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雾吧 关注:27贴子:373
  • 10回复贴,共1

《超心理学》相关训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zhuan
看了7道的超心理学异能相关资料! 深感滋味!
德国麦斯磨医师 (F. A. Mesmer)
波尔得梅斯根
都是超心理学突破的精英! 能力来自与精神交流与回馈!
很多设立的部门都会选中智力高,思想灵敏的20岁以下少年进行训练!
开始课程会很无味!
超心理学训练
要求:必须是经过中山大学守望者培训,或者在日本经受过极限感觉培训的人员才可以进行训练,否则一切后果不予负责。第九步的训练必须在有导师的监督下方可进行。
第一步:
剥两个熟鸡蛋,规定只能剥蛋壳,不能对蛋白和蛋黄部分有任何损伤,必须保证整一个蛋黄及蛋白的完整无缺。
理论:
以意动心理学为基础,从行为中产生一种超越理论的感觉、判断等心理活动,从而使得人掌握既能瓦解心理防御,而又不使得个体的心理因为他的心理防御的瓦解而产生变异。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是人主体的一种潜意识本能,也就是人的潜意识产生了心理防御机制作为自己的一种保护膜,当接收外来刺激时,便会主动产生,主要是保护个人主体的心理的平衡状态。当接收了一些刺激后,心理防御有些时候因为过度的反应使得个人的主体出现异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应激障碍”,主要是心理防御机制对于外来的刺激无法进行有利于主体的平衡和协调所产生。
有很多时候,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大程度上会涉及到咨询者的内心世界,即使我们很努力地控制话题的方向,但我们却无法控制咨询者的联想方向及咨询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动作。所以一旦涉及到咨询者的隐私,也就是触及到咨询者的内心世界,咨询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就会使得咨询者处于防备的状态,更有甚者,也会使得咨询者处于应激过度的状态。如何让咨询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重新有一定程度上的和谐,还有如何让咨询者的内心世界重新回复到一定的平衡状态,这正是意动心理学的方向。
正如蛋壳是鸡蛋的一部分,要把蛋壳打开接触鸡蛋的内在部分,而又不使得在打破蛋壳的同时使得鸡蛋内部所有东西不受任何的影响。如果把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比喻为一个鸡蛋,那么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蛋壳部分,蛋白及蛋黄就是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容。要咨询者放下心理防御机制是不可能,正如蛋壳不可能从鸡蛋上自动剥落,所以就要从一种客观的训练当中让安抚的技能得到一种根本上的理论性超越,既能让咨询者的内在世界重新得到一种平衡,又不因为进入咨询者内心世界时而对咨询者内在世界造成损害。
此步骤的训练就是针对以上理论而产生,主要是让训练者能够透过一种行为使得内在的行为理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超越而重新表现在其他行为上。


1楼2013-10-26 01:14回复
    再次谢谢 七道 给予的部分相关资料!
    第二步:
    计算下列数学(60妙内完成)
    3*2+4 4-3*7 4+1*6 6/3-2 2*1+8 4/2+5
    7-1*4 4*4-6 4*4-5 8-4*3 3+5/5 10*3-6
    6*5+10 10*6/4 8+7*2 5*6-8 8-7+3 9/3*2
    4+7-6 6/8*2 3/6+8 3-8*4 3+9*1 5*1-10
    2*9-4 4*10-3 2-6+8 1+10*5 5*2-6 5+7-3
    以上的算式:
    (*)号用作(+)号用途、(+)号用作(/)号用途、(/)号用作(-)号用途、(-)号用作(*)号用途。(50秒内完成)
    (+)号用作(*)号用途、(*)号用作(-)号用途、(-)号用作(/)号用途、(/)号用作(+)号用途。(40秒内完成)
    理论:
    基础心理学当中的定势改变理论,及意动心理学当中象征变换理论为根本的理论基础,因为一种长期的定势形成,使得一些象征性的符号已经潜化到个人主体的无意识当中,个人就一直保持这一种定势并且在无意识中依赖于这一种定势的存在。
    依赖于某一种固定的符号是人的一种天性,而同样是这一种天性使得个人主体的思维得到某一程度的固化,所以作为主体个人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很多事情都是一种必然的事实,忽略了可能会是偶然的存在。
    这一步骤的训练就是利用思维的剧变,使得个人主体可以随意创造一种定势或改变一种定势,主体个人不必拘束在某一种的定势当中,思维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拓展。


