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青年吧 关注:322贴子:5,516

回复:会宁老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梁 权 1934年1月生,甘肃会宁人。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育种栽培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第一版中卷)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3-11-19 12:10
回复
    8.伏俊琏(1960-) 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3-11-19 12:11
    回复
      10.韩舜愈 男,1963年2月22日出生,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现任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加工工艺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果蔬加工工艺及软饮料工艺学。主持参加了软儿梨饮料加工,葡萄干制技术、SL沙漠专用饮料等多项科研,通过省级鉴定。近年来,主持"杏产业化技术研究"和"马铃薯加工技术"等科研项目,积极参与技术推广,密切联系生产,转让成熟技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3-11-19 12:11
      回复
        11.吕生统 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1954 年生,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 1975 年至 1999 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大外部研究生室主任,西北师范大学督导,甘肃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等社会工作。在数十年的高校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一套对中国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先后开出英语基础,英语理论,商务英语及公共英语十多种课型。吕生统副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但主要致力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自 1993 年晋升副教授以来,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先后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以应用语言学为主的 20 多篇论文,主要有《英语习语的模式及其准确性刍议》、《英语课堂教学与突破词汇关散论》、《试析英语修辞强调的结构和作用》、《浅谈英语写作技能的训练》、《从心理语言学看英语写作的生成过程》、《阅读技能与技能的获得》、《跳出应试教育的陷阱》、《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之管见》和《论当代文学和大众社会中的自我认同》等。参编《当代大学生英汉实用词典》,主编了《初中新英语试题精解》和《大学英语四、六级及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阅读理解指南》。先后获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等荣誉和奖励。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外语教育理论、英语教育与跨文化交流之关系及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对外介绍等。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技术人才荟萃》,《盛世中华》等多部人才文献中。 2000 年调入西江大学,曾任大学英语部主任。现在肇庆学院外语系从事英语教学。是一位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和理论水平的资深教授。目前正在编写本科生用的全英文的《应用英语语法》和《西方文化精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3-11-19 12:13
        回复
          11.吕生统 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1954 年生,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 1975 年至 1999 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大外部研究生室主任,西北师范大学督导,甘肃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等社会工作。在数十年的高校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一套对中国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先后开出英语基础,英语理论,商务英语及公共英语十多种课型。吕生统副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但主要致力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自 1993 年晋升副教授以来,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先后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以应用语言学为主的 20 多篇论文,主要有《英语习语的模式及其准确性刍议》、《英语课堂教学与突破词汇关散论》、《试析英语修辞强调的结构和作用》、《浅谈英语写作技能的训练》、《从心理语言学看英语写作的生成过程》、《阅读技能与技能的获得》、《跳出应试教育的陷阱》、《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之管见》和《论当代文学和大众社会中的自我认同》等。参编《当代大学生英汉实用词典》,主编了《初中新英语试题精解》和《大学英语四、六级及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阅读理解指南》。先后获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等荣誉和奖励。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外语教育理论、英语教育与跨文化交流之关系及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对外介绍等。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技术人才荟萃》,《盛世中华》等多部人才文献中。 2000 年调入西江大学,曾任大学英语部主任。现在肇庆学院外语系从事英语教学。是一位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和理论水平的资深教授。目前正在编写本科生用的全英文的《应用英语语法》和《西方文化精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3-11-19 12:13
          回复
            13.张振刚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资源管理系主任, 副教授 1963年出生,甘肃会宁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森保专业,获农学学士,现攻读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一直从森林、园林、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果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高职高专教材2部,完成《落叶松小瓜螨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等课题2项,自参加工作以来获地厅级奖励4次,院校级奖励8次。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3-11-19 12:14
            回复
              15.雷华 (1944-) 女,甘肃会宁人,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四川,南充,637002)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3-11-19 12:15
              回复
                16.师尚礼 (1962-) 男,甘肃会宁县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3-11-19 12:15
                回复
                  17.张国钧 (1957-) 男,甘肃会宁人,浙江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伦理学、利益论的研究。(浙江,杭州,310028)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3-11-19 12:16
                  回复
                    23。邵俊武 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法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汕头大学法律系主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汕头仲裁委委员,汕头仲裁委、肇庆仲裁委仲裁员,兼职律师,美国国务院2001财政年度国际访问者计划参加者。1992年获得甘肃省教委“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1995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园丁奖”。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法学教育、民法学等,目前承担有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和广东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已发表(出版)学术论(著)20多篇(部),其中有多篇发表在本专业权威刊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3-11-19 12:17
                    回复
                      张根林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石河子大学副教授,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3-11-19 12:17
                      回复
                        张静仁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会宁,1980年从会宁一中考入甘肃农业大学,1987年到北京农业大学任教,1991年去美国,在那里读博士、当教授。    6年后,在德克萨斯大学获得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圣祖德儿童医学研究所做了近3年的博士后研究。 2001年夏天,被奥尔巴尼医学院聘任为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中心的教授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3-11-19 12:17
                        回复
                          赵永平获第19届国际地图制图学大会TravelAward奖  进站刚满一年的土木系博士后赵永平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他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基于数字地球的Metadata标准体系》在刚刚结束的第19届国际地图制图学大会上被评为高质量论文,荣获TravelAward奖。他是此次的8位获奖者之一,也是该奖设立以来,我国唯一荣获该奖项的学者。   国际地图制图学协会成立于1959年6月,是美国等13个国家为推进全球地图学发展而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每两年举行一次研讨会,目前已经有八十多个成员国。此次共有五百余篇论文参加了该奖项的角逐。   赵永平自1998年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就将研究的目标定位在建设“数字地球”领域,利用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选择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信息的信息)这一支持数字地球六大技术之一的课题进行研究。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合理使用,在这场空间信息革命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该研究课题应用潜力巨大,可应用于指导虚拟外交、打击犯罪活动、适居社区建设、增加农业生产以及灾害快速反应等诸多领域。“数字清华体系”有望成为现实   数字地球技术正在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然而如何实现这一庞大体系,却是全球学者讨论的科学难题。我校土木系博士后赵永平利用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建立了数字清华试验区示例,展示了未来数字地球信息给人们的全新概念。  传统地图以及数字地理信息展示的是二维空间信息,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房屋及地面景观,无法准确地展示它们的三维特征,人们只有借助想象,通过二维的平面信息理解三维的真实立体,给使用地图带来了许多不便。而利用数字地球中的三维立体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看到与现实世界中房屋、道路、桥梁等一样逼真的实体,并对这些地物做放大、缩小、旋转、增删等多方面的浏览,也可对相关信息进行空间查询,便于人们对空间信息进行决策管理和利用。由于这种空间信息具有真实的空间坐标,使得该技术可用于虚拟旅游、智能交通、城市景观、房地产管理、虚拟外交以及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永平长期致力于数字地球相关技术的研究,他的数字清华示范模型以一个全新的概念,给人们展示了地球空间信息的应用潜力。人们通过计算机屏幕、键盘或利用触摸屏等技术,可以对清华园做虚拟旅游,也可以做决策规划和信息管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3-11-19 12:18
                          回复
                            29.吴锦奎 1970年出生于“苦甲天下”的甘肃省会宁县。1987年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199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的镍都”--甘肃省金昌市,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工作八年,期间从事过冶炼、环保、文秘等工作。1999年重新回到兰大读研究生,在学校的氛围中,有一种久违了的愉快感。2002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3-11-19 12:19
                            回复
                              姜汉斌。甘肃会宁人,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工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3-11-19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