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吧 关注:26贴子:362

配位化合物知识普及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配位化合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0-08 13:07回复
    该帖转自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百度文库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0-08 13:14
    回复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也叫错合物、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0-08 13: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0-08 13:15
        回复
          第一章 概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0-08 13:22
          回复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错合物、络合物,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化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0-08 13:24
            回复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关连,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0-08 18:58
              回复
                配位化合物最简单的示意图。配体提供电子对,金属离子提供空轨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0-08 19:05
                回复
                  第二章 常用术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0-08 19:05
                  回复
                    讨论经典配位化合物时,常会提到以下的术语:
                    配位键 、配位共价键:配位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由一个原子提供成键的两个电子,成为电子给予体,另一个成键原子则成为电子接受体。参见酸碱反应和路易斯酸碱理论。
                    配位单元:化合物含有配位键的一部分,可以是分子或离子。
                    配离子:含有配位键的离子,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内界、外界:内界指配位单元,外界与内界相对。
                    配体 、配位体、配位基:提供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配位原子:配体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
                    中心原子、金属原子:一般指接受电子对的原子。
                    配位数 :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
                    螯合物:含有螯合配体的配合物。
                    此外,含有多个中心原子的配合物称为多核配合物,连接两个中心原子的配体称为桥联配体 ,以羟基桥联的称为羟联,以氧基桥联的称为氧联。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0-08 19:06
                    回复
                      知识补充,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the electronic theory of acid and alkali),也称广义酸碱理论、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是1923年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Lewis G N)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它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为碱。这种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
                      该理论认为:
                      凡是能够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酸(Lewis acid),即电子对接受体,简称受体;
                      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碱(Lewis base),即电子对给予体,简称给体。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10-08 19:10
                      回复
                        第三章 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10-08 19:15
                        回复
                          人们很早就开始接触配位化合物,当时大多用作日常生活用途,原料也基本上是由天然取得的,比如杀菌剂胆矾和用作染料的普鲁士蓝。最早对配合物的研究开始于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厄尔首次用二价钴盐、氯化铵与氨水制备出CoCl3.6NH3,并发现铬、镍、铜、铂等金属以及Cl−、H2O、CN−、CO和C2H4也都可以生成类似的化合物。当时并无法解释这些化合物的成键及性质,所进行的大部分实验也只局限于配合物颜色差异的观察、水溶液可被银离子沉淀的摩尔数以及电导的测定。对于这些配合物中的成键情况,当时比较盛行的说法借用了有机化学的思想,认为这类分子为链状,只有末端的卤离子可以离解出来,而被银离子沉淀。然而这种说法很牵强,不能说明的事实很多。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10-08 19:16
                          回复
                            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总结了前人的理论,首次提出了现代的配位键、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结构等一系列基本概念,成功解释了很多配合物的电导性质、异构现象及磁性。自此,配位化学才有了本质上的发展。维尔纳也被称为“配位化学之父”,并因此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3-10-08 19:17
                            收起回复
                              1923年,英国化学家西季威克提出“有效原子序数”法则(EAN),提示了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与它的配位数之间的关系。很多配合物,尤其是羰基配合物,都是符合该法则的,但也有很多不符合的例子。虽然这个法则只是部分反映了配合物形成的实质,但其思想却也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I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3-10-08 1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