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__10吧 关注:24贴子:1,273
  • 2回复贴,共1

人物生平事迹 来自百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洪武年间,朱椿被封为蜀献王。
朱椿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到成都后,在如今成都的红照壁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府,也即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成都“古皇城”,成都的皇城文化源于此。还在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均是朱椿之功。
并且聘请了大学者方孝孺为师傅,兴办郡学,资助清贫学者,在吏治上也革除了一些弊端,并击败了番人入寇,同时利用经济手段平衡民族矛盾,所以口碑不错。
对峨眉山:巴蜀离历代京都较远,一旦发生暴动,鞭长莫及。故历代帝王除委派得力可靠的人治理蜀地外,还支持峨眉山佛教,想借峨眉山佛教来稳定人心,稳定时局。自唐代起至清代,帝王们对峨眉山佛教都有赐赠,以示关怀。蜀献王朱椿经常关注峨眉山佛教,而当年峨嵋山主持为迎接朱椿所建的清音阁接王亭,则有“峨眉山第一风景”之称。帝王的支持,使山上佛事越来越兴隆,峨眉山佛教也自然成了蜀地佛教中心。


IP属地:四川1楼2013-10-22 16:02回复
    5《裴度还带》《裴度还带》元,关汉卿作。写唐代裴度拾宝不昧因而救人性命,最终得中状元的故事 裴度半身像[2]
    。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剧情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裴度还带》全名《山神庙裴度还带》,版本现有:明万历43年(1615)脉望馆钞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另有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与《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亦记载此事。


    IP属地:四川3楼2013-10-22 16:12
    回复
      2025-05-28 21:05:37
      广告
      柳公绰(763~830)
      1生平简介字宽,小字起之,唐时京兆华原人。即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柳家塬人。柳公权之哥,长公权十三岁。性格庄重严谨,喜交朋友豪杰,待人彬彬有礼。聪敏好学,政治、军事、文学,样样精通,尤其喜爱兵法。累官州刺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御史丞。宪宗时为鄂岳观察史,讨吴元济有功,拜京兆尹。后迁河东节度使户部尚书,检校左仆射。公元832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曰“元”。
      公绰为官,忠于职守,清正廉明,刚毅不阿,知人善任。讨吴无济,与兵士同甘共苦,委能将之人以将,安抚家属,体恤微至,捷报入朝。任京兆尹间,处决奸吏,任河东节度使间,正逢灾荒,禁止官吏宴请,自己衣蔽食素。曾言:“赃吏犯法,法在,奸吏舞法,法亡。”
      公绰善书法,端肃浑厚,古朴自然,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即为公绰任成都少尹时书,因系宰相裴度撰文,名匠鲁建刻,故有“三绝碑”之誉。


      IP属地:四川4楼2013-10-22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