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瑜吧 关注:14,294贴子:103,955

【亮瑜·遗笺】论古文之骈俪体(or亮瑜文风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三国志》注引《江表传》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 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 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自觉规劝权君勿要送质的这段论述也比较接近骈体,于是一并放上来。
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9-25 23:27回复
    骈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骈文与散文相对而言,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夫妻成双叫“俪”,“骈俪”即语句结构的平行和对偶,“天地阴阳,自然成对。鸳鸯蝴蝶,浑然成双。两马为骈,双人为偶”,是要求通篇句式都两两相对, 这种修辞手法称为“排偶”或“对仗”, 可以取得语句上整齐和对称之美。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说起来,这遗笺还被收录在鉴赏词典……
    骈体初现于汉,这种特殊的文体,在曹魏建安之时已经成形,以独立的面目出现于文坛之上,此后它又经过两晋作家,尤其是陆机的努力开掘,更为典丽富赡,而到南北朝时期则登峰造极。
    学到古文之骈骊体…忽觉注引《江表传》周瑜所书的遗笺也算是骈骊体,如”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美则美矣,用起来大概很麻烦吧。尤其用于遗书上…这诗行一般的遗笺…真是有种囧萌囧萌的感觉啊
    读同时代作品从未见此风格,难道这就是流行于氏族大家的风尚?抑或所谓…"雅量高致"?
    总觉得这是史上唯一采用骈体写出的遗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汉朝骈体初成型,与后世略有差别,四六句式如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非常少见,可能更倾向于四字成句类似于散文诗的『连珠』。句式中也常夹带散句和五七句式。
    初期骈体文,一般只要能对就行,而后期骈体文则力求工整和精巧。另,初期骈体文虽然以对仗句为主,但也不避掺杂若干散句,所谓“迭用奇偶,节以杂佩”(《文心雕龙·丽辞》),其作用在于引起下文或结束上文,并使之文气通畅。而后期的骈体文,为了追求形式的齐整,就力求少用或不用散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9-25 23:29
    收起回复
      说到文风差,应该相当明显…同是写予君王的表文,可以用出师表质朴的文风对比一下=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如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惊)……难道这还是所谓"世家子"和"村夫"的差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9-25 23:31
      回复
        历史太渣…说错别打脸T T
        不过关于遗笺所属骈体的理论早有前人提过…要我吐槽一句的话,绝对是 : 这么说话不会累死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9-25 23:31
        回复
          会不会是诸葛担心刘禅看不懂?(阿斗才没那么渣!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9-26 06:08
          收起回复
            哈哈写篇遗书就够后人观瞻的
            终于知道为何古代文盲多…我们都是文盲Q口Q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9-26 12:56
            回复
              我们原来讲过骈俪体,到后代形式化过于严重而遭到韩柳二人反对,于是兴起古文运动。还是挺喜欢早期骈体文的~
              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古文都差不多…不过一对比就产生差距了啊@(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26 13:19
              回复
                原本点开就看见公瑾的遗书,心情立刻就沉重下来了,可是……"世家子"和"村夫"的区别真是笑喷了23333不要突然这么萌好吗!以及看了这个帖子我觉得自己的文学修养真是低Q皿Q(或许高二学文了后会好些?)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9-26 15:44
                收起回复
                  语言的确很优美,什么时候语文书上能选录这封遗笺就好了(*☻-☻*)古凉KUSO的真好~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9-26 19:20
                  回复
                    真是……囧萌囧萌的!都督你不至于吧!!
                    其实我挺喜欢骈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9-26 19:22
                    回复
                      其实……我一直觉得《出师表》比《江表传》那篇文笔要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9-26 20:03
                      收起回复
                        佩服= =还有这么虐的东西真的也能KUSO啊…
                        另外风格差真的很大,我最爱是曹总的诗。。


                        12楼2013-09-27 20:50
                        回复
                          不出所料啊……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文如其人啊哈哈!!
                          最喜欢风雅


                          IP属地:河北15楼2013-09-27 23:41
                          收起回复
                            感觉补丁部分要比原先的详尽也谨慎很多……楼主查找资料真是用心,不像我QUQ……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9-28 00:34
                            收起回复
                              对比曹植我觉得可能也是世家的…通病……至于江表传遗笺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怀疑,实在不可思议啊=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28 12:31
                              收起回复