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晏崇让因何故改名知止,其排行如何,晏殊故里的族谱《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晏崇让项下 ,记载了晏崇让中宋仁宗皇佑元年冯京榜试 ,任鸿胪寺卿,赐正议大夫。对众说纷纭的晏崇让改名原因作出明确的记载:
晏崇让 ,字善处,行十,避濮郎讳改名知止 。
濮王为宋英宗 的生父赵允让,是宋真宗的侄子,宋太宗的孙子 。当年,宋真宗的太子赵佑夭折以后 ,曾经将赵允让迎人宫中抚养,打算立为皇子, 后来仁宗赵祯出生了,才将他送还府邸。赵允让于嘉佑四年(1059)病逝,追封为濮王。宋仁宗无子, 晚年立濮王之 子赵曙为皇子,赵曙于治平甲辰年 (1064)继位(即英宗)。由于宋英宗是由“濮王”赵 允让过继给仁宗做儿子的,而赵允让又是在儿子过 继之前死去,所以后来宋英宗即位后,朝廷还曾发生过一场热闹非凡的“濮议”,即濮王追尊之争,也就是宋英宗对继父仁宗和生父濮王追尊称呼的争论。该族谱载述 的改名原因当可征信。至于晏崇让改名为知止的具体时间,现无依凭难以确证。不过据避濮王讳而改 ,最迟当从宋英宗即位之后治平年间(1064)开始。
《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关于晏崇让的生卒时间和排行也有明确记载:
晏殊五子晏崇让 ,宋天圣丁卯五月初二生 ,宋熙宁丁巳九月殁,夫人宋天圣己巳二月十一酉时生,宋元佑丁卯四月初一午时殁。
于此可知:晏知止为晏殊第五子,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 102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 即公元 1077年,享年五十一岁。
晏殊故里的族谱《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为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8)由临川沙河晏殊第二十九世孙、江西省湖口县令晏成玉主修,晏氏后裔历代相传而保存下来。顺便一提,据晏殊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原属江西省临川县,上世纪70年代初划入进贤县)晏世后人所述,该宗谱曾于上世纪 60年代文革初破“四旧”时,举族谱谍煨烬无遗,幸当时晏氏一船民后裔在外流动营生,未及火衅,得以保全。1988年晏氏族人以此宗谱孤本为底本重修,故此宗谱所载乃为今人了解晏氏家世难得的资料。
[参考文献]
[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欧阳永叔.欧阳修全集 ·晏公神道碑铭[M].北京:中国 书店 ,1986.
[3]夏承焘.二晏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79.
[4]邹自振.二晏研 究回顾与展望[J].抚州师专学报,1987 (2):12—18.
[5]涂木水.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J].文学遗产,1997 (1):107.
[6]钟陵.二晏家世事迹补辨[J].南京师大学报,1987(2).
[7]李太 白全集:全三册 [M].王琦 注.北京:中华书局, 1977.
[8]唐宋八大家全集 ·类要序[M].选凡点校.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1997.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