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梦而行吧 关注:187贴子:58,285

<爱心安处>红楼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我又来乱发帖了.....
想法是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这样还可以通过熟练容易背会。。
还有的想法是其它亲故们看到红楼梦里的东西也来分享。。。(看到我的期待的小眼神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28 08:41回复
    啊,亲这个是个大项目啊,你先上,容我慢慢来。
    我本来苦于中文根基太弱,想啃下古代典籍,可惜啃不下去,啃下去也消化不了。。。
    我退而求其次想背点诗词,可惜记忆力衰退。。。
    我最后的稻草就是红楼梦了,这个读着很有趣味,百看不厌,再认真一点,也算补补中文根基了。


    2楼2013-11-28 13:06
    收起回复
      2025-05-13 04:14:23
      广告
      突然无法在楼中楼里回复。。。点不开
      幸好还能够回帖。。。
      我差点以为度娘又折磨我来玩了。。。
      不过法兰西小喵我无法回复了。泪。
      我读的莎莎原文,是左边放着梁实秋的译本,右手拿着朱生豪的译本的啊。。。
      不借助专家译文,自己理解会出差错的。。。泪


      3楼2013-11-29 09:11
      收起回复
        红楼梦第二回里面,贾雨村对冷子兴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躁,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他先说的是一些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善恶走了极端的大仁大恶的异类。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他说还有一种更加异端的,是集合了正邪善恶为一身的人。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他给出了这些例子,都是亦正亦邪的代表。
        这其实是告诉我们,我们即将看到的宝玉和那群形形色色的女孩子,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天使,她们都是属于这第三种,亦正亦邪,非善非恶的类型。
        这其实是我喜欢红楼梦的地方,它写的不是完美的人物,每个人或这或那的都有一些缺点,林妹妹的刻薄,宝姐姐的圆滑,迎春的软弱,凤姐儿的贪婪。
        这样的人物我觉得是真实和完整的,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
        我喜欢他们身上各不相同的个性。


