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吧 关注:5,098贴子:115,639
  • 9回复贴,共1

【新】《当时只道是寻常》抄袭证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纳兰性德吧潜水看帖,从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谜》一文里又扒安姐姐抄袭新证据,整理如下:


IP属地:河南1楼2013-11-15 13:30回复
    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谜》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51310264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11-15 13:31
    收起回复

      安文P12
      这一句还让人想起《红楼梦》宝玉曾在冬天呵手为晴雯写绛芸轩的匾额。晴雯是黛玉影子,所以宝玉写完之后恰巧黛玉走来,宝玉请他批评,黛玉便赞他书法进步
      苏文:
      《红楼梦》宝玉曾在冬天呵手为晴雯写绛芸轩的匾额。晴雯是黛玉影子,曹雪芹写此事大约影射这首词的后两句,所以宝玉写完之后恰巧黛玉走来,宝玉请他批评,黛玉便赞他书法进步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11-15 13:32
      回复

        安文p42
        他在夜间耿耿无眠,走到她曾经住过的院子里,想起少年时曾与恋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儿宿在梁上,月儿照在墙上,景色端的真切,分明是月夜夏雨后,蔷薇水晶帘。夜色微茫之中,闻得一阵阵花香,却又辨不清是哪一丛花儿送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种花的香气,然而这种渺茫的喜悦却如春事烂漫到难管难收。情景,可惜人事变迁,风波乍起,两人后来竟没有结合。上阕忆两小无猜的甜美,恰如人世的春光无限;而下阕的“零落”“雨凉”则打碎春光,道出现实如暮冬的残酷冷清。
        蓦然就想起了“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这句话。滔滔逝水,急急流年,一年弹指飞过,回首前尘,恍如一梦。凄凉又如何!
        苏文:
        这首词追忆少时与恋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儿宿在梁上,月儿照在墙上,夜气微茫之中,闻得一阵阵花香,却又辨不清是哪一丛花儿送来的,并且也不知道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这种情景,何等可爱。但人事变迁,光阴荏苒,两人后来竟没有结合,且已匆匆地过了十一年,回首前尘,恍如一梦,其凄凉又如何!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11-15 14:16
        回复

          安文p87页:
          有人以为“碧落”及“天上人间”可作幽明永隔解,但下文有“稳耐风波愿始从”,可见恋人被选入宫后,容若尚抱有将来被放出来,更相团圆的希望,决不是指死别。
          苏文:

          有人以为“碧落”及“天上人间”可作幽明永隔解,但下文有“稳耐风波愿始从”,可见恋人被选入宫后,容若尚抱有将来被放出来,更相团圆的希望,决不是指死别。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11-15 14:27
          回复

            安文p156
            结句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者,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再者时,如果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
            苏文:
            容若乃贵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者,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再者中国诗词用典时,本来可以利用暗示的力量,容若由「饮牛津」联想到「牛衣对泣」有若能结合,便是做牛衣中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之意。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11-15 14:45
            回复

              安文p84:
              容若的心境遭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书中宝玉悲伤黛玉之死,千回百转之后仍是出家做了和尚(后四十回虽高鹗所续,但前八十回已有此种暗示)。容若虽未出家,而自谢娘死后,更添加卢氏之丧,心绪全灰,也有趋向空门的倾向。
              苏文:
              《红楼梦》贾宝玉悲伤黛玉之死,出家做了和尚(此虽高鹗所续,但前八十回已有此种暗示)。纳兰容若虽未出家,而自谢娘死后,更加卢氏之丧,心绪全灰,也有趋向空门的倾向。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11-15 15:07
              回复
                读了两遍,语句相似处大体罗列出来了(一些思想“撞车”处未包括其中),可以这么说,安意如书中所提到的纳兰与红楼相关的话题,十之八九出自苏雪林这篇文。
                让我再次表达一下我对安意如的唾弃之情


                IP属地:河南10楼2013-11-15 15:41
                回复
                  疑似抄袭一处:
                  《纳兰容若和他的词》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116548536?pid=12824680847&cid=0#12824680847
                  豆姐注明转帖的时间是【2006-9-19 15:24】这篇文具体出版时间待查~反正不是安抄了这位就是这位抄了安~
                  安文《前言》: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1655),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
                  张文: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1-15 18:23
                  收起回复
                    《纳兰容若和他的词》一文,我搜到的最早的转帖是在【2004-12-17 19:11】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7202710?pid=55706418&cid=0#55706418(12楼)
                    谁抄了谁现在应该是很清楚了~


                    IP属地:河南12楼2013-11-15 18: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