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最的创制和使用者是作为统治者的阿尔泰游牧民族,且汉字的主要用途是占卜和祭祀,与权威与神灵有关,因此文字在人们观念里带上了神圣性,汉民族对于汉字的敬畏自古已然,即使在数十年之前,这种情形还可以在民间看到:大人们神情严肃地告诫小孩,写有字的纸是不可掉在地上的,因为不小心会被脚踩上;写有字的纸是绝不能带进厕所的,因为那是对字的亵渎行为。他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对汉字充满敬畏之情。
由于汉字具有神圣背景,人们的口头语言会被其吸引,文字词汇即书面语言会慢慢取代汉民族口语中的固有词汇,土话会向“雅言”靠扰。可以想见,远古时代的百越语即汉民族先民的固有语言,语言中的固有词汇会慢慢地被汉字语言替换。笔者以为那种被替换得面目全非的语言就是今天的现代汉语。
笔者以为现代汉语就是以单音节的百越先民口语为母本,以阿尔泰语单音节化之后的汉字为父本,在汉字神圣光环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的。就是说在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中,汉字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汉字的作用不可低估,汉字的长期使用造就了现代汉语。换言之,笔者把现代汉语的成因指向古老的汉字。
就像冰川对于山脉的作用一样,漫长的冰川期可以极大地侵蚀山脉原来的地形和地貌,但终究无法改变山脉的基本走向,冰川消褪之后,我们发现山脉依然存在——那就是汉民族语言的单音节特征,它顽强屹立,没有改变。
在描述现代汉语的成因时,我们可以把汉字比作化学反应中的触媒,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触媒不可或缺,如果没有触媒作为介质许多化学反应不会发生,汉字在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中也具有这种作用。
笔者还认为现代汉语形成时期离今天并不遥远,就在春秋战国时代,因为那是一个奴隶主大量没落,大量地消融到社会底层的农耕汉民族先民中去的时代,那是一个文字突然普及繁荣的时代,那是文字愈来愈超出占卜祭祀这种传统功能的时代,这个时代为现代汉语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契机。
可以想见经过数千年的历史风雨的荡涤,古代百越先民口语中的固有词汇可能已经被外来词汇替换得面目全非了,当然汉民族先民语言中的固有词汇并不会全都彻底消失,在今天南方偏远地区的方言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出许多来。
正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也不是汉民族固有的,它是一种表意文字,对于汉语来说它是一种外来成分,它才有这种读音上可塑性,笔者以为真是这种可塑性最终造就了如此大范围分布的现代汉语。
如果古代中国也流行拼音文字,那么史前时代早就存在了的众多方言即百越方言,不会以汉字为标杆慢慢趋向一致,拼音文字的不可塑性将使它难以化身进入汉民族的语言之中。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读音可塑,使用和传播这种文字的地方最终演化出一种共同语言,那些地方原来的方言被这种文字造成的语言取而代之了。
如果古人一直使用拼音文字,规模巨大的汉民族就不可能产生出来,因为统一的,共同的语言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说汉字的这种特殊性还影响到了中华民族以及国家形态上。
为什么东方历史上总呈现大一统状况,而欧洲总是小国林立,出现大型国家的机率很小呢?可能与文字性状有关,他们都使用拼音文字,使用拼音文字会使一种语言长久地保持其本来面貌,而不同语言是不同民族存在的基础,就是说那里民族众多,国家林立,可能与流行拼音文字有一定关系。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