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芳宜吧 关注:2贴子:14
  • 9回复贴,共1

许芳宜(转自360百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湖北1楼2013-10-08 12:12回复

    许芳宜,女,1971年生,国际知名舞蹈家,出生于台湾宜兰县,现旅居美国纽约市与台北,前为玛莎葛兰姆舞团的首席舞者,媒体称呼她为“美国现代舞之母玛莎.葛兰姆的传人”,李安盛赞她为“台湾的门面”,近几年活跃于国际间,也积极与国际级的艺术家与编舞家交流。丈夫是著名编舞家布拉瑞扬。I


    IP属地:湖北2楼2013-10-08 12:12
    回复
      2025-07-17 00:11:25
      广告
      人物简介
        许芳宜,女国际知名舞蹈家,出生于台湾宜兰县,现旅居美国纽约市与台北,前为玛莎葛兰姆舞团的首席舞者,近几年活跃于国际间,也积极与国际级的艺术家与编舞家交流。丈夫是著名编舞家布拉瑞扬。


      IP属地:湖北3楼2013-10-08 12:13
      回复
        人物经历
        芭蕾菜鸟
          从小,许芳宜就对读书没什么兴趣,连她自己都说:“不管书怎么念,就是进不去,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父亲对她的未来忧心忡忡,担心她以后只能到工厂当女工。
          十一岁那年,许芳宜参加了一个民俗舞蹈比赛,年幼的她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后台的她紧张得瑟瑟发抖,但当灯光亮了,音乐响起的时候,她突然就镇定下来了。从此,“我要跳舞”这想法就在她心里生了根。因为是半路出家,所以在报考华冈艺校舞蹈班时,她的芭蕾只考了三分。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住进了华冈艺校旁的修道院里,每天只做两件事——上学、练舞。
          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许芳宜这个当初芭蕾只考3分的菜鸟被保送进了中国台湾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台北艺术大学)。在那里,她遇到了两个对她这一生至关重要的男人。I


        IP属地:湖北4楼2013-10-08 12:13
        回复
          两个男人
            一个是罗斯·帕克斯,他曾经是葛兰姆舞团首席男舞者与副艺术总监。这个常年与舞蹈打交道的男人第一眼见到许芳宜的时候,就发现了她的潜质,并加以鼓励。“从没有人对我有期望,连我自己都没有……终于开始有人对我怀抱期待,那不只是一道光,是很大的希望。”为了不让老师期待的女孩消失,她开始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另一个男人,便是布拉瑞扬了。他是著名的编舞家,也是小许芳宜一届的学弟。许芳宜初次见他,并无火花,更没有想到这个男子会成为自己日后的伴侣兼搭档。她当时的想法是:要当职业舞者,坚决不交男朋友!苦得布拉瑞扬在她身后生生追逐了一年,才终于让她破功。I


