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到聂绀弩在《散宜生诗序》中说自己曾手抄《昌谷集》,惊愕后有些窃喜。我最初仔细读了几篇李贺,就私下觉得一个在李贺之后出现的诗人,能绕过李贺去写诗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发现,为我莽撞的结论提供了又一资助。
之前知道,小李杜、温庭筠受李贺影响至深,曹雪芹诗风似李贺,红楼中化用李贺诗句不止一例。钱钟书虽说李贺诗结构与主题均落“第二义”,然谈艺录有8篇专谈李贺。
李贺的诗与儒家、道家的审美规范偏离都较严重,不可能在以往的文史评价中获得如李杜的地位,但就其影响而言,广深程度,纵不敌杜甫,也当在李白之上。
李贺诗第一眼不会让人觉得舒服,但看了第二眼就不能不沉迷。这是纯诗。
之前知道,小李杜、温庭筠受李贺影响至深,曹雪芹诗风似李贺,红楼中化用李贺诗句不止一例。钱钟书虽说李贺诗结构与主题均落“第二义”,然谈艺录有8篇专谈李贺。
李贺的诗与儒家、道家的审美规范偏离都较严重,不可能在以往的文史评价中获得如李杜的地位,但就其影响而言,广深程度,纵不敌杜甫,也当在李白之上。
李贺诗第一眼不会让人觉得舒服,但看了第二眼就不能不沉迷。这是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