        4楼2013-11-30 14:59
        收起回复
          2.
          绯烟酱上面说的是1,现在就是2。。。嘿嘿嘿。。。我不再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了。。
          让我惊讶的是《红楼梦》开始的几个章节的俗气,比如那个叫做娇杏的丫头回头看了贾雨村一眼,后来成了贾雨村的妾,后来居然扶正了。于是变成了“人上人”。让我惊讶的是这是多么三言两拍的故事情节啊!然而红楼梦后面的情节是多么和三言两拍不同!我们通过贾雨村的眼睛看到寺庙的匾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我们看到的贾雨村是个落魄的人,是林黛玉的老师,受到黛玉父亲的器重,但是对宝玉来说,他是个不想见的人,对平儿来说贾雨村是个混蛋,有时候遇到很多东西,太过于复杂,有时候我会对曹雪芹本人的立场感到怀疑。
          先不说这个,红楼梦开始几章本来就写的不像后面那么好。就好像一朵花,开始开一两瓣,甚至让人等得打瞌睡,才会突然变得花团锦簇,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样,那种略微枯燥的笔调显示的还是未来写出那些让人震惊的经典场面的手笔(那些经典场景由于抒情性和宏阔的场面,精细的心理而让人震惊,他描写那么复杂的东西居然得心应手,充满自信)。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本人对小说创作的美学观点,如何安排情节人物,如何处理人物关系,始终如一。只不过他写得越来越清晰,不让人觉得无聊了。
          最近和一个舍友讨论,她是准备去研究唐宋的,最近刚刚把四大名著扒一遍。她说看起来红楼梦的语言真的不如西游记那么好。第一印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小时候我没有仔细看西游记的原著,初中看这本书时,我觉得它的一这方面比红楼梦要好,但是我早已把红楼梦当做最心爱的明清小说了,估计大部分人过了小学就不会萌生看《西游记》的念头,大家都把红楼梦当做第一经典。所以我现在非常重视别人的第一印象,舍友说西游记语言要比红楼梦好的多,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不管西游记有没有缺点,但是我觉得它是思想成熟艺术也纯熟的典范,非常完美。看这本书永远不会觉得无聊,而且会给人很大的启发,如此纯净讲究内心修养的书,而且还如此有气势,真是无人能及啊(我实在过于喜欢西游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2-01 13:27
          收起回复
            如果让我来定义的话,那么红楼梦一开始的几回写的是一个世俗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好像葫芦官判葫芦案一样,实用主义而且现实,曹雪芹描写这些东西是一把好手。很多作品以描写庸俗的世界为荣,他们的作品中官员都是一群善良得又有能力的青天大老爷,曹雪芹却不是这样的,他写丑恶的现实,写得那么详细那么平静,一个更纯洁的人估计只是看看都会气死,何况一板一眼地写下来。
            但是这不是说他没有立场。好的作家比任何人都理解世界上的“恶”,注意看不到恶的存在那是绝对的伪善,是一群呆在家里的贵公子才会一天到晚讲美好的世界,但是看到恶还加以理解,就是非常强大的人格了。但是理解不代表没有立场,葫芦官判葫芦案那一章,作者写薛蟠是“自以为有几个臭钱”什么都能够摆平的人,这就是曹雪芹的立场,他尊重人,心疼人,他愤怒,因为那些自以为有钱能摆平一切的人。他不仅写了有钱摆平一切的薛蟠,也写了拿钱买金钏儿性命的薛宝钗,但是他们这么做都是因为他们习惯这么做,薛蟠从小就被惯坏了,薛宝钗则是习惯了,作者没有对他们的庸俗和恶毒大惊小怪,然而他让贾宝玉选择了林黛玉,这就是作者的立场,多少年来对宝钗黛玉孰是孰非一直争论不休(这也是作品的一种魅力),但是我想真的爱这部作品的话,应该很容易爱上黛玉忽略她的缺点的。黛玉的缺点都来自于她的真,宝钗的优点却来自于她的伪。
            因为作者早就确定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的未来,刘姥姥这个人就一定会有了,因为巧姐儿是要嫁给板儿的。所以早早的安排了刘姥姥出场,这是整部书最有喜剧感但是最让人心酸的地方。刘姥姥一进贾府,我们看到了王熙凤是何等的骄傲,也体会出她多么的有能力,甚至还隐约写出她和贾蓉他们的暧昧关系,但是最让人动容的还是作为一个穷人,刘姥姥得到施舍的那么一点东西是多么不容易。这一章最后的诗是这么写的,“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那么一点施舍,对于这个老太太来说,却让她那么感动,以至于后来救了她唯一的女儿,这个老太太是有多淳朴善良。想到这一层就让我觉得难过,就好像看到了巴尔扎克小说里的描写,这是个巴尔扎克式的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01 13:51
            收起回复
              所以关于大观园的身份我们真不好确定,如果对此提出假设的话只能越陷越深,因为你会编出各种理由支撑你的假设。。。
              关于大观园能确定的就是作者本人确定的,这个园子本身为贾府大小姐贾元春省亲所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排行靠前可是正式出现就这么一次,园中的匾额大部分是贾宝玉自己题的,原因是为了讨好元春,后来元春改动了一些地方。省亲之后园子就封起来了,后来元春下旨让姐妹们住进园子里,还让宝玉也住进去,八十回的情节大部分在这里展开,大部分都是谈“情”的情节,姐妹情,诗情画意,还有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但是定情之后就很少谈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2-01 14:51
              回复
                我...我把曹雪芹提出来的第三类人列出来了,有的是现查出来的。噗曹雪芹让人烦的一点是他写的都是字所以你本来认识的人可能也不认识了-_-||
                许由,是《庄子》里提到的隐士。我不记得是舜还是禹,总之他认为许由应该管理天下,于是把天下让给许由,于是许由推辞了。是符合庄子逍遥思想的人。
                陶潜,大家知道他就是陶渊明。
                阮籍,嵇康,刘伶,这三个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们的人格也是我一直向往的^O^我一直很想研究魏晋风度的^O^
                王谢二族,是比竹林七贤靠后一点,魏晋时代门阀大族把持朝政,最著名的就是王家和谢家了。他们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非常著名的王羲之以及他的儿子们就是王家的,《世说新语》里大部分故事都是他们两家的事情。
                顾虎头,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小字,顾恺之注重画出人物的神而不是容貌,这也是我国绘画一直传承的观念。
                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这三个都是皇帝,而且是本来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
                刘庭芝,就是刘希夷,唐朝诗人,看名字觉得陌生,但是如果学文学史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像是张若虚一样一首诗成名。。。《代悲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温飞卿,就是温庭筠。
                米南宫,就是米芾。
                石曼卿,是宋朝的诗人,据说他很有名的一点是这样的,当时很多人努力对李贺的“人若有情天亦老”,石曼卿对上“月如无恨月常圆”,语惊四座。
                柳耆卿,我们家柳永,又名柳三变^O^他家弟兄名字都在“三”上面^O^
                秦少游,就是秦观^O^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2-01 18:25
                收起回复
                  2025-05-13 04:08:23
                  广告
                  亲说到的名单上的刘庭芝,就是刘希夷。
                  我偶然看到他的故园置酒,写的真好啊。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尤其是“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以及“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让人惊艳啊。
                  书上对 他的介绍是“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
                  怪不得曹雪芹童鞋喜欢他。
                  他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曹雪芹童鞋就让林妹妹化去当葬花吟了。