          IP属地:湖北5楼2013-10-08 12:14
          回复
            艰辛之路
            1995年,许芳宜申请到葛兰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和文建会奖助,只身赴美。同年底考入葛兰姆舞团,开始了自己作为职业舞者的生涯。
              旁人羡慕她的幸运,却不知她荣光下的孤单。男友布拉瑞扬与她相隔一个太平洋,她的白天是他的黑夜,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经历12个小时的时差,飞越太平洋,才能传递给对方。而纽约街头的汹涌人潮中,没有一个人与她有关,不会有人在乎擦身而过的那个异国女子脸上流淌的是笑容还是眼泪。
              唯一能排解那侵入骨髓的孤单的,便是跳舞了。吃饭、走路、搭地铁……不管何时何地,她脑子里想的只有走位、转身、动作衔接。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和布拉瑞扬团聚,只有不停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于是,她的脚尖、肌理、筋骨……处处是伤,身体的每一处都在无声地诉说她的疯狂。“练舞练到趾甲裂了还属寻常,我曾经两度清楚地感到骨头应声而断,眼泪滚出来的同时,痛到站不起来。”她曾经在一次排练中,颈椎神经受到压迫,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上半身不得动弹。这样的代价是,她不但得经常做复健,而且在每次跳舞前都必须得花很长时间热身,不能让身体再受伤。
            在纽约生活得愈久,许芳宜便愈发了解,繁华背后是大片的慌凉,什么都比不上和自己喜欢的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哪怕舞团再小也没有关系。于是,当时已经是葛兰姆舞团首席舞者的她疯狂了一把。她放弃了舞团的合约,背上行李奔赴奥地利——她要考布拉瑞扬所在的欧洲舞团。结果当然是她如愿考上,可惜舞团跟他们的预期差距实在太大,两个人辗转两个月后,又回到了纽约。
              那时正好有人邀请巴拉瑞扬回中国台湾担任云门二团的驻团编舞家。她挣扎了许久,始终不忍埋没他的才华,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私心而阻碍他的舞台,便狠心放他回到中国台湾发展。“我的舞蹈和爱情常常在相撞”,到底是心有不甘,她每每说起,都颇为无奈。
              玛莎·葛兰姆在自传《血的记忆》里用这样的句子形容自己:所谓“命定狂热”是指天生注定要对某样事物有不计代价不问辛苦的狂热。被誉为玛莎·葛兰姆传人的许芳宜,对舞蹈也有着这样一份赤诚的狂热。对爱情,亦如是。I


            IP属地:湖北6楼2013-10-08 12:15
            回复
              情感生活
              “跳舞不仅是我的职业,而是我的梦想和生命态度,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决定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
                纽约的大街上,她拿着一本舞蹈杂志,翻着后面舞蹈教室和舞团的信息,搭地铁去每一间舞蹈教室,一间间慢慢找,不会英文,就比手画脚,以最笨拙的方式,寻找每个机会。
                “现在,拉芳舞团也是我的一个梦,一路跌跌撞撞,困难不曾间断,而且仍在持续中。我知道自己有许多一厢情愿,但总该放手去做、去努力不是吗?”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不要害怕跟自己对话,惟有面对才有答案,做一个勇敢与自己赛跑的人。舞蹈和爱情常常相撞,她曾选择当一个被爱的女人。后来觉得,安全感必须自己建立。
                “我曾经下决心绝不交男友,因为我要当一名职业舞者。但事实上20岁时,我就与他恋爱了。”她是纽约玛莎葛兰姆舞团的首席舞者;他叫布拉瑞扬,在台湾地区,是备受瞩目的编舞家。
                现在,他们已经恋爱了17年。“我很想回来,可是好多双手都要推我出去。我不相信远距恋情,两人各有一个世界,会有很多困难。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同一块土地成长。”“2002年,我离开云门舞集,去考奥地利的小舞团。那时芳宜已是纽约最好的葛兰姆舞团的首席舞者,我在台东和她通电话,我们边讲边哭。”布拉瑞扬说,“她说只要能和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在什么城市都好,但我很心疼,芳宜应该在一个比较好的舞台,是我不想拖累她。”
                但许芳宜从不这么认为,豁达是她从舞蹈中学会的态度,“一个舞者(罗曼菲老师),愿意欣赏另一位舞者,并将舞台让出来,这是一种大器。你为我所做的,我也会这样对下一代。”“跳舞对我来说,本只是小小的自我满足,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它竟变成我的生命态度,连跳舞的挫折都能供别人参考;没想到我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吸引这么多人,很感动,也觉得是个奇迹。”
                “难道我不该仍是那个单纯的宜兰单车女孩,放下玛莎葛兰姆的‘名牌’,埋头好好做点事,发挥点微薄的影响力吗?”拉芳舞团是许芳宜和布拉瑞扬共同的事业,就像他们的孩子,而现在,他们也终于可以在一起。I


