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509贴子:21,879

“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释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水浒中王婆回答西门庆的一句风话,却引发了学者们无数考据。
摘发论点于下: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3-10-03 10:39回复
    转载自新浪博客
    2009年10月号《文史知识》刊登了何龄修先生的《试释“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简称何文)。文中对“大辣酥”的解释为酒很准确(元代蒙语音),说“河漏”就是饸饹也对。但对“拖、蒸、子”三个字义的解释则很牵强,不能令人信服。于是就写了一篇短文,电邮给《文史知识》编辑部,但没人理睬,也不知是否见到了。不管怎样,还是把自己的观点晾出来,就教于方家。
    首先,把《水浒传》的原文展示。水浒第24回中西门庆问王婆道:“干娘,间壁(指武大郎潘金莲家)卖甚么?”王婆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荡温和大辣苏。”西门庆笑道:“你看这婆子,只是风!”王婆笑道:“我不风,他家自有亲老公!”……众所周知,武大郎就卖自产自销的炊饼,每日价挑担上街叫卖,让娘子守在家里,哪里有甚么“河漏子”“大辣苏”?分明就是王婆的一句“风话”,可就这句风话,让专家们(包括钱锺书等)考证出一堆食品,还隐喻了与性有关的涵义。详细内容请参阅何文,不一一赘述。
    何文说饸饹因为形似“蝌蚪子”而被叫做“河漏子”,这是不准确的。凡看过饸饹面制作的人都知道,饸饹是把面团放在饸饹床“漏勺”里挤压出来,形似一束面条状,且没有小尾巴,怎能称为“河漏子”?有小尾巴的面食多是用手搓出来的,非压出来的饸饹。何文说饸饹不上笼屉蒸,也是不准确的,蒸食莜面、荞面、高粱面饸饹是北方常见的面食。这句话的关键是“拖”和“子”两个字义不好解释,本人琢磨了很久也没有悟透。后来有一日与曾在农村插过队的友人聚会,遂把此疑问说出来请教。众人笑曰,亏你还在农村生活过!要煮的饸饹直接压进滚水锅里,要蒸的饸饹则要用手托着屉儿去接着它,一次压出来的饸饹算是一子儿,每压出一子儿饸饹就托着屉儿转动位置(以免相互粘在一起),屉儿上接满了,就可以上锅蒸了。
    如此一说恍然大悟,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拖”其实应该是“托”,“子”是量词,一子(儿)就是一束的意思,现在还有人使用,如一子(儿)挂面等。在敦煌文学《汉将王陵变文》中,就有“卸下一子头发”句,《红楼梦》中也有“又拿起一子儿藏香”。在市井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有时并不很规范,为简便而少用字,词序也常错位,往往拣要紧的几个字表达意思。托,就是托着屉儿接着;子(儿),就是指饸饹一束一束的摆放在屉儿上。
    王婆的这句风话很简练,看似在随便一说,其实是用饮食来比喻,形象地把武大郎俩口子展示给了西门庆,即一个软的(饸饹)好欺负,一个有醉人的魅力。这是王婆招惹西门庆“入港”的疯话,而武大郎还是就卖炊饼,不卖别的。
    原写于2009.10.15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3-10-03 10:49
    收起回复
      我译的确实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0-04 16:39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10-05 17:29
        回复
          我以前一直认为只是吃的。。。长知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10-06 07:52
          回复
            什么都没吃过


            IP属地:江苏11楼2013-10-06 09:00
            收起回复
              “热烫温和”有可能是指和面的工艺,热水烫面混上冷水和的面一起和,并不是悖谬,有些面食就得这么做才行(我不会做面食,不记得是什么了,但记得家里人提到过)。所以我觉得钱大师的oxymoron的解释不一定成立。我个人一直理解是性暗示。


              IP属地:美国12楼2013-10-06 10:24
              回复
                结合上下文来看,钱钟书正解,性暗示神马的都是过度解读纯属扯淡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10-06 10:26
                收起回复
                  而且之前王婆子已告诉西门庆武大炊饼,此处纯属插科打诨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10-06 10:29
                  收起回复
                    类似于前文的: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0-06 10:43
                    回复
                      再看后文: 婆子暗暗地欢喜,道:“来了!这刷子当败!”且把银两来藏了,便道:“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西门庆道:“乾娘如何便猜得着?”婆子道:“有甚麽难猜。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作怪的事都猜得着。”西门庆道:“我有一件心上的事,乾娘猜得着时,与你五两银子。”王婆笑道:“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大官人,你把耳朵来。⋯⋯你这两日脚步紧,赶趁得频,一定是记挂着隔壁那个人。——我猜得如何?”西门庆笑将起来道:“乾娘,你端的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此时才入题,王婆老江湖,怎会自家先跳出去性暗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0-06 10:47
                      回复
                        《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把大辣酥作酒



                        IP属地:江苏17楼2013-10-06 17:18
                        回复
                          《漫谈汉语中的蒙语借词》



                          IP属地:江苏18楼2013-10-06 17:29
                          回复





                            IP属地:江苏19楼2013-10-06 17:39
                            回复








                              @vc2270 这还有化学原理


                              IP属地:江苏20楼2013-10-06 17: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