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sakura吧 关注:46贴子:647

〓↑№Ⅱ楼≌音乐室♀〓关于卡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迷宮般的城市,讓人習慣看相同的景物,走相同的路線,到相同的目的地;習慣讓人的生活不再變化。習慣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全感,卻又有種莫名的寂寞。——Jimmy《向左走·向右走》 



1楼2007-10-05 17:34回复
    “卡農(Canon)”這個詞原意是指教規、宗教法規、規則或者經典之意,在音樂上是指複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我們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 

    《卡農》是現今爲止最受全世界人們喜愛的古典音樂作品,被改編成現代樂曲後,曾稱霸美國公告牌流行音樂排行榜長達百周以上。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統計,到目前爲止世界上重新演繹並出版的《卡農》版本達2000余種!而實際上,《卡農》僅僅是一首全長僅5分鍾左右的音樂小品,但它卻帶來了327年的奇迹,而且還會經久彌新。 

    《卡農》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無緣聽到,但後世名家的不斷演繹卻不時推出《卡農》的絕美樂章。 

    許多交響作品裏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1966年的維也納音樂節上,大指揮家卡拉揚帶來的《卡農》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編的鋼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鋼琴演奏《卡農》的浪漫風廣爲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轟動一時。1992年,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儀式會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卡農》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編的《卡農》。


    2楼2007-10-05 17:35
    回复
      1997年,全智賢推出的專輯《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親自演繹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兒將之演繹成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其他還有童聲版、饒舌版、佛拉門戈版、爵士版等各種《卡農》。無論憂傷還是快樂,總有適合各種情緒的《卡農》版本能滿足雙耳與心靈的需要。 

      但在曆史上所有的卡農曲當中,帕海貝爾《卡農》最爲著名,一般人說起《卡農》都是指這首。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啓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個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個小節,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禦簡如繁,作者可以說已臻化境。


      3楼2007-10-05 17:35
      回复
        卡農笛子
        http://www.cscplayer.com/Canon/09.mp3


        4楼2007-10-05 17:38
        回复
          卡農伽耶琴
          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13_cannon_gayageum.mp3


          5楼2007-10-05 17:39
          回复
            6楼2007-10-05 17:40
            回复
              7楼2007-10-05 17:41
              回复
                花園
                http://www.sky31.com/nr/jm/canon-garden.wma


                8楼2007-10-05 17:43
                回复
                  夢幻鈴聲

                  http://res.pp.cn/uploads/audio/47/99/209160.a2_115564.mp3


                  9楼2007-10-05 17:44
                  回复
                    10楼2007-10-05 17:44
                    回复
                      點吉他搖滾
                       http://www.pimwap.com:8080/userfiles\df\song\51451.wma


                      11楼2007-10-05 17:45
                      回复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國籍:德國 

                        樂派:巴洛克 


                        【生平簡介】 

                        帕海貝爾是德國巴洛克時代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 

                        帕海貝爾從小就展露對于知識追求的興趣,尤其是音樂。他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同時,也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貝爾進入阿爾道夫學校(Altdorf),並在聖羅倫茲教堂內擔任管風琴師。一年後,帕海貝爾因爲經濟狀況被迫辍學,終止了他的大學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爲在學術知識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選入另一所學院接受學者訓練,而且因爲他在音樂上別有專精,學校更特許他在校外另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在普倫次的影響下,帕海貝爾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意大利風格。 
                        


                        12楼2007-10-05 17:45
                        回复

                          由于帕海貝爾本人所信奉的是當時德國的新興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隨老師普倫次在1673年前往維也納,成爲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在維也納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貝爾接觸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寫的宗教音樂,之後他進了艾森納赫(Eisenach)擔任宮廷管風琴師,這是艾薩克遜-艾森納赫公爵,即約翰.喬治王子的轄地。五年後因爲王子的哥哥過世,宮廷守喪,樂師都被裁撤,帕海貝爾于是在1678年5月18日離開艾森納赫。這之後帕海貝爾來到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並要提供聖歌的前奏曲,風琴師不能亂彈即興,但每年都要將彈奏管風琴的心得和盡展發揮在一場精致的演奏會上,以顯示不是屍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貝爾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1681年,帕海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爲妻,兩年後芭芭拉難産過世。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Judith Drommer),這一次婚姻爲他帶來七名子女。艾森納赫就是巴哈的故鄉,所以帕海貝爾與巴哈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哈的哥哥音樂。巴哈父親過世之後,教育巴哈音樂的責任乃落在這位長兄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帕海貝爾就是巴哈的師祖。


                          13楼2007-10-05 17:45
                          回复
                             

                            離開了艾爾特,帕海貝爾來到伍騰堡(Wurttemberg)宮廷,伍騰堡位于斯圖嘉特,這是瑪德蓮娜女爵的轄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爲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海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裏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海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爲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爲有一部被提名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爲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爲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于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爲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帕海貝爾享年52歲。

                            轉載自:Kelvin 的卡農堂後院


                            14楼2007-10-05 17:45
                            回复
                              sf....
                              D~


                              IP属地:内蒙古15楼2007-10-05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