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醉客吧 关注:788贴子:9,860

对鉴史先生《书法论数十则》的评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鉴史先生《书法论数十则》最初于2009-11-07 贴于百度贴吧书法吧。
http://tieba.baidu.com/p/665290518?pn=1


1楼2013-11-27 16:55回复
    【1】
    夫于书也,正心为本,正字形为末,心正则字形自正也。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被后人理解为对皇帝治国方略的笔谏,一些书法家把它理解为书法技艺的法则,牵强。黎民心正向善者多,倘不经训练,写字不会自正。反之,赵高、秦桧却都写得一手形正的好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11-27 17:09
    收起回复
      2025-05-22 22:33:10
      广告
      【2】
      夫笔墨者,依本心而为书则可谓知书,其所作故亦为上;违本性而成书,虽佳犹劣,为何?效颦西施,不知其丑也。
      倘让田蕴章、田英章用他们擅长的被其粉丝奉为至善的田楷把颜鲁公的《祭侄稿》重写一遍,再让“人民群众”评论田家与颜公的作品孰佳孰劣,会是什么结果?能真知鉴史“虽佳犹劣”含义者,方可与之论书。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11-27 17:31
      收起回复
        【3】
        前人书,有益于我处,法之…然,忌法,易死也。故法其宜法,弃其不可法也。
        “忌法,易死也”表述晦涩,与“法其宜法”有何因果关系?不易理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11-27 17:36
        回复
          【4】
          书无贵贱,然,书者学识有高低、性情分静躁、审美有偏正…故其形之于书者,分美丑也,若人之貌而已。
          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绝不是一目了然、泾渭分明,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1,美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2,决定对美的判定主要是基于个人主观的认识,并非就是准确的客观的判定。所以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说。3,人对于美的判定标准是会随着阅历而变化的,不是一生一成不变的。。4,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相互相成,不可分割。5,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11-27 18:42
          回复
            【5】
            夫书,貌有祥和、雄放、诡谐、孤傲、霸道、沉郁,何者?因人因情而异也。
            诚然。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11-27 18:44
            回复
              【6】
              书有拙巧,书者之手有拙巧也。拙而情趣有余,巧而沉实,皆得书之妙道也。
              拙而情趣有余,巧而沉实,方可谓得书之妙道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11-27 18:47
              回复
                【7】
                书可载道,故君子小人,书,皆容之。
                书法本属技艺,但书法作品表现的绝非仅仅是技艺,而是以技艺彰显文字的语义、意境、道理、德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11-27 18:54
                回复
                  2025-05-22 22:27:10
                  广告
                  好帖,,,先插一楼,,慢慢看,,,


                  9楼2013-11-27 19:00
                  收起回复
                    【8】
                    夫书,形神兼备为上;独具神韵,次之;只顾形者,又次之;无神无形者,不可理也。
                    初学者写字无神无形,倘能·诚心肯学,则可理;倘一意孤行自鸣得意,莫怨方家不理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11-27 19:22
                    回复
                      【9】
                      夫善书者,不择纸笔也,不择纸笔,故其功深也。吾未闻善书而不择心境也,故心境妙时,书可妙,其理一。
                      商榷 : 王羲之写《兰亭序》,心境妙,书妙;颜真卿写《祭侄稿》,心境悲愤,不妙,书妙;苏东坡写《黄州寒食帖》,心境凄苦,不妙,书妙。
                      孙过庭·《书谱》有”五乖五和“论,其中的”偶然欲书“为五和之一。把”择心境而书,书可妙“改为”善书而偶然欲书,书可妙“,更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1-27 20:55
                      收起回复
                        【10】
                        书有肥瘦,瘦不露骨,肥而灵韵,各得其妙。
                        然。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3-11-27 20:58
                        回复
                          @鉴史
                          老先生忘了艾特他了。。。


                          14楼2013-11-28 17:31
                          收起回复
                            【12】
                            书匠与书家:
                            书匠者,只知古人法书,不知己之书法也,其有若文字学家难为文章;
                            书家,善写己意者也。故书家可鲜知法书,而深得己之书法也。
                            书家有神手、妙手、诡手、凡手、拙手之分。
                            此数言振聋发聩,学书者若欲真知书法玄妙,不可不读,不可不思此言之玄妙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3-11-28 18:16
                            回复
                              2025-05-22 22:21:10
                              广告
                              【13】
                              墨法:
                              墨有浓淡,浓者深沉,淡者飘渺,浓淡相接,景象万千!
                              有枯墨,枯墨者,兼有浓淡,得之意外。
                              枯墨者为何兼有浓淡?枯墨出飞白,飞白者,笔下黑白相驳也。飞白随手而出,而形态却靠自然天成,绝无二笔完全相同,鉴史谓得之意外,绝妙。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11-28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