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贺兰山之名源于“驳马”,而非“骏马”。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废弘静县贺兰山也说是“驳马”。
何谓“驳马”?古人更多将其解释为一种树木。如陆玑疏云:“驳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驳荦,遥视似驳马,故谓之驳马。”《山海经》说成是一种能食虎豹的怪兽,但这种怪兽无人见过,应属于传说。唐人杜佑的《通典》说是一种青白相间、斑驳色的马:“马色并驳,故以名云。”《新唐书·北狄》记载为一个国家:“又有驳马者,或曰弊剌,曰暹罗支,直突厥之北,距京师万四千里。”《元和郡县图志》说的“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显然是指树木有青有白,就像斑驳色之马,而在这里居住的北方游牧民族(即“北人”),说“驳马”的发音就是“贺兰”,贺兰山也就因此而得名。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