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蕊蕊
近日,赵蕊蕊的小说《彩羽侠》以大众投票第一名的身份入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候选名单。
作为一名明星运动员,她退役之后的生活引人关注。赵蕊蕊的选择与众不同。她为什么选择了科幻小说,她喜欢自己现在的转型吗?她还会牵挂排球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她如何看待体育精神,如何去回忆当年的压力?她对运动员的转型和退役有着怎样的建议?
我觉得我有写作天赋
新京报:小说确定入围华语科幻星云奖了,是什么样的感受?
赵蕊蕊:这是另一个领域给自己的一个肯定。我很开心,非常开心。当然这只能算一个起点。
新京报:我看你是以大众投票第一名的身份入围的?
赵蕊蕊:还是有很多球迷去投票的。因为打球有球迷的基础。
新京报:你会不会也有一些担心,有人说你的小说没那么好,只是因为有球迷基础?
赵蕊蕊:质疑一直存在。首先有人质疑你会不会写。当你写完了之后,又会有人质疑这是你写的吗?你说文章不是我写的,但实际上就是我写的,你不相信就不相信了。从另一种角度说,这样的表述,说明你认可我的文章,不认可我的人。认可我的文章也就好了。
新京报:入围这个奖,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专业认可?
赵蕊蕊: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也没刻意地去想像打排球一样去获得一个奖杯。只是心态平常地去做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
新京报:觉得这和打排球是不一样的,打球有输赢,写书没有?
赵蕊蕊:打排球压力很大,背负了太多国家、球迷和家人给的压力。
新京报:运动员退役写自传的比较多,你选择了科幻小说,科幻对你来说是不是有特别的意义?
赵蕊蕊:我从小是好奇心比较重的人。以前也喜欢看探索、揭秘这种节目。关于外星人包括前世今生轮回这些话题我都喜欢。我喜欢古灵精怪的东西。
新京报:你现在也会对自己有一个判断,你觉得自己写科幻小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或水平?
赵蕊蕊:我不太清楚。我觉得我不是那种纯科学的理论作家。只是说我喜欢在科学上加一点自己的幻想。有一些超脱的东西存在。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做梦。梦见自己长了翅膀。身上的花纹就像电子板上的电路。很有意思。
新京报:之前没什么经验,那你写这两部小说,会不会有人觉得你笔法比较幼稚?或者觉得,你跟一些网络写手差别不大?
赵蕊蕊:都会有。但我觉得已经有一部分人认可我的努力了。有人会说,书我看了,我很喜欢。我就会觉得很开心。
新京报:你觉得作为一个作家的话,你的优势在哪里?
赵蕊蕊:勤奋。打排球教会我很多东西。我学到了坚持,拼搏。当很多人说,可能没有机会,我也想为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下。可能只有1%的概率,我也想去挑战去创造一下。可能就是运动员的个性。
新京报:那你觉得写作遇到的困难大还是打排球遇到的困难大?
赵蕊蕊:打球大。
新京报:打排球肯定是需要很多的天赋,那你觉得自己写作有天赋吗?
赵蕊蕊: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有。
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新京报:运动员退役转型很受关注,你觉得自己的转型算是成功吗?
赵蕊蕊:有些人会觉得我出书了,还入围了奖项,觉得我好像成功了。但我觉得当初脱掉军装义无反顾地丢掉铁饭碗,迈出这一步,我已经成功了。我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新京报: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还是愿意留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你会后悔吗?
赵蕊蕊:不会呀。当时离开的时候会觉得不安,突然那一天工资不再发给你,你的医疗卡也被取消。会觉得我脱离这些以后,我能做什么?我父母也不同意,觉得即使转业也要等我军龄20年后,起码有一个保障。
但我说,我说我要自由,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将来的生活我会为我自己负责任。不管是好是坏,我都认。
新京报:实际上,从事体育、从小被训,“自由”常常是在被束缚的状态?