    2楼2013-10-26 01:15
    回复
      虽然只是理论
      但训练课程中曾出现过 学员出现超自然反应的事! 虽然只是短暂的.....
      第三步:
      观赏一些植物,感受它们的生长源泉及它们在相对静默当中的生命力。
      理论:以意动心理学与灵魂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灵魂学的观点是同样有存在的发展的前景的事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一种内在的共鸣,往往是因为一种外在的定势和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所形成的屏障,使得这一种共鸣的资讯难以被个人的主体所感知觉。但难以感知觉并不等于不存在,也不是不可以被感知觉。
      植物的生命形式比较简单,而促使它们生长的动力是完全可以被主体个人所了解,基于一种理性的认识,继而超越一种理性的理解,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意动掌握。这时候的感觉并不纯粹的一种感观上的对事物表象的接收,而是对于客体的事物有一种穿透性的感觉,所感觉的并不限于事物表象的属性,而是事物的某一些本质属性。
      七道 家酱油给打50斤
      地址: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进大门走左边医师部03号


      3楼2013-10-26 01:15
      回复
        如果你不喜,不信。可以不看..!!
        这些东西经过研究, 存在与对你脑域的开发!
        第五步:
        跟一个异性的聋哑人交往。知道他(她)的喜好、习惯、兴趣……
        理论:以意动心理学的语言形态及认知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人类的语言并非是天性赋予的,是为了能够传达某一种资讯而诞生和发展,同样的一种资讯尽管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是一种内在的相同,所差异的只是接收资讯者的知觉能力。
        聋哑人也有自己的一种交流方式,但他们与正常人是同一个世界,所要沟通的资讯的性质与正常人相同,所差异的只是具体语言的形式。撇开一种具体的语言形式,单看资讯的实质是完全没有差异可言的,所以只要能做到超越于具体的语言形式,或不为具体的语言形式的定势所困扰,对实质的资讯有一种穿透性的掌握及理解,那么即使在沉默当中,也能够对一个或多个的资讯进行准确的捕抓。
        作为聋哑人本身,他们也希望能够与外界有一种资讯的交流,因为他们同样是人类,只不过是一种知觉上的欠缺而使得他们在具体的语言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或隔绝,资讯在本质上是绝对的相同,正因为有着这一绝对的存在,就有一种掌握这一种资讯的可能性,但不是以具体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础。而且资讯的交流并不是拘泥于某一种语言或一方面技术的,而是要用一切可能的感觉去补抓资讯的实质。
        基于资讯的交流,而产生一种超越于语言的形式的一种沟通,就是这一步训练的目的所在。因为能够超越于具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就能够超越于其他具体体系语言。


        5楼2013-10-26 01:15
        回复
          第六步:
          跟一个脑瘫的病人交往。弄懂他(她)想向你表达的东西的动机。
          理论:以意动心理学及神经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脑部存在器质性病变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所发出的资讯存在某一种缺陷或不能被正常的主体个人所接受,只是资讯可能会存在一种断裂与不连贯,但整体上接受资讯者都能够理解资讯的根本意思。这里所能够交流的具体语言可以是相同的,但是这一种相同就会形式了对资讯真实意义捕抓的一种拘束,因为依赖于具体语言的相同,就使得对资讯真实性的敏锐度减少。
          作为资讯的断裂与不连贯,并非是脑瘫病人的本意,比如说一个脑瘫病人所说出的话是“我到戏院看看妹妹去旅行。”而他所要真正表达的意思是要到戏院里去看一场电影,电影的内容是一个女孩子去旅行的故事,这样的情形不单单在脑瘫病人当中存在,即便是正常的人有些时候都会因为知觉上的障碍或是其他客观原因而使得所要接收的资讯残缺。要使得所要接收的资讯意思完整也并非是强人所难,因为资讯的一开始就是一种完整,只是要在接收的时候弥补传导过程当中的遗漏或是一种断裂。
          同样的,要一个脑瘫病人理解我们所发出的资讯的意义,就不是单单从一种语言上去做,也就不是只让一个脑瘫病人从语言去理解你的资讯的意义,而是让他也能够超越一种语言去与你作资讯的交流,这或许是一种天荒夜潭,但资讯所负有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肯定,只不过这一种资讯在传导中被扭曲,只要超越了资讯的具体形式,那么真实也必然是一种真实。
          而这一步骤的训练就是察觉一种资讯在传导过程当中的断裂,使得接收的资讯得以完整。


          6楼2013-10-26 01:16
          回复
            第七步:
            跟一个自闭症的儿童交往,知晓他(她)到底所要的是什么
            理论:以意动心理学和灵魂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人不能没有思想和灵魂,人的躯体需要它,否则就毫无存在的价值。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看,即失去了物质的躯体,思想和灵魂也就没有了存身之地。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也就是存在着生命的本身,也相对存在着灵魂,而对于医学上所定义的人体来说,灵魂以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人体脑部因为活动而形成的意识体,本质上是具有生命能量的电磁波,只要生命能量还存在着,这一种电磁波就不会消失。而从医学的角度证明了作为人的一个生命体的存活,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脑部是能够活动的,也就是脑部是一种生命的根本,相对来说就是一个人的灵魂与肉身是共存共亡的。
            自闭症的儿童虽然从现在的医学角度还没有一种根源性的解释,但他既然是一个存活的人,那么他的灵魂必然存在,既然灵魂是一种存在,电磁波就使得主体本身发放的资讯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要具体的接收或是了解这一种意义,就要超越于对资讯的一种了解,并不是纯粹的一种资讯的接收,而是透过一种资讯对一个内在世界的了解,也就是这一步骤的目的。
            如果第六课程 你试着做了 有成效了! 第7可以随便看下!
            反之 第七步必须弄明白。 谢谢!


