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俞樾(1821~1907),俞陛云,俞平伯,俞家三代皆为大师。俞樾,浙江德清人。幼有夙慧,九岁即戏为书。道光庚戌进士。复试,以诗“落花春仍在”之句,为曾文正公所激赏,散馆授编修。咸丰乙卯,放河南学政。先后主讲吴县紫阳书院及杭州诂经精舍、上海求志书院,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一时朴学之宗。其著述等身,生平著作均辑入《春在堂全书》中。《清史稿》有传。俞樾的弟子,有章太炎、吴昌硕、陈汉章、崔适等。
●俞樾会试考试,试卷中有一句诗“花落春仍在”,被曾国藩赏识,得以中试。此后,俞樾就将他的书斋名为“春在堂”。
“花落”,意为西学传来,国学不盛;“春仍在”,意为中学为体。
昔日王静安闻国民革命军将到北京,以为花落而春亦亡,不忍见,故自沉于水,一暝不视;陈寅恪见解放军已至北京,也认为花落而春亦亡,不忍见,故突然出走,常往不回。
不忍即仁。王静安与陈寅恪之仁,可作千古一叹。这中国文化,其实是看不尽的春柳春花满画楼。
●俞樾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两人所走的道路却大相径庭。李鸿章一心从政,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俞樾埋头文字,“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曾国藩评价他的两位高足,曾坦率地说,他不喜欢像李鸿章那样醉心于爬官,也不愿意像俞曲园那样专攻学术。但俞樾倒是自得其乐,他的著名自挽联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在杭州西湖灵隐冷泉亭,悬有一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一日,俞樾与夫人游灵隐,小坐亭上,共读此联。夫人道:“此联问得有趣,请作答语。”俞樾应声而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道:“不如改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言毕,夫妻相与大笑。数日后,次女来,俞樾要她试为冷泉亭旧联作答。女儿沉思良久,笑道:“可答为: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惊问:“‘项’字何指?”女儿道:“不是项羽将此山拔起,安得飞来?
俞樾(1821~1907),俞陛云,俞平伯,俞家三代皆为大师。俞樾,浙江德清人。幼有夙慧,九岁即戏为书。道光庚戌进士。复试,以诗“落花春仍在”之句,为曾文正公所激赏,散馆授编修。咸丰乙卯,放河南学政。先后主讲吴县紫阳书院及杭州诂经精舍、上海求志书院,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一时朴学之宗。其著述等身,生平著作均辑入《春在堂全书》中。《清史稿》有传。俞樾的弟子,有章太炎、吴昌硕、陈汉章、崔适等。
●俞樾会试考试,试卷中有一句诗“花落春仍在”,被曾国藩赏识,得以中试。此后,俞樾就将他的书斋名为“春在堂”。
“花落”,意为西学传来,国学不盛;“春仍在”,意为中学为体。
昔日王静安闻国民革命军将到北京,以为花落而春亦亡,不忍见,故自沉于水,一暝不视;陈寅恪见解放军已至北京,也认为花落而春亦亡,不忍见,故突然出走,常往不回。
不忍即仁。王静安与陈寅恪之仁,可作千古一叹。这中国文化,其实是看不尽的春柳春花满画楼。
●俞樾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两人所走的道路却大相径庭。李鸿章一心从政,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俞樾埋头文字,“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曾国藩评价他的两位高足,曾坦率地说,他不喜欢像李鸿章那样醉心于爬官,也不愿意像俞曲园那样专攻学术。但俞樾倒是自得其乐,他的著名自挽联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在杭州西湖灵隐冷泉亭,悬有一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一日,俞樾与夫人游灵隐,小坐亭上,共读此联。夫人道:“此联问得有趣,请作答语。”俞樾应声而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道:“不如改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言毕,夫妻相与大笑。数日后,次女来,俞樾要她试为冷泉亭旧联作答。女儿沉思良久,笑道:“可答为: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惊问:“‘项’字何指?”女儿道:“不是项羽将此山拔起,安得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