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坟吧 关注:1,070贴子:9,088
我很小的时候,对家乡的大坟就很有研究。那时候的研究,无非就是听老人们胡诌骗小孩,说里面有多少宝贝金条,多少银元宝。说真的,那时候对这些金条的渴望程度还不如半截油条。后来上学,一个我小时候很佩服的老师说,这是明朝朱元璋叔叔的坟,出入口不详。但是日本鬼子曾经来炸过,拉了好几卡车的铜钱。这话我听着有点不胡诌。后来我还听我娘说,当时修坟前的公路时候,挖出一块碑石,上刻“坟前一条路,必定有人修”,那时候我的灵异思想就开始觉得这个世界有神人的存在。

对大坟的怀念很多,听到的虚假消息也很多。当然都是村子里面老人们互相传言。

直到今年,去井塘老家。才听叔叔说大坟原来是衡恭王朱佑楎的陵墓。

至于详细资料,我等会再转发一些,这吧主就得像个吧主的样。呵呵。

  朱明一代,曾先后有三位宗室亲王分藩青州。其一为齐王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五年就国,建文元年,以谋为不轨,废为庶人。永乐元年,诏复其国,又因骄纵不法,于永乐五年被废,宣德三年赐死,后世子孙居南京。清代青州学者李文藻曾著有《齐藩录》,惜已失传。其二为汉王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永乐二年封,令他之国云南,高煦觊觎东宫,以偏远为由,拒不赴国。永乐十三年,改封青州,亲王府及世子府已建,仍迁延不就,益行不法,永乐十五年,徙封乐安州,宣德元年八月,因谋犯被逮至北京,废死西内。衡王是明代、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封藩青州的最后一个王爵。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朱佑楎,于成化二十三年被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三月就藩青州,传六世七王:恭王朱佑楎,朱佑楎子庄王朱厚燆,朱厚燆子康王朱载圭,朱载圭弟安王朱载封,朱载封子宪王朱常氵庶嗣,朱常氵庶子朱由棷。前后共一百四十余年。清兵入关,末代衡王朱由棷降清,顺治三年五月,清廷以私藏金玉银印、欲行谋反等罪名,将他与被俘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明宗室共十一人处死,并将衡王府抄没,才算最后完结。 


1楼2007-09-15 08:29回复
    嘉靖《青州府志》的《衡恭王传》关于朱佑楎事迹,有一重要事项没有提到,那就是朱佑楎崇奉道教。明代是道教回光返照的时期,嘉靖又是最迷信道教的一个皇帝,衡王府所在的青州,历来又是道教活跃地区。中国两大教派的正一道(天师道),据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断言“琅邪为于吉、宫崇之本土,实天师道之发源地”(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而明代青州,兼汉代琅邪之地。金元之际后起的全真教派,与天师道起源的地区相近,也是陈寅恪先生所谓的东方“滨海”地区。在这种时代,地理环境下,朱佑楎崇奉道教,也就不足为奇了。


    3楼2007-09-15 08:32
    回复
      2025-05-11 01:43:37
      广告
      上面所提到的陀山昊天宫的营建,是朱佑楎崇奉道教的遗迹,至今仍存的云门山天仙圣女祠,是他崇奉道教的另一见证。 

       云门山阳“云窟”之西,有两块摩崖刻石,其一为《重修天仙玉女祠记》,仅存碑额,碑文几乎全部磨灭。其二为一题记,保存完好。全文加落款共五行五十三字:“嘉靖拾叁年五月十三日,衡府内典宝贾玉曾登此山,遇道士黄云,王清富,一同发心修建太山娘娘行宫并各殿庙,永远为记耳。冀阳书。”所谓“太山娘娘”,即道教名神天仙圣女碧霞元君。


      4楼2007-09-15 08:33
      回复
        云门山碧霞元君行宫,最早建于元代,经衡王府重修后,仍有元代蒙古包痕迹。“冀阳”即先后担任衡府内典膳、内掌司的太监周全,他是直隶冀阳人。


         云门山阴摩崖寿字,亦此人所书,此字高七米半,宽处近四米,号称天下之最。东侧有题款云:“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为斗母与重阳帝君吕洞宾诞辰。据《明史·礼志》,朝廷于这一天祀三皇、北极真武。周全书此字,疑亦与道教祀典有关。嘉靖三十九年时为朱佑楎子庄王朱厚燆在位,他继承了乃父崇奉道教的遗风。


        5楼2007-09-15 08:34
        回复
          自寿字往东数百米,有一石洞,洞上方刻有“万春洞,衡府内典膳冀阳周全开造”。此洞进深五米,内东侧雕有“陈抟老祖”睡卧石像一区。不知周全开于何时,大约不出朱佑楎朱厚燆在位期间


