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雪影吧 关注:7贴子:182
  • 9回复贴,共1
古琴,亦称瑶琴,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3-11-09 23:18回复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等、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3-11-09 23:19
    回复
      2025-05-24 04:37:15
      广告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13-11-09 23:20
      回复
        唐代春雷琴·连珠式,九霄环佩琴·伏羲式,春雷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灵机式,独幽琴·灵机式,太古遗音琴·师旷式,梅花落琴·仲尼式,老龙吟琴·响泉式,一池波琴·神农式,飞泉琴·连珠式 枯木龙吟琴·连珠式宋代玉壶冰琴·神农式,混沌材琴·伶官式。万壑松琴·仲尼式,铁客琴·凤势式,海月清辉琴·仲尼式明代壑雷琴·落霞式,中和琴·列子式,祝公望琴·焦叶式,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3-11-09 23:28
        回复
          (一)浙派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创始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二)虞山派派名:虞山派、熟派形成时期:明末创始人:严征(天池)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三)广陵派派 名:广陵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人:徐常遇等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13-11-10 11:21
          回复
            (七)诸城派派 名:诸城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八)梅庵派派 名:梅庵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代表琴曲:《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捣衣》等。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九)岭南派派 名:岭南派形成时期:清代创 始 人:黄景星主要风格:清和淡雅。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3-11-10 11:22
            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11-11 21:58
              回复
                古琴面板呈圆弧型,象征着天圆。底板平直,象征着地方。琴长(从岳山至龙龈)约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再加上一个闰日。有十三个徽,象征着一年有十二个月再加一个闰月。古琴有七根弦,前五弦代表着五行,后两弦代表着文武。古琴有泛音(如天)、按音(如人)和散音(如地)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由于人们对古琴十分喜爱,所以还将古琴加入了一些拟人化的称谓和神圣动物的名称如:“额”、“颈”、“肩”、“腰”、“龙池”、“凤沼”、“龙龈”、“雁足”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是将天地间美好事物和古琴发生联想,以表达自己对琴的热爱。表达出琴人愿与琴和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
                在古琴各个部件名称之中大多都隐含着一个字,那就是水。如“承露”、“龙池”、“凤沼”、“轸池”、“足池”、“声池”、“韵沼”等。这些词均和水有关,都是用来盛水的。这些大量和水有关的词的使用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意为之。这是希望能够把水汇聚起来,以此来赞美水,以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古琴上的这些名称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谦虚平和的道理,是对琴人的一种期许。希望琴人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放低姿态摆平心境,使自己达到平和的境地。
                古琴中有山(岳山)有水(琴弦),这其实是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一种审美意趣:见山立志,遇水生情,仁者喜山,智者喜水。水发源于山,“岳山”上的琴弦就像条条河流一样流淌不息。经过一年的时间(十三个徽)到达司水之神~龙的口中(龙龈),经过“龙龈”后缠绕在“雁足”上,汇聚于“足池”之中,流向“龙池”、“凤沼”,完成一个循环,依此回环往复生生不息。上善若水的审美观在此有了很充分的体现。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11-13 21:45
                回复
                  2025-05-24 04:31:15
                  广告
                  表示,大爱古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1-01 01:17
                  回复
                    涨知识了,水一水
                    ——名刀翔丸,刀铭淡蓝印不翔丸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01-26 0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