赵蕊蕊:当你要努力去完成一个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束缚对你来说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责任。在集体里有一个好,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是12个人一起扛。不是你一个人在扛。
新京报:退役后成了自己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感觉,会不适应吗?
赵蕊蕊:总有这样一天。我常常会对一些年轻队员说,不要等到你真正要退役的时候,你再去考虑未来。我也曾经觉得自己年轻,有大把时间。但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比你更好的人出现的时候,当有一天你年龄大了伤病多了必须要选择离开的时候,你的后面,你的未来在哪里?
新京报:那个时候你会有一种恐惧感吗?
赵蕊蕊: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有超前想法的人。2003年刚拿世界冠军就想过这个问题。我知道人不可能在最高峰离开。退下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有伤了,或者说有了其他可以取代你的人的时候。那一天迟早是要来的,躲也躲不掉。
每个运动员都很不容易
新京报:经常会有一些报道,有些退役运动员生活得并不好,卖金牌,当搓澡工。你会看这样的新闻吗?
赵蕊蕊:说实在话,我不愿意看这种新闻,我看的时候我就在那哭。因为你自己吃过那些苦,你就会觉得,每个运动员都很不容易。运动员里有几个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姚明?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跟我讲。每次讲到这个的时候,我都会说,不要跟我说了。
新京报:太感同身受了,反而没有办法接受?
赵蕊蕊:我替他们感到难受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渺小。什么都做不了。听了之后就会心情很差,你就会想打抱不平,可再难过再气愤有用吗?什么都改变不了。
新京报:应当有一个机制,更好地保障运动员的权利?
赵蕊蕊:是体制的问题吧。因为跟国外毕竟不太一样。中国运动员好像说,我不拿一个冠军,我不拿一个成绩回来,我将来日子没法过了。就是说,无形之中就会觉得运动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快乐。而是一种挺残忍的方式。因为自己也经历过,其实有时候那种压力,真的是压到自己都要崩溃的状态。
近日,赵蕊蕊的小说《彩羽侠》以大众投票第一名的身份入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候选名单。
作为一名明星运动员,她退役之后的生活引人关注。赵蕊蕊的选择与众不同。她为什么选择了科幻小说,她喜欢自己现在的转型吗?她还会牵挂排球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她如何看待体育精神,如何去回忆当年的压力?她对运动员的转型和退役有着怎样的建议?
我觉得我有写作天赋
新京报:小说确定入围华语科幻星云奖了,是什么样的感受?
赵蕊蕊:这是另一个领域给自己的一个肯定。我很开心,非常开心。当然这只能算一个起点。
新京报:我看你是以大众投票第一名的身份入围的?
赵蕊蕊:还是有很多球迷去投票的。因为打球有球迷的基础。
新京报:你会不会也有一些担心,有人说你的小说没那么好,只是因为有球迷基础?
赵蕊蕊:质疑一直存在。首先有人质疑你会不会写。当你写完了之后,又会有人质疑这是你写的吗?你说文章不是我写的,但实际上就是我写的,你不相信就不相信了。从另一种角度说,这样的表述,说明你认可我的文章,不认可我的人。认可我的文章也就好了。
新京报:入围这个奖,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专业认可?
赵蕊蕊: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也没刻意地去想像打排球一样去获得一个奖杯。只是心态平常地去做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
新京报:觉得这和打排球是不一样的,打球有输赢,写书没有?
赵蕊蕊:打排球压力很大,背负了太多国家、球迷和家人给的压力。
新京报:运动员退役写自传的比较多,你选择了科幻小说,科幻对你来说是不是有特别的意义?
赵蕊蕊:我从小是好奇心比较重的人。以前也喜欢看探索、揭秘这种节目。关于外星人包括前世今生轮回这些话题我都喜欢。我喜欢古灵精怪的东西。
新京报:你现在也会对自己有一个判断,你觉得自己写科幻小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或水平?
