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妃戏吧 关注:4,487贴子:32,318
  • 17回复贴,共1

『成语』你不知道的成语典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说是高考必备
@言_瑾年 @迟挽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0-21 21:05回复
    功到自然成
    唐僧一行西行赶路,说不尽的风餐露宿,一日前面一山阻路。
    唐僧说:“徒弟啊,你看这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魔障。”悟空说:“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唐僧说:“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已经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悟空说:“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
    唐僧在马上遥望那山,但见崖险林深、虎狼群行,叹道:“我受唐王之命西天取经,历经艰险,虽然我心志如止水,但不知何日能取得真经、得回故乡?”孙悟空说:“师父不必挂念,少要焦心,只要你放心前?M,管你功到自然成。”
    “功到自然成”指功夫下到,事情自然会取得成效。
    (出自《西游记》三十六回)


    2楼2013-10-21 21:06
    回复
      回天之力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的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出自《新唐书?张玄素传》)


      3楼2013-10-21 21:06
      回复
        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


        4楼2013-10-21 21:10
        回复
          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赞赏不已。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朋友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读苏轼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出人头地”形容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北宋欧阳修《与梅尧臣书》)


          5楼2013-10-21 21:11
          回复
            一看到出人头地我就想起齐妃:弘时啊。你可得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为你皇阿玛分担啊


            6楼2013-10-21 21:19
            回复
              户限为穿
              智永是陈朝人。为了练字,他在永欣寺的三十年里,每天黎明即起,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日子久了,被他写坏的笔头竟积了十大瓮。后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
              “户限为穿”指门槛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0-22 08:21
              回复
                不知道阿年还有机会kan到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3-10-22 08:48
                收起回复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了,晋国发生了内乱,为了躲避追杀,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几年,先后到过狄国、卫国、齐国、宋国和、楚国和秦国。
                  在楚国时,楚国国君楚成王对重耳很好,以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有一次在宴席上,楚成王和重耳开玩笑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要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金银财宝楚国有的是,晋国又有什么可以献给大王的呢?”楚成王说:“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假如有一天,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会命令军队向后撤军三舍(九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不久楚国和晋国发生了战争,晋军果然后退了三舍。
                  “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0-22 21:39
                  回复
                    长风破浪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
                    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珍奇异宝,宗悫一件也没有拿,连穿的衣服也是原来的那件。
                    当宗悫还没得志的时候,他的同乡庾业有钱、有势,请人吃饭时,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宗悫来了,庾业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对客人说:“宗悫是个粗人,习惯吃粗茶淡饭。”宗悫没有一点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后来宗悫当了豫州太守,请庾业做了长史(书记长)。
                    “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出自《宋书?宗悫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0-23 21:01
                    回复
                      过眼烟云
                      书画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能改变人的志向。如果对它太在意,爱不释手,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三国时太傅钟繇看见韦诞有一篇蔡邕的书法,苦求不得,以至于捶胸吐血。晋朝的大将军桓玄在率领大军出征前,先造了几艘快船,用来装载古玩书画,他说:“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意外,可以便于运输,免得被敌人夺去了。”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危害自身,这都是因为太在意的缘故。
                      我年轻时,很喜欢这两样东西,自家有的,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失去,别人有的,总是担心不肯给我。后来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轻视生死富贵,却看重书法字画,岂不是主次颠倒、违背本心了吗?从此不再喜好。看见好的书画,虽然也会收藏,但是被别人拿去时,也不觉得可惜了。就像眼前飘过的烟云、耳边掠过的飞鸟,总是高高兴兴的看着它们来,离去了也想不起来。于是这两样东西常常只是使我快乐却不再使我伤心。
                      “过眼烟云”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自苏轼《宝绘堂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0-23 21:02
                      回复
                        好贴加精


                        12楼2013-10-23 21:06
                        收起回复
                          收藏


                          13楼2013-10-27 23:09
                          回复
                            必由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虽然是秋天,但渐渐感到热气蒸人。请教一位老者,老者说:“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唐僧说:“火焰山可阻西去之路?”老者说:“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听了,大惊失色。
                            “必由之路”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比喻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
                            (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0-28 09: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