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爷爷吧 关注:75贴子:3,991
  • 10回复贴,共1

【人物介绍】相声演员:奇 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奇志原名杨其峙

   


1楼2007-09-24 22:35回复
    奇志十大怪: 

    外表怪----有正型还要酷 

      舞台下的奇志,是怎么时尚怎么来,怎么另类怎么干。反正你今天看到的奇志和昨天的绝对不一样:今天他是大马褂加萝卜裤,明天说不定穿着街上小青年最酷的一套搭配闪亮登场。 

      尤其是与徐文搭档后,这个时尚前沿的“靓仔”,将师傅打扮得年轻、另类当作紧张学戏后的快乐休闲,这不,今天一套,明天一套,“老顽童”师傅就越发“酷毙了”“帅呆了”。穿出感觉的奇志常在进办公室时,人未到声先进: 

      “文子,今天又给我买什么新时装啦?” 

      如今你遇奇志,正眼看抢眼??嘿,人家搞艺术的,就是配!“后眼”看全是回头率??这才是艺术人生!色彩丰富,“元素”多样化。 

      无论是红黄蓝绿,还是长短大小,像他的艺术生命,总是鲜活,总是青春。 

      无论奇装异服,还是另类时尚,折射的都是他对事业的求新、求变、求完美。


    2楼2007-09-24 22: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艺术怪----反着来对着干 

        奇志其实是典型的北派相声的代表,可一个“外来哥”居然来湖南,还成为南派相声的领军人物。真的,让很多土生土长的笑林人士“韵神不清”,不想服,还不得不服。 

        这“北憨子”怎么在人精堆里拼出来的?其实,也就一个怪??艺术上反着来对着干! 

        第一,敢否定自己。他最初的“铺平垫稳”的北派戏路到南方来不被接受,他迅速就把自己给否了,取而代之的是“边垫边抖、节奏加快、包袱密度加大”的新路子,还把各种艺术门类的技法用进来。把“说”相声变成“演”相声,再拿到歌厅这样的“艺术最前沿”接受检验,一串串包袱抖响了,一声声爆笑连片了。 

        那是《实话实说》的创作期间。最初的通篇布局、结构搭架、开头收尾都挺满意,可拿到歌厅一演就不太灵,该响的包袱没响,有笑也不热烈。这就出汗了。奇志回去就与搭档研究加大“包袱”的密度和力度,铺垫的戏再往巧里改??我就不信调不出观众的笑。 

        反复改了八次,观众笑翻了天,奇志才善罢甘休,“大摇大摆”地拿到中央台,《综艺大观》立刻采用,现场直播。由此,奇志得出一结论:观众笑了,不怕他上面不笑;长沙火了,不怕他火不到北京! 

        第二,写、演、导集于一身。奇志总说:没有创作能力的相声演员只是三流演员,光有几出表演“绝活”也只是雕虫小技。相声创作要赶上生活的变化,演员要是一个“作家”还要兼职“导演”,尤其要深入生活。近些年,我国相声不景气,就是缺乏老百姓欢迎的相声段子。而奇志,永远都是把创作放在第一位。几年来,他创作了上百段脍炙人口的相声和双簧。因而,艺术生命力永远旺盛。 

        第三,自己抓演出市场。奇志说:就是北京的相声大腕一般也只有两大演出市场,一是上电视,二是到各地参加晚会。上电视演员没有自主性,总在迎合导演、领导,相声“讽刺”的功能自然弱化。而晚会的演出,大多只要演员的知名度,对作品的要求就不高,极易让演员产生创作惰性。而奇志他们长期在歌厅打磨,这里不相信知名度,也没有领导和百姓之分,有的是观众花钱买乐子,不乐让你走人。观众能乐就是惟一的标准。 

        还好,如今从中央到地方都统一了这标准,奇志只是先走了一步。


      4楼2007-09-24 22:38
      回复
        德行怪----好为人师好管闲事 

          你说奇志整天忙得脚不点地,可他就是老在为别人急。就说他的两大毛病: 