                  13楼2013-12-23 11:20
                  收起回复
                    天呐,这是普通朋友间的书信写法么,亮瞎了眼
                    就是情书啊啊啊情书,而且情真意切,结尾了还有点 乐府的感觉,也有点诗经的感觉
                    总之,说他们两个没有奸情 我不信啊啊啊
                    以前都觉得元稹薄情,那是对女的啊 ,这样一个诗人,原来把情谊都给了~~~~


                    IP属地:江苏15楼2013-12-26 12:04
                    收起回复
                      哦,胡桃亲说的那个长发美人的典故,可能是这个。
                      袁枚《随园诗话》里面说唐朝诗人李山甫李美人,一天早上他正在梳头,客人进来,看到一位“云鬟委地,肌理玉映”的美人,吓得赶快退出来。
                      后来客人对李美人道歉,说不小心见到了内眷,李美人说不碍事,你刚才看到的其实是俺。。。
                      不过李美人人长得美,但性子很烈,“每狂歌痛饮,拔剑斩地”。
                      好凶啊,我绝对是不敢调戏他了。。。OTZ
                      还有小午啊,你这个楼好像越来越歪了。。。。


                      16楼2013-12-26 16:31
                      收起回复
                        响应绯烟的提议,我就在这里贴一个文化常识类的东西——关于“簪”和“钗”的简单区分,姑且认为是“金簪雪里埋”的文化常识:


                        信息来自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它的信息是考证历代艺术画作、雕塑、考古发现,所以还是挺可信的。
                        作  者:周汛,高春明 著
                        出 版 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10-01
                        ISBN:9787806164174
                        周汛,女,1935年出生于江苏。先后在上海京剧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从事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服饰史研究室副研究员。著有《略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等多篇论文。
                          高春明,上海人,现任上海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著有《中国历代服饰》《中国服饰五千年》《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等,大部分被译成英,德,法,日文字,成果丰硕。
                        木有扫描仪,所以就用相机拍成这副模样……唉。。。亲们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这本可以直接看。
                        最简单地说,簪就是上面这种,当然不是历代的都这么华丽,这不过是以凤凰为簪头的范本。用来插在头发中的部分只有一股,这就是簪,更古老一点的名称就是“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及笄”里说的。我从这本书看来,觉得簪就是笄,不过是名称换一下而已。
                        然后下面大家可以看到的有一个分叉的,这种就是钗。后面我还会贴演化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12-27 18:07
                        收起回复
                          从江上数峰青说到人名江青,我又想起来一个名字。。。
                          秦观秦公子是在曹雪芹童鞋的后宫名单上的。
                          秦公子有一个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
                          很有林妹妹的赶脚吧。
                          话说林妹妹他爹叫做林如海,有人提出,林如海的如海,就是秦公子的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如海。
                          你看,我强词夺理的把楼歪回到红楼梦上了。。OTZ


