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人体有无危害持怀疑态度 专家:汽油毕竟不是营养物质
“一般浸出的食用油你就不要买,吃多了对人身体不好。”近日,在记者采访时,一位做粮油生意的老板这样对记者说。“为什么不好呢?”这位老板告诉记者,因为浸出食用油是把油料放入6号轻汽油中浸泡,出油后,经过高温脱毒加工而成的。这一说法无异一声惊雷在记者耳畔炸响。在大家都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有多少人认识浸出食用油呢?这种浸出的食用油到底对人体有无危害?昨日,记者走访了兰州的部分粮油市场及相关部门和专家,结果发现,受访市民对压榨食用油并不陌生,但对于浸出油知之者甚少。相关专家表示,虽然在国家相关标准里允许溶剂残留,但毕竟6号轻汽油不是营养物质。
现象:“浸出”食用油占了半壁江山
对于压榨食用油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然而,记者在走访兰州部分粮油超市时发现,采用纯物理压榨的食用油因价格偏高而不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相对来说,价位较低的浸出油却独领风骚,这种浸出食用油以相对的低价优势也被摆放在了最方便拿取的位置。
在某大型综合超市的粮油区,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在数十个食用油品牌的十多个系列中,只有4种食用油的加工工艺标注的是压榨,除了调和油系列大多没有标注加工工艺外,其他加工工艺均被标注为浸出。胡姬花食用油的销售人员热情地介绍道:“你想选什么油呢?我们的这种油在做活动,原价是62元,现在只卖49.9元,特别划算。”记者看到,销售人员推荐的正是采用了浸出工艺的花生调和油。“浸出的油和压榨的油有什么区别?”记者问道,“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两种加工方法,你放心,不会对人体有伤害。浸出的油成本低,价格也便宜,很多人都喜欢买这种油。”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市民:价格是选购食用油的重要标准
记者在兰州一大型综合超市的粮油区看到,前来选购的消费者基本不看相关标注,大家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就是看价格,哪种品牌的价格低就买哪种品牌的油。“你们的哪种油是39元的?”在该超市,消费者李先生带着怀孕的妻子指着海报问销售人员。销售人员有些纳闷地说:“我们没有39元的油呀,最便宜的就是这种,49元。”“那我们就买这种吧。”李先生的妻子提起一桶油离开了。
在另一品牌食用油的货架前,香满园的销售人员正在给顾客介绍,“夏天就要吃调和油,不起油烟。我们这个油原来都是60多元的,这两天搞活动,一桶才43.9元,划算得很。”一听价格如此之低,该消费者便不加思索地拎起油就走。
记者随机调查了15位市民,除1位受访者表示只知道油料有转基因的之外,对于加工工艺,大家从来没有关注过。“油就是压榨的呗,难道还有什么方法?”市民吴女士不解地反问道。她告诉记者,由于经常吃一种品牌的油,根本没有关注过加工原料和加工工艺。问及购油标准,大家几乎都表示,价格是选择的唯一标准。
专家:6号轻汽油毕竟不是营养物质
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人员。这位人士称,植物油浸出法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工艺,但各国溶剂残留量的标准有所不同。那么,像6号轻汽油这样的溶剂留在人体内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这位人士回答称,6号轻汽油毕竟不是营养物质,不是人体所需要的物质,但是既然国家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所规定溶剂含量对人体的危害应该是在所允许的范围内。他还告诉记者,在国家标准制定之前,都需要做动物性的安全实验。
记者又试图采访了其他相关部门的一些人员,发现大家都愿意谈国家标准,至于一些溶剂残留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是否有危害这一问题,采访对象要么称自己不专业,没有研究过不好回答,要么避而不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