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吧 关注:31,711贴子:1,824,882
  • 18回复贴,共1

【西凉之锦】李恢对马超说了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志·李恢传》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
可以看出,李恢是和马超有故交的,这样的人去当说客才能说的上话。定成都后,李恢还因为说服马超而升了官,说明李恢的此功不小。那么,李恢是怎么说服马超的呢,什么样的条件能够让马超得出“鲁不与计事”的结论?
再看张鲁。张鲁对马超是非常好的。
我们知道,马超围攻翼城都有张鲁派兵援助。依附张鲁后,“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
张鲁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都讲祭酒是中高层官职,还有意要嫁女,可见张鲁对马超是喜爱有加,热情厚道。还有,我们要注意,马超和张鲁的关系在正史中都是“依”,既是依附,而不是从属的关系,可见张鲁总来是把马超看作一方诸侯而不是帐下战将。
张鲁还多次借兵给马超去取凉州,可见张鲁不只是口头上、福利待遇上的笼络马超,更是从实际行动上支持马超。
再看马超,马超在正史上是素有谋略的。
笼络关中诸将,组建马韩联盟,看破假道伐虢,抵曹河东使其粮尽,策应羌氐联络张鲁攻翼城,给自己留后路归汉中。从这些看来,是什么样的条件能够让智谋不低的马超改投刘备呢?还有马超不带家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再看刘备,刘备得益州后的战略是怎么样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虽然有人说这话是刘备对于孙权的托词,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的下一步战略,即是得凉州。
所以,此文就是要挖出李恢是怎么说服马超投刘备的。张鲁待马超不薄,马超久历人心考验智谋历练不低,刘备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会有什么样优势使马超拜服呢?我先提出问题,会逐一给出我自己认为的答案,大家也可以讨论下。


IP属地:广东1楼2013-10-21 14:26回复
    坐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0-21 14:50
    收起回复
      张鲁开始待马超不薄
      后面别人说马超坏话
      态度稍有改变......
      马超也觉得这里不能久留
      李恢过去说一说
      马超然后考虑一番
      给刘备写信请降
      然后偷偷逃走的....
      就带着马岱.....


      IP属地:河北3楼2013-10-21 15:50
      收起回复
        首先是跳槽论:
        我们知道,要转投一个老板,肯定是他出的条件更为优越。但是有一个疑问,毕竟新老板你不熟悉,不了解他为人处事的作风,那么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过跳槽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时候,一方面要稳住自己原有的老板,一方面和新老板暗送秋波。
        本人就做过此类事情,在没看清楚新老板的时候,最大的付出莫过于请示休假,另外,不移动自己的住宿等常用。因为我没结婚,但是我见过有家室的跳槽者,也是先不搬迁家属等,旧主方面也是托词请假。
        于是马超留家小和庞德就好理解了,以安张鲁之心。另外一方面的意思是两头皆照应,以留后路。这个不用圣人标准评价的。现世个人不都会这样处理此事么?毕竟,张鲁此时对马超还是非常好的,而且张鲁信教,他不是残暴之人。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10-21 21:25
        收起回复
          张鲁对马超也就那样吧~


          IP属地:陕西7楼2013-10-21 21:36
          收起回复


            IP属地:宁夏10楼2013-10-22 08:51
            回复
              其三,张鲁如何考虑。
              张鲁留马超抵御强敌显而易见。那么张鲁对于曹操和刘备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三国志张鲁传》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可见张鲁的起家也是通过篡取刘璋的治权而自立的,也不是通过什么正统册封,乱世诸侯而已。
              汉末,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由于不能剿灭,曹操挟持的汉室便采取远交近攻,只要表面上臣服,汉室便默认。
              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虽然正史表示张鲁主降,其弟弟主守。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低低张卫如果没有张鲁的许可,如何调动三军,统领政务。再说,如果张鲁真心主降,那他之前收留马超为何?所以这里应该是张鲁主战。

              裴注今阎圃谏鲁勿王,而太祖追封之,将来之人孰不思顺!塞其本源而末流自止,其此之谓与!若乃不明於此而重燋烂之功,丰爵厚赏止於死战之士,则民利於有乱,俗竞於杀伐,阻兵仗力,干戈不戢矣。太祖之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虽汤武居之,无以加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吹捧曹操赏罚手段高明,那些想暗自称王的人归顺,曹操反而会真正册封他们为名正言顺王侯。这样就省去了刀兵,还能堵塞野心的源头。我所以说三国志魏略都是吹嘘投降才是出路的政治宣传。

              张鲁入蜀的说法。张鲁传说是为了待价而沽,为了增加日后投降的筹码。刘备传里面的则是遣“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就是晚了一步,可见刘备和张鲁并不敌对,这也就解释了刘备得益州的下一步战略说的是凉州而不是汉中。但是刘备建安十九年夏得到益州,二十年又和东吴掐架,这中间半年时间他在等待什么呢,是等待张鲁主动归降么?也有“恢复说”的,也有“友情说”的,终是不解。

              《华阳国志 卷二》: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鲁,鲁走巴中。先主将迎之,而鲁功曹巴西阎圃说鲁北降归魏武:“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委质魏武。这话说的很蹊跷。张鲁都往巴蜀逃了,不是归刘备还是为哪般?可笑的是魏略搞了个那是因为想自抬身价的解释。这个华阳国志更过分,直接搞出张鲁的对话“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那么我们看看建安二十年发生了什么。刘备和张鲁暧昧不清,早就在刘备替刘璋御张鲁的时候估计就有联络。“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刘备根本没有打张鲁,再加上刘备来益州前张松,法正和庞统取益州的谋划,估计刘备一到前线,就和张鲁做了些相应的暗示。估计说的是我不会和你张鲁动手的,只要你别让我为难。

              接着,益州行动开始了。最后李恢说服马超入蜀,刘璋感觉大势已去,开城投降。此时张鲁既失去依仗的大将,又错过了去益州分一杯羹的时机,还被曹操刘备两强所环视。张鲁本人更缺乏马超策动西凉呼应的能力,真是岌岌可危的处境啊。

              再接着,汉中失去了,张鲁从一方诸侯变成逃亡者。这时候他能相信谁。刘备挖他的墙角,还跑去和东吴掐架,益州无兵马可用。就好比,一个曾经借你钱用的人,现在你要去找他借钱了,他说,你不早说,我今天刚借给别人了。另外,黄权迎张鲁,黄权是刘璋旧臣,素与张鲁有恩怨,我估计黄权会说:你张鲁也有今天啊。

              张鲁心凉了,豁出去了,归了曹操。此事最大的疑团还是刘备对于张鲁的态度,敌对也好啊,可以狠下心取汉中;联盟也好啊,可以联手。可是偏偏就是不冷不热的,蜀国无史,终是遗憾。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0-22 23:01
              回复
                《三国志.张鲁传》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虽然正史鼓吹投降论,但是看看赤壁之战前,新野百姓随刘备走当阳;渭水之战后,关中百姓奔汉中,就能知道“投降论”是多么的不靠谱。曹魏不得民心乃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3-10-23 1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