          6楼2007-09-15 08:35
          回复
            衡王好道,自有道士找上门来。嘉靖年间,著名道教人士、书法家雪蓑,曾游青州,与衡王交往。青州云门山上有雪蓑书迹刻石六处。多为径尺大小的擘窠书,如“神在”、“超尘离梦”等。在衡府内掌司周全所开万春洞中,有雪蓑题诗一首,为流利的行草书。其诗云:“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雪蓑书法,无论大小,都用笔空灵,脱略形迹,颇得《石门铭》三昧,人称半仙体。雪蓑还善于绘画,青州市博物馆藏有其真迹《松鹰图》,超逸不俗。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三:“雪蓑道人苏洲(河南杞县),尝游巴中,嘉隆间游历下,往来淄川、益都,人以为仙。诗文奇妙,无尘俗语。尝自作联曰:‘雪里披蓑,寒动一天星斗;云里补衲,暖回大地阳春。’善作大字,龙蛇飞舞。龙洞大殿前有雪蓑碑记、作狂草,署名曰‘五湖散人兼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衡王诞日,于南山石壁大书‘寿’字刻之,中间横画可以卧人。石壁绝高,不知当日何以运笔。”寿字非雪蓑书,亦非为衡王祝寿,但雪蓑与衡府交往,则有案可查。


            7楼2007-09-15 08:36
            回复
              《明史·世宗本纪》指出嘉靖“崇尚斋醮,营建繁兴”,是“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之渐替”的重要原因。衡王府一小小宗藩,频兴大工,亦足以病国害民——当然衡王府不仅扶植道教,佛教、回教、天主教都曾予以扶植。山东四大佛寺之一的法庆寺,就是衡王舍地所建。今天人们瞻仰这些遗迹时,多将一些美好的心愿投射在对象之中,如面对摩崖寿字,我们也许联想到健康长寿,寿比南山。但从另一面想,衡府太监写的这个巨无霸寿字,除了反映了封建宗藩这些寄生虫的痴心妄想外,还折射了明代两大致命弊政:崇奉道教与宦官误国。 

              “贤孝”多才三郡王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就有“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诸王之众子必封郡王,世世相传”的定制。自朱佑楎以后,历代衡王共封过十四个郡王:江华、东昌、武定、玉田、新乐、高唐、齐东、邵陵、汉阳、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其中江华王朱厚燆、东昌王朱载圭、武定王朱载封皆以郡王袭衡王。其余十一郡王府,虽良莠不齐,但也出过几个人才。 
               《明史·诸王传》提到衡府三个郡王:“新乐王载玺,恭王孙也。博雅善文辞,索诸藩所纂述,得数十种,梓而行之。又撰《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诸书,多可传者。从父高唐王厚煐、齐东王厚炳皆以博学笃行闻。嘉靖中,赐敕奖谕者再。” 
               高唐王朱厚煐、为朱佑楎庶第四子,据《青州府志》卷十二《封建》,其册封时间为嘉靖九年,《明史·诸王世表》作嘉靖八年。万历十一年去世,谥端裕。齐东王朱厚炳,为朱佑楎庶第五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去世,谥温惠。


              8楼2007-09-15 08:36
              回复
                王孙流落知何处

                 清廷于处死衡王后不到一个月,顺治三年六月十二日,即命将青州故明郡王拿送至京。《世祖实录》卷二十六,清帝谕兵部:“闻青州、大同尚有故明郡王在彼寄居,恐被流言诬害,致取罪戾。尔部可令各督府即为查明,并其眷属,委拨官兵护送来京,勿致途次疏虞,违者重治。……”清帝之谕,实为缉捕之令。盖衡王既以叛诛,则诸郡王亦是叛属。他们到北京后,再无后话,其实都被秘密处死。 
                据《明清史料》丙编第六本《刑科抄出山东青州道韩昭宣革职提问残件》,青州衡府宗室闻命后,有“破碗刎颈”者,有“数日不食”者,有“相继自缢”者。当时任青州海防道的原明宁远兵备道韩昭宣也知道清廷的图谋,出于对明宗室的同情,释放了了一些衡府宗室,因此被夺官。韩昭宣回山西后,于顺治六年参加姜瓖反清起义,兵败被杀。 
                 安致远《青社遗闻》卷二有数则提及衡府后代情况,录于下: 
                 朱宸元者,明青郡新乐王之第三子也,少有才调,尝学琴于钟老人,皆臻绝品。国亡,潜迹于沂、密之间,佣工自给。长夏作苦麦场边,值两贵人于松下对弈,宸元谛视不移。贵人问曰:“佣亦解此乎?”曰:“亦颇解耳。”遂命之奕,两贵人连局皆北。适钟老人亦寓于此,因呼令对局。时宸元变异姓名,憔悴支离,形容不可复识。才布数子,钟老人遽然惊异曰:“何其似昔年青郡宸元小王子手法耶?”宸元不敢对。俄而琴至,宸元曰:“此雷氏旧制也。”二贵人曰:“佣更能辨琴,亦解弹乎?”应曰:“能。”乃弹《潇湘逢故人》一曲,抚弦试轸,哀怜怨凄,不觉潸然泪下。钟老人乃失声大恸曰:“他人无此指拨,汝竟是青郡新乐王子耶?”宸元泣,两贵人亦泣。是时部符捕诸王甚急,乃潜匿数日,为具资装,遁迹淮扬间。事解后,乃复始为士人云。两贵人今逸其名。 

