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无拘吧 关注:0贴子:100
  • 10回复贴,共1

【离忧居】 填词十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空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0-10 18:01回复
    领字:
    一字类:
    正、但、待、甚、 任、只、漫、奈、 纵、便、又、况、 恰、乍、早、更、
    莫、似、念、记、 问、想、算、料、 怕、看、尽、应。
    二字类: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
    却是、却喜、却忆、
    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
    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
    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IP属地:上海3楼2013-11-15 17: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锻炼词句: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
      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
      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
      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
      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
      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IP属地:上海4楼2013-11-15 17:04
      回复
        对句:
        小雨分江,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雁点秋容。
        问竹平安,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袖香新愈。
        种石生云,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空山挂雨。
        画里移舟,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浅云栖月。
        香茸沾袖,粉甲留痕。
        就船换酒,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
        枕覃邀凉,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轻妆媚晚。
        倒苇沙闲,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约花栏槛。
        问月赊晴,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闲箫弄玉。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


        IP属地:上海5楼2013-11-15 17:04
        回复
          警句: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干臣 二郎神)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干臣 二郎神)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 念奴娇 )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同上 西江月)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 醉落魄)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并同上)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同上 忆秦娥)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同上 霜天晓角)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 祝英台近 )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并同上 )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 醉太平 )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 浪淘沙)
          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平斋 眼儿媚 )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 南柯子 )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同上 阮郎归)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 清平乐 )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 暗香 )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 扬州慢 )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 疏影)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 惜红衣)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并同上)
          冷香飞上诗句。(同上 念奴娇 )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 一剪梅 )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 烛影摇红 )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 绮罗香 )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 双飞燕 )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 东风第一枝 )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屋 金人捧露盘 )
          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同上 祝英台近)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


          IP属地:上海6楼2013-11-15 17:04
          回复
            揣摩词眼: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
            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
            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
            今试摘录于下。
            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
            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绿肥红瘦、笼灯燃月、醉云醒月、挑云研雪、柳昏花暝。
            翠阴香远、玉娇香怨、蝶凄蜂惨、柳腴花瘦、绾燕吟莺、燕昏莺晓 。
            渔烟鸥雨、翠颦红妒、愁胭恨粉、月约星期、雨今云古、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愁罗恨绮、移红换紫、联诗换酒、选歌试舞、舞勾歌引。


            IP属地:上海7楼2013-11-15 17:05
            回复
              选牌择调: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
              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
              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
              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
              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
              神而明之,仍在学者。
              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
              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IP属地:上海8楼2013-11-15 17:05
              回复
                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
                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
                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
                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
                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
                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
                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
                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
                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IP属地:上海11楼2013-11-15 17: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填词之起结: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
                  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
                  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正是用偏锋也。
                  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正是用重笔也。
                  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
                  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
                  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
                  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
                  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IP属地:上海12楼2013-11-15 17:07
                  回复
                    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
                    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
                    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
                    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IP属地:上海13楼2013-11-15 17:07
                    回复
                      ................................ end ..............................


                      IP属地:上海14楼2013-11-15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