赵蕊蕊:我不太清楚。我觉得我不是那种纯科学的理论作家。只是说我喜欢在科学上加一点自己的幻想。有一些超脱的东西存在。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做梦。梦见自己长了翅膀。身上的花纹就像电子板上的电路。很有意思。
新京报:之前没什么经验,那你写这两部小说,会不会有人觉得你笔法比较幼稚?或者觉得,你跟一些网络写手差别不大?
赵蕊蕊:都会有。但我觉得已经有一部分人认可我的努力了。有人会说,书我看了,我很喜欢。我就会觉得很开心。
新京报:你觉得作为一个作家的话,你的优势在哪里?
赵蕊蕊:勤奋。打排球教会我很多东西。我学到了坚持,拼搏。当很多人说,可能没有机会,我也想为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下。可能只有1%的概率,我也想去挑战去创造一下。可能就是运动员的个性。
新京报:那你觉得写作遇到的困难大还是打排球遇到的困难大?
赵蕊蕊:打球大。
新京报:打排球肯定是需要很多的天赋,那你觉得自己写作有天赋吗?
赵蕊蕊: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有。
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新京报:运动员退役转型很受关注,你觉得自己的转型算是成功吗?
赵蕊蕊:有些人会觉得我出书了,还入围了奖项,觉得我好像成功了。但我觉得当初脱掉军装义无反顾地丢掉铁饭碗,迈出这一步,我已经成功了。我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新京报: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还是愿意留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你会后悔吗?
赵蕊蕊:不会呀。当时离开的时候会觉得不安,突然那一天工资不再发给你,你的医疗卡也被取消。会觉得我脱离这些以后,我能做什么?我父母也不同意,觉得即使转业也要等我军龄20年后,起码有一个保障。
但我说,我说我要自由,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将来的生活我会为我自己负责任。不管是好是坏,我都认。
新京报:实际上,从事体育、从小被训,“自由”常常是在被束缚的状态?
赵蕊蕊:当你要努力去完成一个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束缚对你来说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责任。在集体里有一个好,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是12个人一起扛。不是你一个人在扛。
新京报:退役后成了自己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感觉,会不适应吗?
赵蕊蕊:总有这样一天。我常常会对一些年轻队员说,不要等到你真正要退役的时候,你再去考虑未来。我也曾经觉得自己年轻,有大把时间。但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比你更好的人出现的时候,当有一天你年龄大了伤病多了必须要选择离开的时候,你的后面,你的未来在哪里?
新京报:那个时候你会有一种恐惧感吗?
赵蕊蕊: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有超前想法的人。2003年刚拿世界冠军就想过这个问题。我知道人不可能在最高峰离开。退下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有伤了,或者说有了其他可以取代你的人的时候。那一天迟早是要来的,躲也躲不掉。
每个运动员都很不容易
新京报:经常会有一些报道,有些退役运动员生活得并不好,卖金牌,当搓澡工。你会看这样的新闻吗?
赵蕊蕊:说实在话,我不愿意看这种新闻,我看的时候我就在那哭。因为你自己吃过那些苦,你就会觉得,每个运动员都很不容易。运动员里有几个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姚明?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跟我讲。每次讲到这个的时候,我都会说,不要跟我说了。
新京报:太感同身受了,反而没有办法接受?
赵蕊蕊:我替他们感到难受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渺小。什么都做不了。听了之后就会心情很差,你就会想打抱不平,可再难过再气愤有用吗?什么都改变不了。
新京报:应当有一个机制,更好地保障运动员的权利?
赵蕊蕊:是体制的问题吧。因为跟国外毕竟不太一样。中国运动员好像说,我不拿一个冠军,我不拿一个成绩回来,我将来日子没法过了。就是说,无形之中就会觉得运动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快乐。而是一种挺残忍的方式。因为自己也经历过,其实有时候那种压力,真的是压到自己都要崩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