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吧 关注:3,545贴子:14,574

谈谈喜欢评弹的过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上海人,差点90后,听评弹倒很多年了,最早是因为喜欢京剧裘派的包公戏,然后上网搜包公,无意中搜到顾宏伯老前辈的二十回包公,深深为之吸引,于是开始爱上评弹,那时候还是仅限于评话,幸甚的是,当初搜到的是顾老老的书,如果当初看到顾老老所谓的徒弟吴新伯,估计虽不至于大倒胃口,估计也就不会喜欢上评弹了,后来陆续听了很多评话,包公必须是顾宏伯的,金声伯的七侠五义,吴君玉的水浒,张鸿声的英烈(可惜录音效果不好),曹汉昌的岳传(不大喜欢岳飞的人物性格,所以,没听完,呵呵),还有绕不过的三国,个人不大喜欢唐耿良,觉得有些平凡吧,中规中矩,不出彩,剩下几位说三国的大师,都很喜欢,陆耀良的书很卷气,注重说表,引经据典,不大开打,也不大起角色,别有滋味,张国良的书,乍一听有趣,细一听有理,当然张家的后三国更是独家,至于汪雄飞,最大特点就是有劲,非常撒渴,至于其他评话,有些是因为生不逢时,无缘一饱耳福,如虞文伯的济公,张鸿声书场里原汁原味的英烈,包括一些现在不说的书,施公案啊,金台传啊,还有一些个人喜好问题而不喜欢的书,好比岳传,杨家将,隋唐等等,当然还有演员的问题了,说了那么多,以后再说说弹词,有的讲了,抛砖引玉,听听各位前辈的经历,也可以推荐点好书,说句不敬的话,活人的书我都不大听了,前些年去了趟乡音听书,哎,不说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10-21 21:40回复
    。。。现在听客个最最大个毛病就是不进书场 欢喜听阴间书 的确 老前辈艺术修养高这点是要肯定 但没人给新生一代鼓励 他们又怎么能够成长起来呢毕竟没有谁生下来就是蒋月泉张鉴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0-21 22:16
    收起回复
      某种程度上录音录像毁了评弹 从前大家都晓得王士周有名 陈遇乾说书好 俞秀山马如飞名气大 但这些人也就活跃个几十年 后来的听众并没有机会欣赏他们的演出 所以每个时代的听众心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大响档 我身边也有好多这样的朋友 每每讨论到谁谁谁就说这个演员不好的 那个演员不行的 这样不是支持评弹的行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0-21 22:29
      收起回复
        呢都是听戤壁书长大各


        IP属地:浙江5楼2013-10-21 22:33
        收起回复
          咸,说起来么狭字雨点盖架,狭勿好怪现在个演员勿肯跑码头,毕竟搭过去勿一样哉,过去老前杯为子生活呒办法,而且现在说老实话,书场狭勿多个哉,要么茶馆店狭变子活动室,说起来么麻将害杀子个人。总之,勿管呐撼说,少点埋怨,多想点办法,拿伲个评弹好好交传话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0-22 06:19
          回复
            观众缺失使评弹出人、出书变得异常艰难了


            IP属地:浙江9楼2013-10-22 13:17
            收起回复
              阿拉楼里厢7家人家,有3家听评弹的。每天灶披间做夜饭,必定有评弹听。


              IP属地:上海10楼2013-10-25 16:01
              收起回复
                我在苏州光裕听过几场书,5元的门票,大概200个位子能坐满。老听众联票只要4元,这还是近几年的行情。就算1000一场的流水,一半要归书场吧,先生一半还要双档分。算下来还不如做家教的。
                当然上海的一些所谓书场要贵,但业务水平更难恭维了。


                来自iPad11楼2013-10-28 23:22
                回复
                  上海曲协50周年的时候去听了下现场的,节目是不错,发现程艳秋说的还是不错。但号称蒋调,张调继承人的秦建国,毛新琳就不敢恭维了。


                  IP属地:上海13楼2013-11-18 23:58
                  收起回复
                    听“阴间书“的一枚路过。
                    我记得我是听了杨振言50年代的操琴才迷上的……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12-30 14:17
                    收起回复
                      已粉


                      16楼2013-12-31 19:15
                      回复
                        高一看电视 上海评弹团建团60周年纪念特辑 迷上了琴调 还有薛惠君的伴奏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基本上是听一个调头喜欢一个调头 现在大二 虽然不是南方吴语区的人 但是现在基本没字幕也都能听得懂


                        17楼2015-02-25 23: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