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吧 关注:146,663贴子:5,481,519
  • 2回复贴,共1
(注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力守孤城势不支,杀身未肯竖降旗。江山半壁勤王日,忠义千秋报国时。
激浪有声衰赣石,怀沙无语怨湘累。至今碧血长埋处,尚想丹心照水湄。







1楼2013-11-30 17:05回复
    646年(清顺治三年),占领南京后的清军长驱南下,南方州县望风而降。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廷麟持尚方剑督战,会合五省数万军队坚守赣州,18个月后城破,杨廷麟自杀殉国,前后共计四十万军民遇难。外乡客家人迁入赣州,北宋官话遂有改变,成今日赣州城区方言。
    然而这样的大英雄,翻遍新编赣州地方志,却只寥寥数语。前几天我才知道,他的陵墓因为无人保护,早已破败不堪。赣州市竟然没有多少人知道杨廷麟杨尚书何许人也。附近村民还说,原来一起不知道有这么个名人的陵墓,直到有穿“古装”的汉服爱好者前去问寻……
    可叹杨尚书忠心为国,可叹赣州十八个月孤城坚守,可叹那几十万忠勇大明先民的血泪,可叹.....


    2楼2013-11-30 17:07
    回复
      杨廷麟,江西清江人,生于公元一五九六年,字伯祥,一字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得(号叠山)这两山的气节。赣州府终于被清兵攻破,杨廷麟戎服佩刀,投清水塘以殉。当时塘内积尸平池,杨廷麟是挤在群尸间沉入水中的。在杨廷麟这种精神感召下,以身殉国的赣州地方官兵士绅百姓数以千百。万元吉(南昌人,守赣的另一将领)投江死,退休乡贤卢观象与月世光(九十二岁)相揖握手后从容赴水。阳孝本十九世孙阳丽天(字美中),城破后,正衣冠北向再拜同妻钟氏也赴杨廷麟牺牲的清水塘,这位阳孝本的后裔说:“吾与若可不负此塘名矣”。意思是我们夫妇的名节清白如水,像清水塘的名字一样。刘思光分守东门,露宿城上四十余日,城陷不屈,被清兵一刀一刀割死,其弟刘观光,登埤枕戈,拊膺慧啸,城陷后寻得其兄一足,刘家妇女家人投水,池为之满。刘起凤自署其堂曰“就义堂”,其妻曾氏献簪珥并金以佐军需,城破时夫妇被清兵拷掠至死不屈。标将陈烈、杨第四,死时骂不绝口惨被凌迟。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这是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当然也包括满族)所以能抵抗外侮,赶走任何侵略者,包括帝国主义者侵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生存的伟大力量所在。是我国劳动人民五千年来为世界贡献聪明才智、发明创造,发扬光大祖国灿烂物质文化的基础。   杨廷麟一介书生,善诗**过编修,本无守护赣州之责,却毅然自任,“以大义鼓励居人,令结义勇,编社甲,人自为战”。赣州妇人孺子磨槊制挺赴斗,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壮烈场景。   是年正月,万元吉被任命为赣督、兵部尚书,身为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傅、兵部尚书便宜行事的杨廷麟,以公事为重,丝毫不计较过去与万元吉的私怨,真诚相待,共赴国难,使万元吉感动得流泪,守城将佐士气大振。   杨廷麟部下当时有粤军、滇军和赣军,滇军装备精良,粤兵久驻思归,忌滇军之功,有火并的苗头。杨廷麟为了团结滇、粤部队,就在贡江上隆重誓师,三军共数万人排烈两岸,杨廷麟冠带盛服同滇、粤、赣将领登舟拜读誓词,杨廷麟慷慨激昂的誓词,使得贡江两岸跪听的三军士兵情绪震动,举戈稽首,并大呼叫表示誓死抗清。呼喊的声音和这种壮烈的场面使得江水为之沸腾。表现了杨廷麟的远见卓识和杰出政治才能。   但是,由于南明朝廷的腐败,清军的强大,尽管杨廷麟“更番战守”、“招集散亡”,以至居民“人自为战”,也终于阻挡不了一败于吉安,二败于梅林,围城外水师溃散,汀州告变,从四月起城内兵民乏食,守陴士兵既饥且困,十月四日清兵自南门入,城陷。杨廷麟死后仍握拳张髯,气凛凛然不可犯。不愧“自命兼山文谢间,见危不负平生志”。(2)   “府号忠诚人慷慨,城名铁石水潆洄,峰岚映阁天浮玉,滩响惊舟地起雷。”这是清代黄世成《虔州怀古中》的几句。杨廷麟的悲剧和文天祥类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借自己的牺牲以警国人;但杨廷麟也是幸福的,因为杨廷麟得到赣州几万慷慨的人民的支持,府号忠诚人慷慨,赣州人民为此作出了最大牺牲。所以事迹闻于上,南明政权特敕奖励赐郡名“忠诚”旌其义。


      3楼2013-11-30 17: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