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牧吧 关注:5贴子:62
  • 3回复贴,共1

什么是乳糖不耐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乳糖是乳制品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婴儿主要的能量来源。乳糖进入体内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是婴儿脑发育的必需物质,与婴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密切关系;乳糖在肠道经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提高食物中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婴儿断乳后,乳糖酶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并导致乳糖不耐症。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10-22 10:28回复
    乳糖是奶类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必须经乳糖酶的水解变为两个单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吸收。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食入奶或奶制品后,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加,肠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肠并在大肠吸收水分,受细菌的作用发酵产气,轻者症状不明显,较重者可出现腹胀、肠鸣、排气、腹痛、腹泻等症状。医生们称之为乳糖不耐症。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大原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发病率与年龄和种族有关,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机体疾病康复可后恢复正常。
      4、对于小儿来说,秋季多发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会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5、大剂量服用头胞类、内酰胺类抗菌素后也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10-22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