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昧生吧 关注:57贴子:11,128
  • 25回复贴,共1

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个李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看到聂绀弩在《散宜生诗序》中说自己曾手抄《昌谷集》,惊愕后有些窃喜。我最初仔细读了几篇李贺,就私下觉得一个在李贺之后出现的诗人,能绕过李贺去写诗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发现,为我莽撞的结论提供了又一资助。
之前知道,小李杜、温庭筠受李贺影响至深,曹雪芹诗风似李贺,红楼中化用李贺诗句不止一例。钱钟书虽说李贺诗结构与主题均落“第二义”,然谈艺录有8篇专谈李贺。
李贺的诗与儒家、道家的审美规范偏离都较严重,不可能在以往的文史评价中获得如李杜的地位,但就其影响而言,广深程度,纵不敌杜甫,也当在李白之上。
李贺诗第一眼不会让人觉得舒服,但看了第二眼就不能不沉迷。这是纯诗。


1楼2013-11-18 12:09回复
    学李白诗,没几个成家的。而学李贺诗成大家的,占了晚唐以后名诗人中一个相当可观的比例。


    2楼2013-11-18 12:15
    回复
      2025-05-11 09:32:48
      广告
      与其用套话说李贺诗是一座不可超越的高峰,还不如说,在后学者眼中,李贺是一个可以被轻易掌握并超越的诗人。他的诗法、字法奇特到让人一下就看得出来,这与以往的任何诗都不同,也可以一下看出来不同在哪里。人在这一过程中,就已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什么是正统的诗,而奇特的诗又可以怎样写。而你又不会赞同李贺这样一个尚未成熟就凋落的诗人面对世界的方式,于是“超越”成为必然。
      很多保留着奇怪字法的诗能让人一下看到李贺,而更多的人学过李贺之后,在代表性的作品中,消弭了李贺的影子。除非自己承认,我们无法断定他学习过李贺。聂绀弩就是这样的。
      饱经沧桑的聂绀弩虔诚地埋头抄写一个二十几岁就逝世的孩子的作品,他抬起头时,已卓然成家。这是什么样的情景?


      3楼2013-11-18 12:53
      回复
        李贺是空前的,但没有人满足于李贺,他们不断模仿并超越,很多都自创了诗体、诗格。也正因为没有人满足于李贺,所以空前的李贺绝后着,没有一个人“能”(或者说“愿意”)去重复他。


        4楼2013-11-18 13:01
        回复
          昨天写这个帖子前,刚抄录过南园十三首,今早发现鲁迅也曾抄录过这组诗!
          原来鲁迅是明着讽刺李贺故作豪迈语,暗里却偷爱着李贺的。这种爱我等凡人如何理解


          6楼2013-11-19 09:17
          回复
            红楼中,曹雪芹借林黛玉口作诗必用全力,李贺的影子在黛玉诗中最明显:
            李贺:雾压烟啼千万枝 黛玉:雾裹烟封一万枝
            李贺:虫栖雁病芦笋红 黛玉:鸿归蛩病可相思?
            此外,意象情绪之借用不可细追:
            李贺:雨冷香魂吊书客。嫁与东风不用媒。


            7楼2013-11-19 10:03
            收起回复
              黛玉诗有李贺的奇峭幽寒,无李贺的深沉豪劲。李贺写鬼,但不只能写鬼,其豪迈飘逸处不减太白,雄鸷险峭处犹胜昌黎,精严沉郁处则直追少陵。其苦吟之态,镂词刻句用力之勤,则类于贾岛、孟郊。


              8楼2013-11-19 10:18
              回复
                大才!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03-03 22:14
                回复
                  2025-05-11 09:26:48
                  广告
                  杜牧的《李长吉歌诗集叙》里就已经把这种矛盾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他觉得李贺诗里比较缺那种文以载道的东西,但他还是欲罢不能地喜欢。


                  IP属地:美国12楼2014-03-04 22:20
                  收起回复
                    谁能超过李贺?


                    13楼2015-03-01 22:43
                    回复
                      羲和敲日玻璃声。这就是李长吉!
                      李杜辈,敲敲铜盆瓦罐而已。


                      14楼2015-03-04 1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