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本来是给一个小学妹单独写的,现在拿出来分享一下看看有木有用哈。
历史学习及考试“经验”
如果和你们老师讲的有任何不一致,希望你在理智思考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l 关于学习:
历史的学习首先是培养兴趣,历史多好玩儿啊(相比起数学= =),你可以听故事,可以长知识,可以和别人瞎侃显得学识渊博,可以评断古往今来谁是谁非。
我想背书你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轴的记忆。时间是历史特别重要的元素,建议你多画时间轴,多整理历史时间。可以在笔记本上专辟一个部分记录历史大事件,然后反复背背到吐- -。中国史时间最多记到月份(记月份很少见),一般外国史记到年份即可。
听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论证他的一个一个观点的,学习他的论证方法。
背书的时候记得不只是背,我记得我当年快把历史文化史那本书读了三四遍了,然后本来对心学概念模糊,后来觉得渐渐能理解了,那种潜移默化的理解是在你字斟句酌地理解书本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光是读,要思考。
然后记笔记时不要全记,要听重点记录,不要把心思都用在写字上,听课和思考更重要。
2 关于做题:
历史选择题大多是材料题,有的时候得分高有时不堪忍睹也是很正常的,不要纠结于选择题,真的有可能是当时的人品问题= =。材料题也是语境题,跟我之前说的一样,时间点最重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下,结合历史背景进行选择。
再一个,做选择题一定要抓重点。比如这个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A。经济发展和分封制的维系有必然的联系吗?老师没讲过,我们同样没法建立逻辑推理。错。
B。材料怎么能体现这一点?很奇怪。
C和D还比较有迷惑性,因为这两个答案看似都能体现,也都是对的。那我们选哪一个?很显然,材料突出的是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对比,当我们将一个A和一群B在一起对比时,我们一般是想说A的特殊性,还是想说B们的普遍性呢?当然是前者。
这就是抓重点,用常人的推理甚至是第六感不一定会走上歧路,但是注意平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不要被感性(冲动)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被理性逼得胡思乱想胡乱联系。所以这就是历史题的难啊!你永远不知道出题的人在想什么- -。
历史大题也是一大段的材料。做题的根本在于,历史培养的思维是“史论结合”,是在牢固的记忆、有条理的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去论证某一个观点。比如题目问你,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首先扣时间点,“戊戌变法前”,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内忧外患,这也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阻碍,那么报纸是怎样破除这些阻碍的,从哪些方面破除的(比如言论控制、开启民智、之后的社会变革等)。然后你就1234地往上写吧,在写得多的前提下写的有条理是最好,逻辑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嗯。
PS:想要答全,记得事物的变革总是“先破后立”两步走的。
多看做过的题,多做题也是很有用的。看看答案的逻辑是什么,从那几个方面答题的,总结出这类题经常用的关键词(得分点)。我当时好像有历史错题本的,你也可以抄一抄错题难题有普世价值的题,但是题目可以不抄,大概写一写题目是关于啥的就行了,答案抄关键词。如果你觉得做题耽误时间,那就在脑海里做,在纸上写关键词,再对答案就行了。
概括能力一定要有,像“概括XX的特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概括,绝对不能写出材料里的细节词语,要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
“变化”类,就是分角度写出现了哪些改变,材料中也可以看出来,主要是改变的哪些方面要细扣,别找漏了。
嗯差不多就是这些了,你看我想出来的这些东西能用,就抄在本子上多看看,多领悟一下,不要担心历史,变化很大的,一阵子的低落超级正常,你觉得今天没有起色也不要担心,还有很多个明天呢,不要放弃努力就好。像我就是一直低落到高考前半个月才开窍的,在高考时才爆发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灰心,加油!
I
历史学习及考试“经验”
如果和你们老师讲的有任何不一致,希望你在理智思考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l 关于学习:
历史的学习首先是培养兴趣,历史多好玩儿啊(相比起数学= =),你可以听故事,可以长知识,可以和别人瞎侃显得学识渊博,可以评断古往今来谁是谁非。
我想背书你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轴的记忆。时间是历史特别重要的元素,建议你多画时间轴,多整理历史时间。可以在笔记本上专辟一个部分记录历史大事件,然后反复背背到吐- -。中国史时间最多记到月份(记月份很少见),一般外国史记到年份即可。
听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论证他的一个一个观点的,学习他的论证方法。
背书的时候记得不只是背,我记得我当年快把历史文化史那本书读了三四遍了,然后本来对心学概念模糊,后来觉得渐渐能理解了,那种潜移默化的理解是在你字斟句酌地理解书本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光是读,要思考。
然后记笔记时不要全记,要听重点记录,不要把心思都用在写字上,听课和思考更重要。
2 关于做题:
历史选择题大多是材料题,有的时候得分高有时不堪忍睹也是很正常的,不要纠结于选择题,真的有可能是当时的人品问题= =。材料题也是语境题,跟我之前说的一样,时间点最重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下,结合历史背景进行选择。
再一个,做选择题一定要抓重点。比如这个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A。经济发展和分封制的维系有必然的联系吗?老师没讲过,我们同样没法建立逻辑推理。错。
B。材料怎么能体现这一点?很奇怪。
C和D还比较有迷惑性,因为这两个答案看似都能体现,也都是对的。那我们选哪一个?很显然,材料突出的是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对比,当我们将一个A和一群B在一起对比时,我们一般是想说A的特殊性,还是想说B们的普遍性呢?当然是前者。
这就是抓重点,用常人的推理甚至是第六感不一定会走上歧路,但是注意平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不要被感性(冲动)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被理性逼得胡思乱想胡乱联系。所以这就是历史题的难啊!你永远不知道出题的人在想什么- -。
历史大题也是一大段的材料。做题的根本在于,历史培养的思维是“史论结合”,是在牢固的记忆、有条理的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去论证某一个观点。比如题目问你,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首先扣时间点,“戊戌变法前”,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内忧外患,这也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阻碍,那么报纸是怎样破除这些阻碍的,从哪些方面破除的(比如言论控制、开启民智、之后的社会变革等)。然后你就1234地往上写吧,在写得多的前提下写的有条理是最好,逻辑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嗯。
PS:想要答全,记得事物的变革总是“先破后立”两步走的。
多看做过的题,多做题也是很有用的。看看答案的逻辑是什么,从那几个方面答题的,总结出这类题经常用的关键词(得分点)。我当时好像有历史错题本的,你也可以抄一抄错题难题有普世价值的题,但是题目可以不抄,大概写一写题目是关于啥的就行了,答案抄关键词。如果你觉得做题耽误时间,那就在脑海里做,在纸上写关键词,再对答案就行了。
概括能力一定要有,像“概括XX的特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概括,绝对不能写出材料里的细节词语,要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
“变化”类,就是分角度写出现了哪些改变,材料中也可以看出来,主要是改变的哪些方面要细扣,别找漏了。
嗯差不多就是这些了,你看我想出来的这些东西能用,就抄在本子上多看看,多领悟一下,不要担心历史,变化很大的,一阵子的低落超级正常,你觉得今天没有起色也不要担心,还有很多个明天呢,不要放弃努力就好。像我就是一直低落到高考前半个月才开窍的,在高考时才爆发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灰心,加油!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