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42,342贴子:73,108,549

【转】美国结束政府关门的背后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国式民主是顺从民意还是在强歼民意?
兔吧大神写的,仔细看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IP属地:北京1楼2013-10-17 23:35回复
    刚刚过去的这半个月,美国两党又上演了一次完美的转移视线的精彩表演,哈哈!完美!精彩!精彩到大部分人到现在都还没回过味来,而即使那些少部分回过味来的人,现在后悔也晚了。
    大部分人今天都庆幸于美国两党在最后时刻以大局为重通过了预算,防止了美国国债违约。这使我们这些少部分自以为看透本质的人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美国党争嘛!我早预言了他们最后时刻会通过预算防止美国债务违约的!但是这是本质吗亲?!远远不止!


    IP属地:北京2楼2013-10-17 23:35
    回复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如果没有美国两党因为医改而在预算上决裂而导致美国政府关门这件事发生,10月17号会发生什么?!10月17日,美国政府因为债务达到上限必须让国会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而过去,每一次提高债务的法案都会引来民众的质疑与反对!
      美国民众反对提高债务法案来自一种本能的危机感。为什么当初要制定债务上限?因为借债过日子不是长久之计。美国的先辈们设下债务上限为什么?为了让后人一次次突破吗?
      他们当初设立某个数值作为债务上限,就是要求后辈们,亲,当你借债到了这个数值的时候,你该反思自己了,你该还钱了,你该节衣缩食改善经济了,你该多挣钱少花钱了,你该改变了……像现在这样,每一次达到债务上限就掩耳盗铃地提高债务上限,和你每天都对自己说我明天一定好好学习有区别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IP属地:北京3楼2013-10-17 23:36
      回复
        瓜子花生矿泉水。。。


        4楼2013-10-17 23:37
        回复
          实际上,美国的政客们早就在考虑度过这次债务上限危机的方案。演一出双簧党争来转移视线并非第一方案。9月的叙利亚危机,美国威胁动武本来是更早的方案。大家可以去看看《深度国际》9月那几期:美对叙动武的理由和动机,美对叙动武消费比……都考虑到了10月的债务上限危机,把叙利亚战争当做说服美国民众提高债务上限理由。美国人的“统治艺术”的确玩的很好很棒!
          但在民众面前掩饰烂疮的本事再好,炜疾忌医的说辞再精妙,也改变不了美国经济日趋溃烂的事实。的确,骂人是骂不死的,因为骂你的人只是说出了你不爱听的话和不想听的事实而已,但是他指出的缺点和弱点,听或者不听,改或者不改,都在那里!都在把美国日益推向深渊。里根时代,每4年借1万亿美元;小布什时代,每年借1万亿美元;现在,每半年借1万亿美元!国会议员们三天两头提高债务上限,一次也没有到位过!只要你不认为美国国债将来可以每星期借到1万亿美元,你就能预见这套玩法一定会在那之前崩溃。


          IP属地:北京6楼2013-10-17 23:37
          回复
            美国经济的问题,基本已经无可救药。只是欧债把美债衬托的好像还有救似的。其实一丘之貉,没有本质区别。美国的军力的确还独步全球,但是只要他无法消灭债主(很多人以为债主就是中国之类的主权国家,其实冰山一角罢了,主权国家的债务其实远比真正的债主好还多了),全球霸主都也只不过是一个为还债而打工的可怜虫罢了!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不再多谈,跑题了都。本吧的大部分兔子都了解,新来的不了解的自己去看干货,今天借美国这次完美的驴象双簧谈谈美国如黎明般静悄悄引导民意的“统治艺术”。
            很多人以为,美式民主有吸引力只是因为美国最富有最强大。事实比这个要复杂的多。一部中国二十四史,可以说就是两千年的统治艺术史。我们的祖先留下太多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多的我们傲慢到认为我们当代的中国政治家比只拥有短短二三百年历史的美国政客更善于统治人民。大谬!
            当代政治是在当代的科技水平、经济环境、地缘环境中发展的,一个时代的政治不能脱离其母体环境。中国历史虽长,却是长期在东亚封闭的地缘环境中发展的,我们的祖先又不喜欢搞政治理论,留下的多是政治实践的事例。而这些政治实践又尤不能脱离中国当时的历史局限。真正和美国人一样搞基于近代乃至现代的政治,恐怕要从建国后说起了。而美国人呢?打个折扣,不从汉密尔顿说起,从南北战争说起也比我们多了快一百年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3-10-17 23:37
            回复
              插个题外话,美国自己在国内实行间接普选,却老是鼓励别人全民直选,看了上段的理论,不知兔子们明白贼鹰的诡计了吗?
              在间接普选下,民意其实根本影响不了决策,民众却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精巧的设计!大家现在还觉得美国人不会搞政治吗?恰恰是高手!改变民意,润物无声,明明是他们希望的,你却以为是自己希望的!我们要学的的确还有很多!


              IP属地:北京10楼2013-10-17 23:38
              回复
                发现很多人不了解提高债务上限的本质是什么?美国民众为什么反对?为什么损害美帝人民的利益?为什么提高债务上限符合所有财团的利益从而可能让两党演双簧? 解释一下吧!
                对美国来说,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美国政府被迫不断提高债务上限的债务危机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美国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可以说,关系美帝霸权的生死存亡!
                为什么要提高债务上限?
                新世纪以来,经过两场失败的战争,美国的财政收支迅速恶化,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向外界借钱才能维持。
                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年年如此,每年不但要借新债弥补今年的财政差额,还要借新债还旧债。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债务呈指数增长:
                里根时代,每4年借1万亿美元;
                小布什时代,每年借1万亿美元;
                现在,每半年借1万亿美元!
                所以,债务越积越多,不断突破以前的债务上限!前人立下债务上限什么意思?
                到了这个数额你政府必须立即减赤字开始还债,把债务还了。
                美国政府呢?掩耳盗铃!每次到了债务上限,不是想办法消减赤字还债,而是不断提高债务上限逃避债务责任!


                IP属地:北京12楼2013-10-17 23:38
                回复
                  不断提高的债务上限为什么损害美帝人民的利益?
                  债务可以不还,用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拖延,但是利息支出却一分不能少。可是,随着债务的基数越来越大,利息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财政支出来自哪呢?来自税收!
                  开始的时候,每年把税收十分之一拿去就够还利息了,随着利息的上涨现在需要把税收的四分之一拿去还息了,可以预见,很快就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直到美国税收连还利息都不够……扣除利息支出,剩下的那点税收才用来支付军费、社保、医改等……看到了吧,人民交给政府的税收,却随着债务付息数额越来越大而日益更少的用于人民。
                  理解为什么美帝人民反对提高债务上限了吧?每一次提高债务,都意味着更多的税收被拿去还债息了。


                  IP属地:北京13楼2013-10-17 23:38
                  回复
                    放心吧筒子们,美国佬灵的狠,他还不了钱,就加速贬值美元,炒作人民币升值,这等于活生生从你口袋里抢钱。抢到一定境界,他就可以用国储黄金将大量国债收回,再用国债收回黄金。在像现在这样,美国人贱的很,她有的是钱,只是不用罢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0-17 23:57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3-10-17 23:59
                      回复
                        好顶赞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10-18 00:00
                        回复
                          太长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10-18 00:28
                          回复


                            IP属地:福建20楼2013-10-18 0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