          好为人师。甭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是属他认真的艺术范畴之内,他就是忍不住跟人急。 

          “这儿不好”“那儿得这样改”,别人还没请教他,他可就上杆子教开了。至于对方听进去没有,他不管,反正永远是剃头挑子他这头热。 

          “喂,你要这样,这能体现人物性格,能有更好的表现力……”这可能是遇上搞舞蹈的,或是灯光师在设计追光效果。 

          那天,正忙着的奇志,接到一电话,是一爱好相声的孩子打来的,他居然在电话里开教,从艺德的苛求,到创作的把握,从去哪儿找素材,到如何打磨段子……那种细致,犯得着吗?可他就是处处好为人师,把自己的积累毫无保留地给别人、给社会。 

          徐文才跟了奇志四个月,他由衷地说:“奇志老师是片大海,靠近他的人都能最大限度地从他身上吸取营养。我总算知道大兵怎么会进步这么大,跟着他的就不愁学不了东西,他会不由自主地教,他会使劲全力地灌,像那大海,完全把自己的宝藏倒给你!” 

          “毛病”之二是好管闲事。一次,奇志去株洲炎帝广场演出,奇志正欣赏满地的绿草、美丽的公园,突然看到几个人踏进草地,他本能地追上去喊住他们: 

          “喂,你们几位,好好的草地怎么能踩呢?” 

          那几人没转身,就顺口说了声:“管你屁事!多管什么闲……”话没说完的小青年看到了奇志,“哇,是奇志。” 

          “是我。你们看这么好的花园,这么好的草,踩了多可惜啊,这些花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知道疼……”几个小青年都慢慢地退出来,突然,他们几乎同时想到要奇志签名,一个个拿出身上仅有的纸,有的干脆抽出烟支,把烟盒递过来。奇志一一给他们签好,还不忘说: 

          “下次可不许踩草坪了。”


        5楼2007-09-24 22:40
        回复
          德行怪----好为人师好管闲事 

            你说奇志整天忙得脚不点地,可他就是老在为别人急。就说他的两大毛病: 

            好为人师。甭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是属他认真的艺术范畴之内,他就是忍不住跟人急。 

            “这儿不好”“那儿得这样改”,别人还没请教他,他可就上杆子教开了。至于对方听进去没有,他不管,反正永远是剃头挑子他这头热。 

            “喂,你要这样,这能体现人物性格,能有更好的表现力……”这可能是遇上搞舞蹈的,或是灯光师在设计追光效果。 

            那天,正忙着的奇志,接到一电话,是一爱好相声的孩子打来的,他居然在电话里开教,从艺德的苛求,到创作的把握,从去哪儿找素材,到如何打磨段子……那种细致,犯得着吗?可他就是处处好为人师,把自己的积累毫无保留地给别人、给社会。 

            徐文才跟了奇志四个月,他由衷地说:“奇志老师是片大海,靠近他的人都能最大限度地从他身上吸取营养。我总算知道大兵怎么会进步这么大,跟着他的就不愁学不了东西,他会不由自主地教,他会使劲全力地灌,像那大海,完全把自己的宝藏倒给你!” 

            “毛病”之二是好管闲事。一次,奇志去株洲炎帝广场演出,奇志正欣赏满地的绿草、美丽的公园,突然看到几个人踏进草地,他本能地追上去喊住他们: 

            “喂,你们几位,好好的草地怎么能踩呢?” 

