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
在没有月光寂静孤独的夜里
还是在繁华的街道走过一对对的情侣
是一个人去吃自助餐
取餐回来后发现餐具已被服务员收走....
还是 第二杯半价
坊间流传着两个著名的关于华为驻外工程师的段子,
一是巴基斯坦还是哪的华为员工, 在宿舍院子里养了一群鸡,不用于下蛋也不用于食用,用来赶着满院子跑,打发时间。
二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华为基地,曾经收到当地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信,
内容是抗议华为员工在基地旁边的海滩上将海龟翻身,导致海龟再也无法翻转过来而活活饿死。
Ray Bradbury原著的《浓雾号角》写的是一只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蛇颈龙,竟得以长生不死。
全世界就只有它一只蛇颈龙了,孤零零地活在大海深处。
每年冬天的浓雾时节,海港的灯塔会发出低沉的号角声为过往船只引路。
那号角像极了蛇颈龙的叫声,每年都会将那只死不了的活化石蛇颈龙从海底引上海面,它大概以为那是同类的呼唤。
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在最后,经过大自然多年的教育,它终于进化出了一点智商,发现了这压根不是自己的同胞,发现恐龙界真的只剩下自己活在这个地球上了。
于是它悲愤地毁掉了灯塔,潜入了海底,从此再也不会听到那熟悉的呼唤。也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真正震撼我的理论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反物质猜想。他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两个解,发现在数学上,一个在时间中正向前进的负电子和
一个在时间中逆行的正电子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反物质不过是在时间中逆行,即从未来向过去前进的正物质而已。
反物质和正物质的对消泯灭,实质上是正物质在时间轴上的突然掉头,回到过去的同时变成了反物质。
更加震撼的理论如下,费曼由此解决了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基本粒子问题:为何世间万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属性,例如银河系和仙女星系,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但是在电子身上是个例外,世上没有“大电子”、“小电子”之说,你也无法在一个电子上刻字,然后送给自己的女友。组成宇宙万物的无穷多的电子,是一模一样的,找不出任何差异的。
费曼由自己的反物质假设完美地解释了这一困扰:因为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没错,全宇宙的庞大的空间、数不尽的星体和物质,其实都是这一个电子在不同时空的分身而已。它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诞生之初。就这样永世无休止地循环下去,这个电子出现在了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出现在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在三维世界的我们看来,空间里布满了数不尽的电子,构成了世间万物。
其实它们,包括我们自身,你的父母亲人,你的恋人,你养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无尽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都一样,都只不过是那同一个电子正行逆行了无数次的分身而已。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
假如这理念是真实的,你还觉得自己孤独、寂寞吗?还会去海滩翻乌龟,去养鸡场赶母鸡吗?
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假如这个理论是真的
你还会觉得你自己算是孤独么
在没有月光寂静孤独的夜里
还是在繁华的街道走过一对对的情侣
是一个人去吃自助餐
取餐回来后发现餐具已被服务员收走....
还是 第二杯半价
坊间流传着两个著名的关于华为驻外工程师的段子,
一是巴基斯坦还是哪的华为员工, 在宿舍院子里养了一群鸡,不用于下蛋也不用于食用,用来赶着满院子跑,打发时间。
二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华为基地,曾经收到当地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信,
内容是抗议华为员工在基地旁边的海滩上将海龟翻身,导致海龟再也无法翻转过来而活活饿死。
Ray Bradbury原著的《浓雾号角》写的是一只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蛇颈龙,竟得以长生不死。
全世界就只有它一只蛇颈龙了,孤零零地活在大海深处。
每年冬天的浓雾时节,海港的灯塔会发出低沉的号角声为过往船只引路。
那号角像极了蛇颈龙的叫声,每年都会将那只死不了的活化石蛇颈龙从海底引上海面,它大概以为那是同类的呼唤。
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在最后,经过大自然多年的教育,它终于进化出了一点智商,发现了这压根不是自己的同胞,发现恐龙界真的只剩下自己活在这个地球上了。
于是它悲愤地毁掉了灯塔,潜入了海底,从此再也不会听到那熟悉的呼唤。也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真正震撼我的理论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反物质猜想。他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两个解,发现在数学上,一个在时间中正向前进的负电子和
一个在时间中逆行的正电子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反物质不过是在时间中逆行,即从未来向过去前进的正物质而已。
反物质和正物质的对消泯灭,实质上是正物质在时间轴上的突然掉头,回到过去的同时变成了反物质。
更加震撼的理论如下,费曼由此解决了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基本粒子问题:为何世间万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属性,例如银河系和仙女星系,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但是在电子身上是个例外,世上没有“大电子”、“小电子”之说,你也无法在一个电子上刻字,然后送给自己的女友。组成宇宙万物的无穷多的电子,是一模一样的,找不出任何差异的。
费曼由自己的反物质假设完美地解释了这一困扰:因为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没错,全宇宙的庞大的空间、数不尽的星体和物质,其实都是这一个电子在不同时空的分身而已。它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诞生之初。就这样永世无休止地循环下去,这个电子出现在了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出现在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在三维世界的我们看来,空间里布满了数不尽的电子,构成了世间万物。
其实它们,包括我们自身,你的父母亲人,你的恋人,你养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无尽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都一样,都只不过是那同一个电子正行逆行了无数次的分身而已。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
假如这理念是真实的,你还觉得自己孤独、寂寞吗?还会去海滩翻乌龟,去养鸡场赶母鸡吗?
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假如这个理论是真的
你还会觉得你自己算是孤独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