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境界,养心
单纯的养身,虽然让人的生命有了健康的躯壳,但是,还是不能让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中国有一句古话:“人活在世,活的就是‘心情’二字!”这话可谓是说到了点子上,谁不想活的顺心随意、幸福快乐呢?然而,世事千变万化,境遇纷繁复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活的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呢?这就需要在一个“养”字上下功夫了。心是一片沃野,善养者,花馨木秀,果实飘香;不善养者,荆草漫生,一片苍凉。
其实,我们所说的养心,养的就是充满自信和智慧圆融的心态;自信,才能自在自然;智慧,才能通达开朗,才不会认死理、一根筋;如果说气不通则痛,血不通则病,那么,心不通则痞,则郁结于胸、情志不舒,看什么都不会顺眼,遇什么都不会高兴。
那么,养心的最好的滋补品是什么呢?一个是道,一个是禅。道的灵魂是一个“常”字,禅的根本在一个“静”字。
所谓“常”就是规律,在道家的眼中,大到宇宙星辰,小到沙粒微尘,无不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在运行,而人从生到死所经历的一切,也都在这自然的运行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都是非常正常、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种常态,不必去强争什么,也不必去强为什么,只需抱着一颗寻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变化,穷达不失真性,荣辱不迷自心,成败不易青云;“常”门一开,心态平衡,常足常乐,还有何怨何恨常在?
所谓“静”就是一种圆融的心境。以禅者的目光来看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不是美轮美奂、曼妙绝伦;所以,欣赏赞美,便是“静”的主旋律。而当我们欣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愉悦的,是欣喜的,是平静的;自悦悦人,别人也很容易被我们的这份愉悦所感染。我们的心海,也如大自然中的海洋一样,只有阳光明媚、风轻云净的时候,我们才能欣赏到那片赏心悦目的蔚蓝和空旷,一旦心中的烦恼风起云涌,那么,我们就会心神不安,就很难再感受到那片宁静祥和之美了。
养心六法
1、静心。静能生慧,智者无忧,计较是疼,比较是痛,淡然是福。2、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安心。尽人事而顺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4、正心。心术不正损人害己,意志不坚诸事难成。5、宽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6、平心。胸有平常心,幸福自然来。
第三境界,养魂
如果把养生工程比喻为修建一座宝塔的话,养身修建的是塔基,养心修建的是塔瓶,那么,养魂修建的便是挺立苍穹、对话以太、灵光闪烁的塔顶了。
当然,养身是为了得到健康的体魄,养心是为了修得一份平和欣悦的心境,它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质量,从而达到能够颐养天年的目标。显然这个目标是保守的,是对“天年”的被动防御,而养魂的目标则是为了生命的升华,是为了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创造,是内在智慧的外溢和闪光,是在原来防守的基础上以出击的方式来扩大已获得的“天年”的成果。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养生的问题上也概莫能外。
那么,养魂的滋养品是什么呢?当然,应当首选孔子缔造的“儒”。因为儒的精神是积极进取的,是充满创造人生价值取向的。儒的灵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者不一定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大目标,但是,他绝不会放弃这个追求的过程;哲学家把这种过程称之为“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魂为人的精神,为阳;魄为人的躯体,为阴。善于养魂制魄者,则神清气朗。养生,就要魂、魄皆养,使其阴阳达到平衡,才能最大化、最有成效地实现养生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