            那几人没转身,就顺口说了声:“管你屁事!多管什么闲……”话没说完的小青年看到了奇志,“哇,是奇志。” 

            “是我。你们看这么好的花园,这么好的草,踩了多可惜啊,这些花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知道疼……”几个小青年都慢慢地退出来,突然,他们几乎同时想到要奇志签名,一个个拿出身上仅有的纸,有的干脆抽出烟支,把烟盒递过来。奇志一一给他们签好,还不忘说: 

            “下次可不许踩草坪了。”


          6楼2007-09-24 22:42
          回复
            为人怪----永远的孩子 

              奇志也进入了知天命的年龄,却永远的童心一颗,孩子一个。一生只干一件事的他,永远单纯在他的相声里,那么活跳,那么充满热情;不求高升,不求洪福,要求不高,生活简单得只剩下为观众真诚地服好务;真诚的性格善良的心,又让他透明在所有人面前,无需掩饰,从不虚伪;朋友说:幸亏他是入门相声艺术,没去做生意,没去争官做,要不,简单、透明还单纯的他,不是被人骗得只剩一条裤子,就是被人整得不知到哪儿落脚。写段子,重要的包袱不想着往自己身上放,而是怎么出彩怎么给出去;表演上,甘当绿叶衬红花,只求观众能开心再开心。我就曾对他说:“你带出了大兵,他取走了你的真经再离开你,这是教训。下面的徒弟,可得自己留一手。”“不,在观众面前,我永远不保留!我的心都给了观众,还留名利有何用?大兵走了,还有徐文;徐文再走,还有新人。这种无穷尽的过程就是我奉献给观众的快乐过程。够了!”相信:观众会永远喜欢这个单一而执着的“孩子”。


            7楼2007-09-24 22:43
            回复
              心质怪----只求完美 

                他交出的手稿永远是工工整整,一个圈点都没有。他写的段子,从来就是不留遗憾,只要有一点不满意,满脑子就剩它再也装不下别的。他对表演更是苛求,有一点没演好,他能耿耿于怀半个月。就是对家务事,全家人称“领导”的他永远都是检查、督改,还不行就发脾气骂人。他就是这么个怪心质??追求完美。这完美是对自己极致的苛刻:事必躬亲,事必完美。别人办事他总不放心,事事都想自己做,就永远是累的命,又叫享不得福的“贱骨头”。 

                对艺术上尤其是这样。有多少次,奇志睡到半夜,“噌”地就从床上坐起,把睡梦中的妻子吓得不轻。原来,相声包袱在梦中想起,他哪能不及时记下,他甚至还干脆下床去书房改,直到天蒙蒙亮了,才满意地回去再睡。


              8楼2007-09-24 22:43
              回复
                追求怪----要有“大底座” 

                  在金字塔尖上摘皇冠那才叫过瘾。那是俯瞰大地的雄伟,那是登高望远的气魄!可这,毕竟是自己的感受,宝塔大底座是亿万观众,他们在乎什么?我是登塔尖,还是拥有亿万观众?奇志千百次地问自己。最后,他定位在后者。 

                  追求就顺着定位走,别人是顺金字塔,向高、尖、精发展,奇志却反着走,走一条倒金字塔路,向广、宽、通俗发展。他相信,拥有了金字塔的大底座,才可以稳稳地拥有金字塔。 

                  这些年,他找准老百姓的胃口,酸辣咸甜,色香味全要,他是细细地品,慢慢地磨。如果单纯地搞北味相声,他的基本功绝对够扎实,可更多的观众喜欢方言相声的亲切,他就操着怪味豆普通话和长沙方言,与搭档一起,走了一条老百姓喜欢的路子。 

                  从1997?2002年,奇志平均每年要与搭档创作三十至四十个新段子,就是这些作品,让他拥有了“宝塔底座”上的广大观众,也登上塔尖摘下了全国相声大赛的王冠。并渐渐走上了主流电视,甚至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堂堂正正地走向了全国! 

                  奇志觉得,他的金字塔大底座越扩越大,越走越宽。


                9楼2007-09-24 22: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回复:12楼
                  那你何不赶快与他联系呢?


                  13楼2010-10-17 15:07
                  回复
                    奇志 近况如何?想知道!


                    14楼2011-12-19 1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