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最近,近年来红遍大江南北的两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郎》《熊出没》重新成为人们口中的热点,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国产动画如何的成功,而是其中的种种暴力情节会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两部主要目标人群为幼儿的动画片中,多次出现主要角色互相施加暴力的场面,并且也已经出现了现实中儿童因为模仿而产生不良后果的新闻报道。所以,最近的讨论中,很多不满于此的家长针对两部动画片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儿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批评。鉴于以上情况,多数媒体已经跟进,并且已经讨论的比较热烈,所以在此我不再多说,我所想要说的是,这两部动画片对儿童的危害并不仅仅在于模仿暴力这个表层的现象,而是这样的片子给儿童埋下了一个思维方式的陷阱。
这是怎样的一个陷阱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两部动画片的情节架构: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整个故事是围绕着“狼要吃羊却总是反被羊捉弄”这个固定的模式展开的,在每一集里,“坏人”灰太狼的吃羊计划总会被“好人”小羊们挫败,灰太郎也总是被小羊们无情的报复:小羊们会把灰太狼骗进自己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小羊们会用灰太狼使用未遂的暴力手段对付灰太狼,小羊们会寻找力量更大的动物对灰太狼施加更多的暴力,小羊们会挑拨红太狼对老公实行家暴……片子里会使用暴力的,不仅仅是反派人物灰太狼夫妇,还有本该纯真无邪的小羊,还有单纯领盒饭的诸多配角,而他们“欺负”的对象,一律都是作为“坏人”出现的灰太狼。
《熊出没》的架构则是围绕着光头强砍树和熊大熊二(以及他们的小伙伴们)捉弄光头强展开的。与《喜》片相同的是,片中重复着“好人”对“坏人”种种暴力手段;但与《喜》片不同的是,这部片子的主题已经不能简单概括为“熊大熊二保护森林不被光头强砍伐”那么简单而又正义的理由,因为很多的故事,并不是由光头强乱砍滥伐这个标志性错误引起的,很多集里,光头强被捉弄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可能会砍树导致的熊大熊二对他的厌恶”。
当观众,尤其是年幼的儿童观众看到灰太狼、光头强这种“坏人”被捉弄的情节的时候,往往会开心的大笑,因为他们感觉到坏人受到了惩罚,最简最单朴素的追求正义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孩子们却掉入了一个思维方式的陷阱:好人对坏人怎样惩罚都是对的。
是的,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思维方式的陷阱:这个世界是简单的划分为“好人”和“坏人”的,而“好人”用任何手段对付“坏人”都是可以的甚至是被赞扬的。(比如看动画片时孩子们赞扬的笑声)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陷阱并是制片方有意为之,因为古今中外,这种模式的艺术作品实在是太多了:
还记得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吗?小老鼠杰瑞看起来弱小而又胆大,汤姆猫从体型上讲是以大欺小,因为老鼠戏猫的情节发泄了人们被强力压迫后的不满,所以,老鼠捉弄猫就成了大家喜欢的情节。编剧只要在每集的开头给汤姆安排一个牵强的欺压杰瑞的理由,然后就可以任由杰瑞纵情的捉弄汤姆了。
还记得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吗?圣斗士们为了一个正义的理由(拯救雅典娜)而战斗,战斗中,把敌人打死是他们唯一的可能。杀人者,“圣”斗士。
还记得《水浒传》里的吴用是怎么把卢俊义逼上梁山的吗?因为朝廷无道,所以“义军”哪怕坑蒙拐骗,都能大义凛然并且名垂千古……
虽然这些故事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但在这些故事里,却埋下了一个同样的陷阱、隐藏着一个同样的暗示,那就是:只要你是代表着“正义”,那么你用任何手段去实现“正义”、去惩处“邪恶”都是值得赞扬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动画片和孩子的问题了,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很多成年人已经掉进了这个陷阱:自认为秉持“正义”就可以对“邪恶”为所欲为,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付诸于行动的也不是少数。
远了不说,且说莫斯科日前所发生的骚乱就是一起典型案例:缉凶惩凶原本是正义的要求,是人类最朴素的对于安全感的诉求,但是这种正义的要求,却实际操作为用暴力手段发泄不满的骚乱,凶杀案的受害人及其家属未必会得到实际的安慰,但是社会却为此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再扯远点,去年“爱国青年”们不仅砸车还要砸人,扰乱了社会伤害了他人,背后支撑他们的又何尝不是这种正义在手天下我有的盲目的是非观?
这种思维方式的陷阱仅仅停留在自然生成的阶段,危害就已经不小了,更何况,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人们已经开始利用人们这种思维方式的漏洞,去人为的制造一些灾难,给社会造成无限的危害。
当正义穿上“民主”的外衣,独裁的伊拉克动荡了,美国的炸弹在伊拉克人民身旁炸响的那一刻,“正义”带来的是混乱、是死亡、是迄今不曾停止的绝望!
当正义穿上“弱者”的外衣,沈阳的城管被杀了,两个受害人的家属们孤独的品尝着家破人亡的滋味,耳朵里传来的确是“杀人者,父亲”这种无耻的喧嚣……
当正义穿上“反腐”的外衣,某记者悲剧了,或许他已经陶醉于正义可以无所不为的荒谬,忘记了犯下的罪不可以用或许存在的功劳抵消。
当正义穿上“民意”的外衣,台湾的立法会混乱了,王金平只能无奈的抱着话筒,茫然的看着眼前扭打作一团的男男女女。
我们已经被这样的荒谬所包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在一个理论上“正义”的旗号下,站好队伍的双方用谩骂和造谣互相攻击,不问事实不管逻辑,只要我宣称自己是正义的,所有反对我的人都该吊死在路灯杆上!
再然后呢,由语言的暴力转向行动的暴力?用我们简单粗暴的思维,指挥我们肆无忌惮的行动,毁掉先辈和我们自己辛苦经营的家园?
我们曾经看着这样的作品长大,然而我们是否需要再把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乃至后代们?我们是否愿意由得历史在个人和社会的悲剧中循环往复?
这一切,早已不是几只小羊和两只狗熊所能承担起的了……
我们不是没有过表现于此的文艺作品,<?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金庸先生曾经用冷酷的灭绝师太、荒谬的光明顶之战、阴险的君子剑的传奇为我们展示过它的冷酷、它的危害。然而,令人心寒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是曾经出现过极端思潮的大陆、还是以继承传统自诩的台湾、以及思想更为西化的香港,都不曾有过对这个层面的广泛而深入的解读、讨论。</?xml:namespace>
是什么让我们愿意堕落在这种懒惰而幼稚的思维模式里?是什么让我们放纵于这种动辄暴力相向的戾气里?
两千多年前,曾经有一位先哲告诫过我们两句话:
三思而后行!
克己复礼以为仁!
衷心希望每一位真心希望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人们,重新审视先哲留给我们的思想宝库,并从中培育出鲜活的生活在当下的中华思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