                 新乐王宗属,今亡其名,明亡后遁迹为僧,蓬迹南下。其《金陵怀古诗》有“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白门钟”之句。继而持钵西越,为天童名僧。晚乃不堪蔬食,还俗以终云。
                 朱慈僽,字火西,青州衡藩宗室,崇祯壬午举山东乡试,逆闯陷燕京,君闻变即弃其爱妾,同其子往寿光,投同年李公坦之允年,值其南游广陵,君题诗于壁云:“秋日骑驴向海滨,携儿与客共风尘。齐门怨瑟谁堪鼓,楚国幽兰手自纷。一夜连话高士塌,几年别见故人心。可怜跨鹤扬州去,千里同行不可寻。”后诸宗室以次被逮,骈首都门。君遂遁迹江淮间,窜易姓名,因而得免。至康熙丙寅,君之男名和睦,字昆叔,又复姓为益都诸生。己巳任鹤峰学宪经战之后,试以诗赋。昆叔《青州怀古》一联云:“王孙去后多芳草,宫监归来尽白头。”拔擢第一。虽时移异,文采风流,尚足标映一时也。 
                 邱琮玉《青社琐记》,朱和睦《青州怀古》全诗为:“桐叶当年锡此州,荒台古瓦晚烟收。王孙去后多芳草,宫监归来尽白头。关设穆陵山北拱,城空广固水东流。于今寰海歌安宅,雨露欣沾四十秋。”本人曾访得刘墉外祖父王宸嗣《闻鸡窗诗集》,前有朱和睦序,文后落款“云门年家世眷弟朱和睦拜题于佳山堂之馆舍”,并钤有“蔼庭”章。佳山堂为冯溥偶园主要建筑,而偶园即原衡王府东苑。至于“蔼庭”,或朱和睦又一字号。 
                 李焕章《织斋文集》有《觚道人诗序》、《送德含师序》两文,前者为朱慈僽作,后者为出家法庆寺灵辔座下的衡府宗人作,文中称:“德含师出衡王,宪宗纯皇帝六师(世)孙,逆闯犯帝阙,判天尝(叛天常),诸王孙委琐流离,窜迹四方,师始披伽梨,捧军持,隶天童座下。”


                12楼2007-09-15 08:43
                回复
                  2025-05-11 01:37:37
                  广告
                  • 122.4.243.*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15楼2007-09-16 09:09
                  回复
                    王坟是山东省青州市的一所乡镇名字。命名源于衡恭王墓(朱元璋叔父)葬于此。此地现为王坟村,当时看坟人据说是依据此地“头顶莲花山,脚踩月牙河”得来。现在王坟是全国最大的山楂基地,有三百多家山楂制品厂。广销海内外。此地还是全国相当重要的柿饼 香椿集散地。闻名海外的仰天山黄巢洞玲珑山都坐落于此。


                    16楼2007-09-20 12:46
                    回复
                      • 122.4.226.*
                      王坟是个好地


                      17楼2007-09-22 19:00
                      回复
                        当然了!


                        18楼2007-11-11 20:10
                        回复
                          拉倒吧,“沧海一秕谷”老弟费了那么多工夫,你还朱元璋叔叔,以朱元璋的脾气,你有八颗脑袋也完了


                          19楼2007-11-18 23:01
                          回复
                            谢谢你老乡


                            20楼2007-11-18 23:03
                            回复
                              2025-05-11 01:31:37
                              广告
                              • 222.216.108.*
                              同年十月,沆公次子百药、三子周常安葬沆公于益都县永固乡东邓村驼山南。据《大清一统志》载,沆公之墓已作为古迹,供后人瞻仰。沆公的神道碑为司马光所撰,墓志铭为郑獬所撰。 


                               南宁晚报社 周小坚
                               2008年1月3日
                               电子邮箱 mfkfkujcf@163.com


                              24楼2008-01-03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