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衣吧 关注:9,835贴子:132,037
  • 50回复贴,共1

除夕夜回忆杀(【王谢堂前】第三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意!!
CP:王阳明x谢衣,谢衣2.0x1.0;出场人物:谢衣1.0,、2.0、王艮、阿阮,没有王阳明!


1楼2013-10-11 15:19回复

    “好在我很快就要与老谢分开了,再不必受这窝囊气。”谢衣的神色忽然黯淡下来,“这些年朝夕相伴,与世间好友别无二致,我着实有些舍不得。往后的日子没了我与他打趣,他或许会变得更沉稳、更温和吧。”
    “几年不见,谢前辈丝毫不显老,不愧是修道之人。说起来,今日除夕,您怎么想起到泰州来了?”王艮对偃甲实在没有多大兴趣,赶紧换了话题。
    “我不过学了些法术,伯安和你们才真是志于修道之人。说起来,伯安还好么?你和德洪、汝中都还好么?孩子们可都该长大了。呵,我记得你的大儿子是叫——”谢衣一时想不起来,顿了顿。
    想起往日师友,王艮心头像是被重锤撞了一下,正要回答,却见谢衣走到偃甲人身边,拍拍他,问道,“汝止的长子叫什么名字?”那偃甲人一下子回过神来,双目圆睁,略带鄙夷地答道:“叫王衣啦!”
    “你记性比我好。”谢衣双眼眯成一条缝,“表扬”了一句,“你眼神也比我好。刚才黑暗中多亏了你引路,谢谢喽!”
    “跟我一个名儿,自然记得。身为偃师——”
    “行了。”谢衣说着又是一下轻拍,偃甲人不说话了。他回到座位,对王艮说道,“人家说淮扬皆巨郡,嘷嘷跻唐虞。我不久便要远行,只想四处逛逛,多看看。来到扬州府,四处都在传颂你心斋先生的名节学问。我想那不是伯安的学生王汝止么?便过来看看你。春风十里扬州路,我本想耽到开春,好好玩玩,不想你这里竟如此破败。出什么事了吗?”
    王艮叹口气,描述了饥荒灾情。“谢前辈你也知道的,我们村中多是盐户灶丁,平日偷偷摸摸运些海盐出去卖。一般农家多少有些存粮,年景不好也能支持几日。可我们……难不成吃盐巴度日么?”I


    4楼2013-10-11 15:20
    回复
      2025-07-18 12:45:33
      广告

      谢衣想了想:“你们村中有多少户人?”
      “大约三百户。谢前辈……”王艮揣测着谢衣的意思,“若只算近支族人,不到三十户。”
      谢衣又唤醒偃甲人:“老谢,替我算算,桃源仙居中的粮食,够三十户人吃几天?”
      偃甲人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十二天有余。”
      “真聪明。”谢衣冲偃甲人挤挤眼,“汝止,我一会就把粮食拿出来,你先分给族人,无论如何,撑过这几日再说。我来去方便,明日便替你到外地买些粮食。”
      “谢前辈,大恩不言谢!我这就让族人埋锅造饭。明早我再去趟衙门,要是能说服徐御史开仓放赈就好了。”
      “村中连生火的柴禾也没有。还是我来做饭吧。”
      “谢前辈,您……”王艮犹豫了一下,但没有多问。纵使阳明先生心气高傲,也常说谢衣有通天的本事,想来不会错,就让他去折腾吧。
      谢衣向王艮讨了些盐巴,携偃甲人进了桃源仙居图。不一时,谢衣和偃甲人一同拉着一辆平板车走出来。看得出,全是偃甲人在使劲,谢衣只不过做个样子,免得偃甲人又唠叨他不干活。车上排着八只巨大的木桶,水汽从桶盖的缝隙溢出来,远远也能闻到小米粥的香气。王艮担心成人会在分粮之时争抢斗殴,便命族人每户派一两个孩子,来自家院中领粥和干粮。这时院中三十几个孩子排着队,站在谢衣面前。孩子们最是爱热闹,一边等,一边蹦蹦跳跳,唱歌、打闹、玩游戏,片刻也不安静。
      偃甲人点起火来,这一次,银白色的灵力球更亮,将院中照的如同白昼。谢衣为孩子们依次盛粥。尽管王艮在一旁教导孩子们莫争莫抢,打回去先给父母兄长吃,但仍有孩子挨不住饿,自己先吃了。谢衣拉住他:“算了,小孩子哪个不贪嘴,并不是有坏心。我小时候还曾溜进师尊房间,把他辛苦弄来的金丝果酱舔的干干净净。师尊也不曾责罚,后来再有好吃的,都分一半给我。”谢衣说着,嘴角浮起一抹温柔。
      “罢了,罢了。那全都依谢前辈。”王艮摊手,表示无可奈何。二人正说着,先前偷吃的那个孩子“哇”地一口全吐了出来,痛苦地伸手去嘴里掏,一边哭,一边吐口水,似乎想把残留的汤水全数吐出来。王艮赶忙上前去看:“怎么了,怎么了?”
      那孩子哭道:“苦的……”
      王艮伸出食指沾了一点粥,放在口中略尝了尝,赶紧吐出来,又连着吐了几口吐沫:“谢前辈,这……这粥咸的发苦呀。您放了多少盐?”I