              IP属地:湖北7楼2013-10-08 12:16
              回复
                所获荣誉
                  与许多才华洋溢的编舞家以及舞团合作如蒙特布朗舞团(Monte/Brown Dance Company),以及Buglisi/Foreman 舞团。她也曾在1998年至2003年间担任云门舞集的首席舞者。
                  2005年,舞蹈杂志(Dance Magazine) 将许芳宜列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25位舞者”,并且成为封面人物。她也曾接受陈水扁先生所颁赠的国家勋章。2007年得到国家文艺奖舞蹈类。
                  2005年,美国《舞蹈杂志》(Dance Magazine)将许芳宜列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25位舞者”之一,并且成为封面人物,同年获总统颁赠五等景星勋章;2007年获国家文艺奖舞蹈类,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受奖者;更受邀至美国,参与美国著名摄影师David Michalek的现代摄影艺术——“Slow Dancing慢舞”计划,并于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以多媒体影像展的方式呈现,许芳宜同时也为纽约“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首位亚洲驻村艺术家。
                  2008年受Ballet Tech邀请参与年度Mandance Project,与编舞家Eliot Feld合作于纽约Joyce Theatre演出,而后于美国维尔国际舞蹈节、雅各枕舞蹈节、及纽约秋季舞蹈节演出,获海内外观众及媒体赞赏,获选欧洲《舞蹈杂志》(Ballettanz magazine)赞许为“杰出女性舞蹈家”。该年10月,受玛莎葛兰姆舞团邀请,参与舞团世界巡演,于希腊雅典、美国华盛顿D.C与纽约市、法国巴黎等地领衔演出玛莎葛兰姆经典名作Clytemnestra。
                  2009年,再度受邀至美国维尔国际舞蹈节、澳门文化中心、雅各枕舞蹈节演出。 2010年于澳洲WOMADelaide艺术节、温哥华冬奥艺术节与杜塞朵夫国际舞蹈双年博览会演出,并参与上海世界博览会台北馆影片拍摄。I


                IP属地:湖北8楼2013-10-08 12:17
                回复
                  2025-07-17 00:05:25
                  广告
                  相关新闻
                  再跳Chronicle
                    被誉为“玛莎葛兰姆传人”的台湾舞者许芳宜,应玛莎葛兰姆舞团之邀,回到纽约再跳“Chronicle”。相隔6年重跳这支舞,许芳宜说“很棒”,有征服自己的感觉。
                    曾经担任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葛兰姆舞团(MarthaGraham Dance Company)首席舞者,被誉为玛莎葛兰姆传人的许芳宜,应舞团之邀,回到纽约表演,这一次她将重新诠释玛莎葛兰姆最着名的作品“Chronicle”,并将带来1支独舞。
                    许芳宜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外界普遍认为,玛莎葛兰姆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女性作品,但事实上她的作品中有很多对人类的共鸣,有爱恨情仇、民族国家,也有个人的强烈感受。
                    她表示,玛莎葛兰姆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表演者,有机会表演她的作品,对舞者来说是很大的荣幸,也让每个舞者都能开启每个人心中的秘密花园。
                    许芳宜说,第1次演出“Chronicle”,是在1996年前后,最后1次则是2006年在台北的国家戏剧院,那是她最后1次演出这支作品。再回到纽约的舞台,重新演出这个作品,许芳宜说“很棒”,有战胜自己的感觉。
                    谈到“Chronicle”,许芳宜说,玛莎葛兰姆的作品最伟大之处在于“经典”,即使已经是10年后,她还是可以从这部作品中学到很多,也能让自己的表演更丰富。而观众认为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基础的作品是当代最伟大的舞作,更显示这部作品已经跨越时空,端看舞者怎么透过生命经验、透过表演,将作品重新呈现。
                    尽管没有经历战争,许芳宜说,除了想像,还得有自己的生命经验,战争可以大到国家、民族主义,还可以浓缩到每个人心中的内战。对她来说,她的战争已经不再是想要征服全世界。这次的舞作,她更想呈现的,是她在生命过程中的再次自我挑战。I


                  IP属地:湖北9楼2013-10-08 12:17
                  回复
                    你还活着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09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