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之十八——爱情.物质.人生
相亲网站越来越多,大型相亲活动也层出不穷。可见大龄青年已经是社会问题。
什么时候结婚最合适呢?
过早结婚,思想不够成熟,缺乏宽容理解,经济能力不足,难以维持家庭,容易导致离婚;况且人生最美的时期应该是二十岁左右,过早受困于婚姻,这是糟蹋青春。而过迟结婚会造成心理压力大,影响工作和人生的正常进程,甚至会沦为了结婚而结婚,后半生的幸福感难以保证。进一步说,过迟结婚,如果不是迫于事业,这势必造成生命的重复,导致人生的浪费。理想的结婚年龄,男的应该是28到32岁,而女的26到30岁;万一上天捉弄,真的成为剩男剩女,那最迟男的不应该超过35岁,女的不应该超过33岁。
三十而立,事业的努力方向,婚姻的最终选择,都发生在三十岁左右。所以有人说,三十到三十五岁是人生最困惑最迷茫的一段时期。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平淡与精彩都有可能发生在此时选择的一瞬间。
如何的人生才算成功呢?
于芸芸众生,不外乎是有不错的经济基础,兼有美满的婚姻。
大多数的关于婚姻的思考,其实就是在物质与爱情之间的抉择。现实中的爱情不会像演戏中的那样,真爱无敌,真爱能打倒一切。所有感人的爱情故事,不外乎是为真爱而抛弃一切,甚至是生命。
真爱最终走向婚姻,能否在物质面前浪漫依然,能否在岁月的洗礼中经久不变,我想大多都不能,这也是大城市的离婚人数比结婚人数还要多。并不是他们的爱情不够浪漫,也并不是他们的爱情不够深刻,更多是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了平庸,忍受不了似水流年。三毛与荷西的爱情能平常的生活中,温馨浪漫,所以成为为人传颂的为数不多的经典爱情典范。人们传颂他们,或许也正说明大多的真爱经不起流年,才使三毛那极为简单的爱情显得特殊,格外动人。张爱玲也说过,最刻骨铭心的爱情住往都没有结果。也有人说过,最浪漫的事都是没有后来的。
一个人事业有成,如果婚姻不美满,家庭不和谐,相信他不会感觉到多大快乐。同样,如果一个人物质得不到保证,纵然有死生不渝的爱情,也决不会感觉到多大幸福,贫贱夫妻百事哀,真爱填不饱肚子,供养不了后代。
上帝待人很公平,他让你这一方面有缺陷,就一定会在另一方面给你以补偿,他绝不会让一个人一无是处。成熟了就意味着失去童真,成功了就意味着失去进取的动力。上帝总不会让你熊掌和肉鱼兼得。
爱情需要感觉,婚姻需要对口。人对婚姻的取舍,其实取决于偏重爱情还是物质多一些。
理性的人,应该会偏重于物质,爱情不足以动摇他的意志。在选择时,如果对方不至于令自己讨厌,理性的人更多会考虑对方的工作和家境是否能保证日后家庭安康的生活,婚姻才是他们的目的,爱情只是婚姻的一个极不重要的部分。感性的人,却会偏重于爱情,因为他们更注重内心的感受,更在乎彼此的相处是否愉悦;他们可以有情饮水饱,但不能忍受彼此之间没有爱情。理性的人离婚基本上因为物质矛盾,感性的人离婚往往是感情不合。
当然,这两种人其实挺容易结婚,因为都目标明确。理性的人不注意外貌,找一个有工作相当的人其实并不难;感性的人如果不考虑物质,全身心去感动一个有感觉的人也容易。
最难结婚的人,应该是那种间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人,这种人是现实浪漫主义者,既考虑物质,又考虑爱情,即所谓的感觉。换句话来说,就是完美主义者。人无完人,完美主义者也不是完美的人,却用完美的或比较理想的标准去选择对象。记得以前有一个故事:一个人不停地在找到一个完美的对象,直到老也没有结婚。有人问他是否遇到过完美的人吗。他说遇到了,但对方也在寻找完美的人,可惜他并不完美。挺优秀的完美主义者最终沦为大龄青年,甚至未婚,这是完美主义者的悲催。
烟花易冷,年华轻逝。当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结婚而结婚,不再考虑物质,不再需要爱情,那他的人生已经彻底失败了,剩下的生命对他来说,只是静静地等死。此时,他唯一的寄望是:但愿生活只是和自己开一个玩笑,让自己一败涂地,一切归零,然后再予一个全新的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