      5楼2013-10-11 15:21
      回复

        ******************************************************
        已是第二年开春。谢衣给了王艮一些蔬菜、水果种子,让他分给乡亲们耕种。又命偃甲人制造煮盐用的偃甲,教村民们使用。村子另一头,偃甲人带着三五村民,在调试汲水器械。远处,近百名乡亲早已放下手头工作,拥着王艮,坐在树下。阿阮站在王艮身后,娇声叫道:“师尊,师尊——”
        王艮回头,无奈地说道:“嘱咐过你多少次了,叫我先生。‘师尊’是修道之人的叫法,我心斋门下没有这样的称呼。”
        “可是,”阿阮托着下巴,“谢衣哥哥就管他的老师叫师尊呀!而且谢衣哥哥说了,你们都是修道之人,很厉害、很厉害的!”
        “唉,真拿你没办法。”王艮摇摇头,“昨天教你的曲子会吹了吗?”
        阿阮“嘻嘻”一笑,拿出巴乌放在嘴边。村民们在她的伴奏下,齐声唱起歌来: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
        谢衣坐在新发芽的桃树上,树枝柔韧,随着曲调一荡一荡的。他也轻声哼起小曲儿,那是伯安最爱唱的越调。他听过几遍,就学会了。“那个和我携手踏上问道之旅的人,如今已得证大道了呵……”谢衣喃喃说着,“从此在下界,我便无牵无挂。”
        手中图纸缓缓展开,卷首赫然写着:捐毒图志。I


        8楼2013-10-11 15:23
        回复

          ******************************************************
          考证: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
          王艮,字汝止,世称心斋先生,盐丁出身,泰州安丰场人。时泰州属扬州府辖。是王阳明的学生,深得阳明喜爱。作为王门左派的领军人物,被奉为泰州学派祖师。他常于乡间地头讲学,宣传“百姓日用良知”的观点,一时从者如狂。
          王艮生于明成化十九年。有五子,长子名衣,次子襞,传其学。嘉靖元年,阳明丁父忧返乡,六年不召。王艮除外出讲学,大半时间随侍左右。嘉靖十四年,淮扬大饥,除夕之夜“除夕夜族人多不举火”。王艮时年五十三岁,以“恻隐之心”劝说御史徐九皋,九皋乃“慨然发赈”。族人赖是以活者众。嘉靖十九年病逝,时“卧室内竟夜有光烛地,众以为祥”。
          资料均来自张峰《王艮年谱》、龚杰《王艮评传》。楼主只翻了一晚上,不保证引用及复述正确。发现有错请指出。楼主感激不尽。I


          9楼2013-10-11 15:23
          收起回复
            最后一段太美了!道友你终于写了王阳明唱歌梗儿!
            “那个和我携手踏上问道之旅的人,如今已得证大道了呵……”泪崩~~~~~真美~~~~【谢衣你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啊!】(话说文风好赞,敦朴自然,娓娓道来。
            以及谢衣的厨艺和中文水平又被黑了……OTZ!


            10楼2013-10-11 17:33
            回复
              楼主,不记得是否确切,王艮是阳明先生的妹夫,然后先于阳明先生去世的?类似于孔子和颜回的关系?


              11楼2013-10-12 19:19
              收起回复
                楼主大人的文笔一流啊。清婉雅致


                12楼2013-10-12 19:20
                收起回复
                  2025-07-18 12:39:33
                  广告
                  每次看LZ的文都是一种享受,虽然经过白化处理,行为遣句和场景处理颇有古意,虽然是补刀向……【哀怨脸看】嘛,往好处想多个朋友总比少个朋友好……


                  IP属地:湖北13楼2013-10-12 2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