出负G机动,被攻击方势必要进行TB(当然,不是像TB机那样绕个圈),但是不可否认,的确是在进行了小范围盘旋,不过为了“严谨”,我还是来进行比对,当你在进行小范围盘旋时,你的阻力是2,速度100,那么你的剩余功率就是30。
由此可见:
在能量消耗量上:TB最大,负G次之,BZ最小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是为了揭示能量消耗得来的,因为在真实的TB下,无论是飞机世界,还是战机世界,你都会掉速度,因为你的SEP(剩余能量)是负数
那么此时“biller”也提出了问题:“ BZ一定见得能量增加值高么?俯冲爬升,高度不变,发动机工作时间一定,全程阻力大,盘旋上升,发动机工作时间和前者相等,速度小个100节,高度增加巨大,能量增加一定比BZ小?”诚然,盘旋上升增加能量的确优秀,不过,请问,当你在盘旋上升时,消耗的时间是多少呢?有那个时间,我在干什么呢?看着你玩爬升表演?
“biller”又在说:“我低空高G稳盘,你有本事高速俯冲下来在1000米高度开火瞬间开始拉起改平?现实中你改的平么?接近表速—高度包线右侧了你的机身能承受最大过载么?没看见表速接近右端区间了以后Makc G快速下降么?”
是的,我的确无法改平,可是请问你见过哪个脑抽了的BZ机攻击完后立刻拉起的?断不断机翼先暂且不提,首先整个机身就要受到巨大的空气阻力和G力,BZ的攻击目标方式主要有三种“超前追逐”,“滞后追逐”,“纯追逐”,攻击方式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但是攻击结束之后,都是需要“缓的”改平(这点大家恐怕没有意见吧?)
关于“biller”的“ BZ机就是BZ机,BZ本质就是攻其不备,被发现了你还下去硬拼?还是拼你包线左侧弱势区间?硬拼还带个桶滚?准备和TB机拼包线左端?觉得自己CL大是吧?不知道F-15曾经被F-14打出翔过么?
本身BZ被发现了就应该趁着能量优势走人,换个目标,或者等原来的目标不防备了再去偷袭。”
我举双手表示赞成,可是我不过就是写出了喜欢对头那一部分人的对策而已,至于跑,暂避其锋?还用我说吗?
最后“biller”说:“ 你要是在高空待机,我就可以反向逃走爬升,往友机的方向寻求支援”,这也没什么不对,空战就是找软柿子捏的,我很赞成biller的说法,就是别到时候山穷水尽,就剩下自己了,就不好玩了。
航空百年,我的确是连皮毛都没有懂,不过这就如同爬山一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攀上顶峰!当然,路上少不了嘲讽与谩骂,不过,生活就是如此,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不是吗?生活需要点调味剂,不然就太平淡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