                          21楼2014-01-03 17:49
                          收起回复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是林妹妹的《秋窗风雨夕》,我喜欢它胜过喜欢葬花吟。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如同9首七言绝句。
                            不难看出,林妹妹那一首,是彻底的和张若虚这一首对应的。
                            《春江花月夜》首先是一支舞曲,是南朝的陈后主创作的。
                            张若虚写的,其实是舞曲的歌词,这是宫体诗。
                            宫体诗是娱乐性质的,不是高端的东西,被严肃文人唾弃。
                            但张若虚这一首宫体诗却得到的极高的赞誉,说它“孤篇压全唐”。
                            唐诗是诗歌的巅峰,而它是巅峰的巅峰。
                            曹雪芹童鞋让林妹妹为它和一首,不是偶然的。


                            22楼2014-01-04 12:20
                            收起回复
                              2025-05-13 04:02:23
                              广告
                              名字
                              喇叭花在日语里叫“朝颜”,我见过这样的情景,早上的花开得很鲜嫩,很快就枯萎了,因为喇叭花早晨开花夜晚枯萎,所以叫朝颜。雪花也是的,小时候我觉得雪花是最美丽的花,可是你不能拿手碰,只要落到地上就压得没有形状了,天气暖和了还会融化,它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后来看到《庄子》里写“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生暮死,何其悲哀。
                              看《甄嬛传》时才发现“夕颜”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夕颜又叫葫芦花,傍晚开放,早晨就会凋谢,既然美丽,又何必开在见不得人的时候?既然美丽,又何必如此脆弱?这就是《源氏物语》里那个脆弱但是美丽的女孩子夕颜吧,她的出现就好像梦一样,她的去世也好像夕颜花一样过于仓促,她平生不够漂亮,不为人所知,源氏为她伤心欲绝,美丽的事物总是存在过,即使终将凋谢。。。《源氏物语》里的名字我是非常喜欢的。作者精心选择名字,将人物的某一面向我们展现。
                              描写女儿们的小说,自然要有很多女儿们的名字。《红楼梦》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袭人”这个名字,从什么地方可见袭人的必定是香气?为什么不是臭气?为何不能是趋炎附势?温柔袅娜,在我心里偏偏都是不好的意思。
                              最近开始看脂砚斋童鞋评点的《红楼梦》,此人给我很多想象,名字极其艳丽,但是看他的东西却偏偏不相信他是女子。我喜欢他的可爱,明清人士酷爱小说评点,他的评点都是他精心去阅读的结果,我到不愿意想他认识曹雪芹或者从他那里套了什么出来-_-||鹦哥和鸳鸯都是鸟的名字,珍珠(就是袭人)和琥珀又都是珠宝,这是他们在贾母那里的名字,后来黛玉给鹦哥改了紫鹃,紫鹃和雪雁也都是鸟,可是这名字可体现黛玉的不俗哦。所以即使是丫鬟的名字,也都各见性格,而鸳鸯的不鸳鸯,平儿的不平,就是作者独具匠心了吧,难为他如此细致(好吧前面是脂砚斋说的,后面都是我yy的)。
                              贾家四个姐妹的丫鬟是“琴棋书画”,都挺俗气的,但是作者在上面加了虚字,变成了抱琴,司棋,侍书,入画,这也是后来咏菊诗的说法,宝钗说咏菊本来俗气,加一个虚字不就新奇了吗?说实话这四个名字是我相当喜欢的啊。。。四姐妹的原应叹息就不那么喜欢了,不过这也挺好的其实-_-||惜春欧尼的性格我很喜欢啊,别人不在意的经济之事,她其实都在意,小小年纪就太透彻了,岂不是又一个纳兰公子吗?看纳兰公子的词很多时候觉得警醒,虽然警醒又觉得太冷了,身处荣华富贵,却毫无争名逐利之心,反而看破了那些事情,岂不是天生冷漠的心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2-07 01: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