            7楼2013-10-26 01:16
            回复
              第八步:
              接触一个植物人,了解他(她)成为植物人的原因,试着了解他(她)的内心。
              理论:以意动心理学与灵魂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基本理论同上,但是因为物件是植物人,所能够交流的信息量就少了一种反馈,而少了一种反馈使得对资讯的捕抓的一种无力感产生,而且所能够确认的信息量是非常少。
              沉寂的生命形态并不等同于他的脑部是处于静态,因为脑部一旦停止,生命将不复存在,所以灵魂也不是处于一种静态。既然灵魂是一种动态,那么对于植物人来说,资讯是存在意义,即使是植物人本身没有一种反馈资讯的外在表现,因为植物人他的世界当中,资讯是能够互动的,所以资讯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没有意义。植物人本身并非缺乏资讯反馈的动力和意愿,只是他们所反馈的资讯不能通过外在的言语或是动作来完成,可能是因为神经受损,神经元之间无法产生传导,或是脑部器质性的损伤使得控制言语或动作的中枢神经无法正常运作等等。而植物人所反馈的资讯并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而别人无从知晓,单从一种语言或是外在行动的确是无法知晓,但是,植物人的脑电波是活动的,只不过相比起正常人,脑电波的活动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或是脑电波的强度受到一定的干扰,而脑电波能否被人所察觉呢,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人与人之间,他们的脑电波就像两个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磁场,脑电波的活动就是一种资讯的制造,一个磁场的单独运动一定会对临近的磁场产生影响,而受到影响的磁场能否敏锐地觉察出细微的变化,那就是对自身敏锐度的一种超越。
              有生命与无生命之间,是存在一定本质上的差异的,而这一种差异的鉴别如果只依靠外在的言语或是动作,是根本不实在的,机械化的操作更是错漏百出,一定是一种感觉的内在体验才是最准确的。活着的生命与生命之间是一定存在生命活动的共鸣,其实就是脑电波的相互影响下所产生的超意识体验,接近一个活着的但没有知觉的人,与接近一具尸体,那一种感觉是绝对不一样,如果硬说是相同,那只是感觉退化和感觉麻木而已。所以这一步骤的训练就是活化感觉的灵敏度,使得自己内在的对生命的感觉达到一种理性的超越。


              8楼2013-10-26 01:16
              回复
                第九步:(有条件的才可以进行)
                到医院的急救科实习,面向弥留在生与死的那些病人,感受他们走向死亡的整一个过程。
                理论:意动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从一种虚无到一种诞生,作为主体个人是没有一种意识,因为在虚无当中并没有任何的概念或是思想,即便是真的存在一种混沌的意识,也是无从对所知觉到的一切有所定义。但从一种实在到一种死亡,作为主体个人就存在一种意识,知道自己正走向永恒的消亡。
                对死亡的认识并非仅仅是对接受了死亡以后的状态作一定的概念性的定义,生与死之间,虽然是很细微的一条界线,但是跨越这一条界线却是一个很漫长的心路历程,在这一个历程当中,即使是旁观者也会从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死亡并不是一种呼吸的停顿,一种心跳的停止那样单纯,而是整一个主观世界的消失,因为一个人就有一个主观的世界,而当一个主观世界消失以后,对其他的主观世界也构成一定的影响,即便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
                一个生命的消亡对于整一个客观世界来说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影响,但倘若忽略了这一微不足道的变异,对于生命的敏锐度就麻木了很多,往往是因为一些细微的变异而使得一些巨大的生命走向崩溃,而我们就需要捕抓这些变异的敏锐度。
                透过对一个死亡历程的见证,可以从一种珍惜生命的感觉中提升为如何去尊重一种生命的延续,及敏锐地把握生死界线的一个或多个转折点。
                章节附注:还有最后两个步骤不便在中国学生当中进行训练,原理也因为牵涉太广,列印比较费力的关系,所以只是择要说明,如不满意也只能将就。
                没有条件可以去感受快死去的小动物。 感受他们死前所感受到的


                9楼2013-10-26 01:17
                回复
                  剩下 只能你集中精神去尝试了! 感悟了!


                  10楼2013-10-26 01:17
                  回复
                    #(pic,9c16fdfaaf51f3deff68c84f96eef01f3b2979c6,267,15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04 22: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1-04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