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吧 关注:12,153贴子:61,237
  • 6回复贴,共1

【谈古论今】〖谈史〗三国死亡事件调查——诸葛恪之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华夏先烈


1楼2013-11-03 09:47回复
      我们先看看诸葛恪是什么人。诸葛恪是东吴重臣的诸葛瑾的儿子,诸葛瑾是琅邪阳都人,属于流亡北士的一员,尽管不是江东的名望士族,但凭借其自身的才干,他在东吴集团还是顺风顺水,仕途平坦。早年间,由于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一直负责吴蜀的外交,为吴蜀联盟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官至大将军,成为东吴高级将领,深得孙权信任。而作为“官二代”的诸葛恪因为他父亲的缘故,能得以出入东吴宫廷,参加一些高级别的宴会,并受到孙权的接见。年少的诸葛恪反应机敏,十分聪明,可谓辩论应机,莫与为对。由于,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I


    3楼2013-11-03 09:49
    回复
        诸葛恪得驴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便命诸葛恪依次给大家斟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先已有了几分酒意,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这样的劝酒恐怕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孙权说:“你能否让张公理屈词穷,喝下这杯酒?”于是诸葛恪反驳张昭:“吕尚年九十,依然高举白旄,手持兵器,指挥部队作战,还没有告老退休。如今军队上的事,将军您跟在后边;聚会饮宴的事,将军您总被请到前面,这还不够尊敬老人?”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后来蜀国有使者到来,群臣集会。孙权对蜀国使者说:“这个诸葛恪很喜欢骑马,回去告诉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诸葛恪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孙权感到奇怪,问他:“马还没有到为何就当面称谢呢?”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谢呢?”以上这类事情,都表现了诸葛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因此,他也深受孙权的喜爱与赏识。在公元222年(黄武元年),诸葛恪弱冠后即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成了太子的宾友。后来,诸葛恪又从中庶子转任左辅都尉。之后,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让他去平定山越的叛乱。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大获成功,有效地稳定了东吴政权的内部局面,更加受到孙权的重用。在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更是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成为东吴政权的上游的负责人。由上述可知,自黄武初以来,诸葛恪进入太子东宫宾友集团,并成为其中的领袖人物,以至赤乌间位列大将军,其地位上升之快、权位之重,一帆风顺,令人侧目。何以如此呢?这显然与孙权的精心设计和具体安排是分不开的,而孙权对诸葛恪的奖掖、提携则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因为孙吴自立国以来,其统治集团主要由三种势力构成:一是孙氏宗族势力;二是江北流寓人士;三是江东本土大族。尽管孙氏家族通过与江东士族合作,进行江东化,取得在江东的统治地位,但孙氏与江东士族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特别是孙权晚年,感觉江东士族形成一定势力,威胁到其孙家的统治,所以,他借着太子之争的事件,狠狠地打压士族的力量,甚至逼死了名将陆逊,在此过程中,他却与流亡北士结成政治联盟,因为流亡北士多半是靠孙策、孙权兄弟起身的,他们对孙氏家族的依赖性和忠诚度,自然比江东士族要高。所以,为了稳定孙氏统治,他借此大肆提拔流亡北士的政治地位,而诸葛恪则因其才能及其家族地位,成为孙权的重点培养对象。在这一背景下,诸葛恪在上升过程中,为贯彻孙权的政治意图,必然要与江东大族代表人物发生矛盾冲突。据《三国志》恪本传记载,赤乌中,诸葛恪在用人标准等方面与陆逊产生分歧,陆逊特转言批评,诸葛恪则回信解释以消除矛盾。诸葛恪何以与位隆权重的陆逊相抗呢?恐怕这里面也是有执行孙权的意见的意思。I


      4楼2013-11-03 09:49
      回复
          诸葛恪北伐失利,严重损害东吴宗室和士族的利益,之后,他又独把朝政,打击异己,这引起了东吴宗室不满与不安,双方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甚至连小皇帝孙亮也对诸葛恪有些不满了。可此时,大权在握的诸葛恪却丝毫没有发现问题,也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自保措施。之后,宗室孙峻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的机会,说他想制造叛乱。同年十月,孙峻与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尽管诸葛恪在前一晚感觉异常,当天,他的属下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也偷偷写条子给他,上面写着:“今日宴会布置不同寻常,恐怕会有变故。”可犹豫一会的诸葛恪还是在太常滕胤劝说下,觐见吴主。在酒过数巡之后,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惊起,欲拔剑,尚未出鞘,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张约从旁边砍孙峻,伤了他的左手,孙峻也随手砍断了他的右臂。时卫士皆冲上殿来。孙峻说:“要杀的是诸葛恪,如今他已经死了。”于是命令刀剑入鞘,把宫殿打扫干净,继续饮酒。诸葛恪死时五十一岁。而之后,孙峻更是派人于将诸葛恪三族夷灭,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杀,诸葛瑾一族在东吴也从此绝灭。I


        7楼2013-11-03 09:50
        回复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诸葛恪虽然聪明,但那些都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他做为首席辅政大臣,没有统领全局的能力和眼光,在性格上也刚愎自负,过于急切,不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没有处理好与皇帝、宗室、同僚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具体的政策上,他没有认清当时三国之间的实力,以及吴国内部的问题,不仅没有以安抚人心、团结宗室同僚、发展内政,革除孙权晚年弊政为先,反倒强基于化自己的权力,树立威望,并且倾全国之力贸然发动北伐,引起孙吴内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对,于是最终导致兵败于外,政亡于内,其家族也在敌对势力的政变中遭到覆灭性的打击。毫无疑问,诸葛恪之死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此外,在以知人善任为称的孙权在其晚年,在明知诸葛恪有着巨大的性格缺陷的问题同时,还将其任命为首辅大臣,的确不明智,这些引起在他身后吴国政局连续动荡,最终造成了吴国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以上就是诸葛恪之死带给我们后人的教训与经验。I


          8楼2013-11-03 09:50
          回复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IP属地:贵州9楼2013-11-03 13:54
            回复
              楼楼自己要好好照顾自己,晚上盖好被子,早晨醒来不要猛的坐起来会头疼,不要吃凉的辣的对胃不好,过马路的时候左右看,好好吃饭,不要就穿那么点衣服,感冒了一定要吃药,不要熬太晚,睡觉时记得把手机的亮度调低些,不然有辐射,记得我在关心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05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