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平获第19届国际地图制图学大会TravelAward奖 进站刚满一年的土木系博士后赵永平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他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基于数字地球的Metadata标准体系》在刚刚结束的第19届国际地图制图学大会上被评为高质量论文,荣获TravelAward奖。他是此次的8位获奖者之一,也是该奖设立以来,我国唯一荣获该奖项的学者。 国际地图制图学协会成立于1959年6月,是美国等13个国家为推进全球地图学发展而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每两年举行一次研讨会,目前已经有八十多个成员国。此次共有五百余篇论文参加了该奖项的角逐。 赵永平自1998年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就将研究的目标定位在建设“数字地球”领域,利用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选择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信息的信息)这一支持数字地球六大技术之一的课题进行研究。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合理使用,在这场空间信息革命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该研究课题应用潜力巨大,可应用于指导虚拟外交、打击犯罪活动、适居社区建设、增加农业生产以及灾害快速反应等诸多领域。“数字清华体系”有望成为现实 数字地球技术正在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然而如何实现这一庞大体系,却是全球学者讨论的科学难题。我校土木系博士后赵永平利用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建立了数字清华试验区示例,展示了未来数字地球信息给人们的全新概念。 传统地图以及数字地理信息展示的是二维空间信息,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房屋及地面景观,无法准确地展示它们的三维特征,人们只有借助想象,通过二维的平面信息理解三维的真实立体,给使用地图带来了许多不便。而利用数字地球中的三维立体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看到与现实世界中房屋、道路、桥梁等一样逼真的实体,并对这些地物做放大、缩小、旋转、增删等多方面的浏览,也可对相关信息进行空间查询,便于人们对空间信息进行决策管理和利用。由于这种空间信息具有真实的空间坐标,使得该技术可用于虚拟旅游、智能交通、城市景观、房地产管理、虚拟外交以及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永平长期致力于数字地球相关技术的研究,他的数字清华示范模型以一个全新的概念,给人们展示了地球空间信息的应用潜力。人们通过计算机屏幕、键盘或利用触摸屏等技术,可以对清华园做虚拟旅游,也可以做决策规划和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